难忘的岁月——忆张建中老师

文化   文化   2023-10-25 17:32   安徽  

张建中老师为学生董曙光示范创作

一九六五年九月,由于父母的工作调动,我们离开了生活十多年的和县,那是我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一的儿时最美好的时光。最重要的是在浑沌的儿时,受周彬大哥的感染,爱上了中国画,并让我一直坚持到现在。由于十年动乱,我失去了与周彬大哥一家的联系。一九七五年,由在省维尼纶厂工作的画友张扬霞告知,周彬大哥的小妹周娟和他在一个车间,由她引见才与大哥取得联系,才能常去大哥处聆听教诲。

初次去合肥二中的“碧梧轩”拜访大哥,大哥很高兴,热情接待。知道我也在学画画、更是另眼相待。给我谈萧老的画、林老的字。案上尺多高的林老的日课稿,都是大哥每次去拜访林老时所赠。林老谈的最多的是诗,所以大哥至今在安徽画坛诗写的最好是有原因的,也是林老的希望。我很幸运,认识了一生中的引路人和尊师。初次登门、临别,画了两幅梅花和芭蕉赠我留念(附图一)。

图一

一九七七年,文革结束后的第一年。文革留下的阴影还游荡在社会的方方面面。虽然时局迷茫,但画家们都保持着美好的希望和创作的热情,笔底唤发出生机。

这年秋,我去合肥二中拜访周彬大哥。大哥裁好两张三尺条屏宣纸,带我先去拜访萧龙士老先生。那时萧老住在四牌楼附近的文史馆的一排小平房中。当时萧老坐在面朝门的画案前正在作画。大哥将我带到萧老面前说这是萧龙士先生。我向萧老鞠躬并说:萧老好!。眼前这位高高的清癯的老人就是仰慕已久的大画家,齐白石老人的弟子萧龙士。一股崇敬之心油然而生,让我手脚不知所措。大哥向萧老说:这是巢湖来的小老乡,崇拜您老,特带他来拜见你。萧老看了看我,客气地点了点头。看到大哥带了纸来,并将面前未画完的画放到一边。铺开大哥带来的宣纸、抚了抚,拿一块镇纸压着上端。搦管掭墨,从宣纸的右上角拖拉出几从兰草,并点了三株兰花,一丛花蕾。兰草挺拨钢键,兰花如雨水刚洗,墨润朵泽,真神来之笔。当年萧老八十七岁,艺术上正是炉火纯青的时候。题曰:曙光画友留念龙士时年八十七画于合肥。钤一方朱文萧龙士三字印。齐白石所冶(附图二)。

图二

谢过萧老,周彬大哥又带我去张建中先生家。一双深度的眼镜后面看到一副慈祥敦厚的脸。握笔如持刀,气和力的磁场都无形的影响着周边的人。竹竿在笔底交错伸展,竹叶在笔下飞扬。浓淡干湿层次丰富。我第一次看张老的竹子是这样画出来的。画完题款:曙光同志指正,一九七七年秋张建中画,下钤白文:建中。左下角钤朱文园印:百花齐放。

看张老画竹,如风扫电闪,却又疎朗有致。特别是墨色的丰富变化是张老画竹的一大特色。醮墨画竹竿,点水写竹叶,笔笔到位,层层分明,水墨淋漓(附图三)。

图三

后来,江南黄老来巢湖,我曾开车为他服务,久闻大名,我格外认真、热情。某晚,饭后,接黄老去某领导家作画。案上放着一张写满领导名字的纸条,我看黄老先调一碗淡墨放一边,挥毫写竹,两竿三竿,也很潇洒有力,浓竹叶画完,即换支笔蘸淡墨写竹,画面只分浓淡二墨色,以分前后、远近关系。没有墨色变化,层次少。张老写竹的风采又浮现在眼前。当时黄老要为我画一张时,我婉谢,说:名单上还有那么多领导,先为他们画吧。我感激黄老的一片真心诚意,但看他画竹,确实消了我的热情。

没办法,自从看到张老画竹,心中就有了一个标尺,常来衡量别人的作品。

与张老接触时间最长的一次是一九七八年三、四月间。当时省文化局为了《纪念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六周年》筹办安徽中国画展。由省群艺馆张志老师,邵灶友老师,贾德福老师负责组织,在巢县临湖宾馆举办了一个中国画创作学习班。这次召集了全省各地区有代表性的画家欢聚一堂,他们有:芜湖的张贞一、合肥的张建中、郭公达、郑若泉、宋亦英、葛庆友、童乃寿等。蚌埠的张宽,宿县的梅纯一、谢谢,淮南的罗祺,安庆的汪涛,黄山的朱峰,池州的汪克寅等。后来萧龙士,韩美林、薜志耘、周彬、荘传林等书画家先后也来学习班交流。

由于是在巢湖地区举办,得到了地区负责人沈子芳,安贤佩等领导给予大力支持。由巢湖地区文化局派葛新民带领巢湖青年画家跟随学习创作。参加的有葛新民、林蓀若、张扬霞、周逢俊、董曙光等。

当时创作学习班的学习氛围非常好,经常安排老师讲座。有郭公达、张建中、郑若泉、罗祺、张贞一、张宽、谢谢,荘传林等老师晚上分别安排时间讲课。

由于我们都很年轻,没有创作经验,学习班给每个人配了一个指导老师。

宋亦英老师指导张扬霞创作以放牛娃开上了拖拉机为主题的《牧童新歌》。

童乃寿老师指导周逢俊创作了表现林业发展的山水画《林海》。

郭公达老师指导我创作以安徽维尼纶厂的蓬勃建设为主题的《巢湖岸畔展新图》(附图四)。并要求我回厂写生、收集画面所需要的素材。拟画了几幅创作的草图。正式创作时,心虚手软,近景的树一直不敢下笔,郭老为我画了近景的丛树和石坡。在郭老的指导下根据写生稿画了尼纶厂林立的塔群和纵横的管道,并指导我怎样处理中景,远景的关系。作品基本完成后,郭老又为我统染了一遍,使画面生气盎然。张建中老师为我题款。因为没有相应的印章,张老又为我操刀治了两方印,一朱文印董、一白文印曙光(附图五)。这张作品参加了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十六周年的《安徽中国画展》,并收入了《安徽国画选》。

图四

图五

在近两个月的学习创作过程中,是我学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收获很大、感受很深。临结束我胡诌了一首小诗送给张老希望他帮助改正,张老看后连说:“好!好!”提笔就抄了起来。至今每看到张老的这幅字心潮就不能平静,张老提笔的神态就又出现在眼前。小诗是这样写的:

巢湖岸畔春来早,画家聚会兴挥毫。

百花齐放迎风舞,万里河山呈新貌。

有幸学习永难忘,无奈苯鸟翅不高。

      从今发奋学前辈,不负甘露育小苗(附图六)。

图六

当年不懂诗,胡诌了这几句,虽然今天看来不合平仄、不押韵,但确实是我当年的心情。

我曾请教张老怎样临古画。张老强调要重视读画,临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技法的入门方法,但时间长了跳不出来。读画是心领神会,读画最主要是领会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表现手法。要多读,深读。

当时正是四、五月,临湖宾馆院内桐花,玉兰花盛开,十分繁华。张宽老师看着窗外的桐花创作了一幅表现桐花盛开的《春光明媚》。张建中老师也以窗外的玉兰花创作了一幅以玉兰花为前景,黄山群峰为背景的《报春》图。这是他迁想妙得,借景移情的精典之作。也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怎样创作的重要一课。

在学习班即将结束时,上海举办了一个《法国十八世纪风影油画展》。我们与张建中老师一道去上海看画展。我买了一本刚出版的《艺苑掇英》一九七八年第一期。张老看了很喜欢,让我要经常读画。

后来,张建中老师和童乃寿老师被半汤疗养院邀请来半汤休养创作。我与葛新民去看望他们。张老提出我把《艺苑掇英》带给他看看,我取来给张老送去。

他们结束在半汤的休养和创作,临时张老写了一便条并《艺苑掇英》画册让新民带给我。小扎曰:

曙光同志:前天来比匆匆忙忙未能深谈,致谦,前借艺苑掇英请新民同志代上请查收,问全家好握手张建中四月十一日(附图七)。

图七

我们看到的张老挥笔即来,呼风唤雨,大气磅礴,黄山的雪,江南的雨;九华的风竹,祁门的茶园,都在张老的笔下生辉,这与他的刻苦勤奋有关、与他学习传统、读懂理解古人心有关,与他超凡的天才有关。

张老离开我们十年了,十年前为送张老最后一程,我赶去三亚。在荒林中,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殡仪馆,只有两三间像小教室的红砖平房,在这荒凉的天涯海角,一代艺术大师,也得躺在这荒蛮之地,与朋友道最后一别。看到此情此景,我眼泪止不住淌下来,从来没有这样过,流这么多泪,那天周彬大哥、张松主席等每一位来送别的人都一样。

张老离开我们十年了,但相交问教的点点滴滴仍常在眼前浮现,常在脑海里回味。

张老是中国的黄山;

张老是黄山上的莲花峰!

董曙光       

2023年6月16日

安徽省黄山画会    安徽省黄山书画院 


安徽省黄山画会官方网站 www.ahshshh.com 

技术支持:中国书画精英网 www.chinashj.cn


郑重声明:1、本微信原创内容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省黄山画会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安徽省黄山画会”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书画精英网
关注中国书画精英网(http://www.chinashj.cn)。书画业界动态、拍卖资讯 、展览信息、历代现代名家书画名家介绍、书画知识、书画投资、书画作品欣赏、网上画展、书画大赛信息;欢迎广大书画爱好者互动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