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崩溃中继续前行,
才会有无限可能,
艺考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
/蔡毓祺同学的合格证/
中考结束后,好像十五六岁的我们都以为自己成熟了许多,总会聚在一起聊人生聊理想,我不想按照妈妈的意愿去当一个公务员,爸爸的“编程”衣钵也没有吸引我。我会想起每逢假日泡电影院的日子、领着大家排话剧的日子、还有同学家长对我无意间的打趣——“你瞅蔡蔡,还真有点小导演的样子”。
当时的我分不清是恭维还是玩笑,只是在不知不觉中更加靠近电影,也逐渐做起了拍片子的“白日梦”。作为一个从小就很倔强的丫头,我认准了就会去做,于是借助网络,我得知学电影的途径有很多,但是目前最适合我个人的就是艺考。所以,高二那年,我把过往十多年的人生不大点的阅历装进行囊,走上了艺考这条路,很庆幸,我走对了方向。
其实我上过非常多的课程,什么电影赏析、摄影、实拍、表演、故事和散文写作许许多多。但要说我学到了什么,我学到的是“学无止境。”
像格子里的老师说的一样:“我们现在上这些课不单单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为了养成学习的习惯,培养自己不断探索求知的心。也正是因为不断学习,才让我有了底气去创作,去拍摄。
二十四格给我提供了一个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的机会,并从实践中寻找问题,再不断去学习的过程,让我在校考这条路上走的更稳,也更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是我在二十四格的最大收获。
因为中考报考失误让我这个“心气高”的小姑娘没有去到自己理想的高中,所以总是感觉上了高中的自己不够自信,变得不那么敢说敢讲,渴求别人的认可。但是来到二十四格的第一天我就被告知“艺术没有对错”,包容的课堂环境可以让我随心所欲表达我的见解,也让我思维更加开阔,我感觉我好像又“活”过来了。
还有格子的五集,一开始知道自己是队长的时候是比较心虚的,我自从上了高中就没有担任过leader的职位了,很怕自己带不好这个队伍。但是格子给了我认可自己的机会,也让我更加有担当感和责任感。在我印象里格子就是这样,总是随风潜入夜地给每一个人机会去成长。
最大的变化还是自己变得更坚定更敢于去做。现在还会时常想起利用课余时间到二十四格写剧本的日子,当时真的不能确信那一排排文字是否能真的变成影像。当我们质疑片子的可实现性和资金等问题时,坤峰老师会给我们讲他“拉投资”等各种各样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拍摄的经验。而当我自己建立剧组拍摄出片子之后我才发现我真的变化了很多,很多提升是书本无法教给我的。
实践出真知,因为自己是编剧又是导演,一点点写分镜使得我的镜头叙事能力开始慢慢提升,我开始通过镜头的组接去做叙事、去潜移默化地学习蒙太奇,可以做到用镜头去讲故事,虽然还没有讲出一个令我满意的故事。这个片子当时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我真的去投递了FIRST青年电影节。
这个片子除去剧作外其他流程,从前期到后期都没有寻求老师的帮助指导,导致片子从头到脚都透漏出一股子清澈的“傻气”,不过这种“傻气”却带给我一种满满的成就感,没有依靠老师和家长、整体拍摄的成本也很低,虽然片子的后期配音问题特别大,台词设计也很直白(我现在有点不敢点开这个冒着“傻气”的片子),但是我无法否认这个片子带给我的成就感有多大。当时坤峰老师看完后说:“这已经很棒了!”即使我后来收到了FIRST的未入围邮件,可是我依然很兴奋。因为我不再害怕面对困难,而是会尝试给自己“制造”困难并解决它们。也是因为这次拍摄经历,我才会在我中传导演绿色通道的短片拍摄中创作出《噬》,最终获得中传初试文史哲初试降分资格。
在格子总会发生许多感人的、喜悦的或是遗憾的瞬间,而每一个瞬间背后都有着这样一个男人在记录——钱老师。作为摄影师,一个惯于幕后工作的人,钱老师看着好似不善言辞,可总是能一语中的。
我觉得非常幸运,我的中传导演绿色通道指导老师是钱老师。在中传导演面试的时候,当中传老师问我在拍摄绿色通道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我想起来了钱老师对我说过的话:“剪辑是对片子的第三次重新创作。”
其实对我来说拍绿色通道最难熬的真的不是拍夜戏,而是剪辑。还记得进入剪辑阶段的时候我刚统考结束,因为疫情的原因被困在沈阳的酒店里。每天绞尽脑汁想该如何把素材剪出特色的同时还要遭受电脑性能带不动达芬奇的困扰,每天很焦虑,效率也不高。钱老师告诉我不要着急慢慢来,陪我一点一点磨素材、捋思路、抠细节,居家隔离的时候还跟我用微信沟通修改细节。没有钱老师的鼓励,我也没办法下定决心投中传导演的绿色通道。只要有钱老师在就会很安心。
首先一定要相信自己!艺考这条路本来就是孤独的,不要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做好自己的事情,一心一意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其次就是要善良,不吝啬你的帮助,不去做诋毁的事,专注自己、提升自己。最后就是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获得的帮助,感谢美好的际遇,敢于表达你的爱。少年们,愿你们满目星辰毫无戾气,风尘仆仆却温柔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