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古村落如何留住新乡愁

时事   2024-11-14 18:46   陕西  

点蓝色字关注“今日点击” 



                   

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被誉为民间文化生态的“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我省有179个中国传统村落,484个省级传统村落。那么,怎样才能保护好、利用好这些传统村落,让它们在现代生活中释放出传统村落的多元价值呢?

一场秋雨过后,60岁的石裕海从外地匆匆回家,让他牵挂的是这座已经有180多年历史的家族老屋——石家大院。历经岁月洗礼,这座高龄大院已经不堪风雨,让石裕海时时放心不下。

石裕海说,他们祖上迁移至此地后,先祖石明忠与其子两代曾为清代进士,家族发达以后历经5年左右营建了这座老屋,世代居住,生息繁衍。

今天的石家大院里,除了石裕海,还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教授李军环和当地的古建园林工程师朱月祥,他们是应汉滨区住建部门邀请,共同来为保护修缮这座老院子出主意、想办法的。

作为西北乡土建筑研究专家,李军环教授近年来一直和汉滨区住建部门合作,致力于汉滨区传统村落的保护。现场查看了石家大院后,他给出了保护修缮的思路。

朱月祥作为汉滨区传统村落保护修缮方面的技术顾问,已经先后四次来到石家大院,如何让这座老屋的构件修旧如旧,他已经有了初步想法。

专家们说,要完全保护好、修缮好石家大院这样的老院子,可能需要上千万元,除了动员业主集一点、号召社会捐一点、当地政府补一点外,还需要积极申请国家项目等多渠道逐步推进。



位于华阴市岳庙街道的双泉村不仅是中国传统村落,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的发源地。1980年村民张喜民成立了老腔班社“喜民班”,2006年,华阴老腔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今,张喜民已是这个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2021年,双泉村被列入全国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项目,利用国家补助资金1200万元、当地政府配套资金800万元进行保护修缮。现在,经过保护修缮的双泉村焕然一新、古意盎然,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传承非遗文化。 



地处巴山腹地的汉滨区天宝村始建于清代早期,有近300年的建村史。深秋季节,这里流水潺潺、油茶花开、油茶果挂满枝头,古朴而静美。

经过保护的天宝村水、电、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完备,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发展产业,留住了乡亲、护住了乡土、记住了乡愁。

据了解,从2020年开始,我省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先后实施保护项目88个,完成投资6.48亿元,有2943栋传统建筑得以修缮保护。古老的传统村落重现活力,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

今日点击视频号▼


扭住目标不放松 奋力冲刺四季度

来源: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今日点击

记者:宋甲勋   摄像:侯强   制作:冯妮





 

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
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评论部官方信息平台。关注民生民情,记录冷暖人生,讲述陕西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