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议】计算与实验科学工程国际会议的学术之旅

教育   2024-11-07 22:45   陕西  

为进一步完善“总师型”人才培养体系,聚焦“低调务实、兼容并包,厚积薄发、为国铸剑”的人才特质内涵,将“总师育人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升国际化视野、全球胜任力和国际影响力,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专项资金持续资助优秀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在国际科研舞台展示工大学子风采。“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公众号将与大家分享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精彩经历。

NO.1 会议简介

2024年8月3日至6日,第30届计算与实验科学工程国际会议(The 3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 Experiment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s, ICCES2024)在新加坡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召开。会议由欧洲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周琨教授担任大会总主席,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李少凡教授、北京大学刘谋斌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Poh Leong Hien教授担任共同主席。起源于美国的ICCES会议,历经三十余年的深厚积累与发展,今年首次在新加坡举办。本次大会以计算与实验科学及其在工程应用中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核心主题,成功吸引了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这场学术盛宴。会议期间,共进行了包括全会报告、半全会报告和分会报告在内的近千次口头报告以及近百篇海报展示,会议规模与参与度创下历史新高。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参会学生


NO.2 参会成果展示


  01  


张宇

汇报题目:”A novel metamaterial with tunable lateral deformation and energy absorption property based on compression-twist units: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汇报摘要:未来飞行器的设计朝着智能、可变形的方向发展,以适应复杂的任务工作环境,基于超材料的飞行器设计打开了智能化的大门。本研究结合手性单元和旋转方形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新的压缩-扭转耦合变形超材料(RCTC),以实现丰富的变形模式和可调的能量吸收特性。在简单的压缩载荷下,通过控制RCTC结构内手性和反手性单元的排布方式可以实现七种不同的面内变形模式。利用多摄像机观测系统捕捉压缩过程中结构上特征点的运动,自制的代码计算这些点的位移来识别变形模式。然后用试验获得的载荷-位移曲线研究了所提出变形模式的力学和能量吸收特性。接着研究了结构几何参数对变形行为、力学性能和吸能性能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等效杨氏模量和能量吸收等性能对手性单元直径和厚度的变化表现出很强的敏感性,同时在结构致密化之前保持相近的能量吸收效率。旋转方形之间的张角增大会阻碍RCTC内特征点之间的接触。此外,还讨论了结构在压缩过程中因单元扭转变形产生的特征点接触和连接体断裂行为。本研究为设计具有超常特性的力学超材料提供了创新途径,从而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工程应用。

  02  

杨浩伟

汇报题目: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n Foreign Object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Nickel-based Superalloy at Room and High temperatures

汇报概要:涡轮叶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面临各种恶劣环境,其中异物损伤(FOD)是人们特别关注的条件之一。本文采用实验、数值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在室温和高温条件下,考虑不同的冲击速度和冲击角度,对镍基高温合金薄板的FOD特性进行了研究。为实现镍基高温合金薄板在高温下的高速冲击,开发了一套易于操作的测试系统,并对不同条件下冲击后的弹坑形貌、内部组织和残余应力进行了分析。采用Johnson-Cook (J-C)本构模型对冲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赫兹理论,提出了一种计算弹坑几何形状的方法。通过对比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模型和理论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本研究可为涡轮叶片损伤评估和维修提供数据基础和数值分析支持。


NO.3 心得体会展示


张宇

为期一周的新加坡暑期访学交流项目结束了,我非常感谢老师们提供的宝贵机会以及会议主办方提供的平台。本次会议主要围绕计算与实验科学开展,探讨了复合材料、软物质、软体机器人、柔性电子、力学、机器学习、3D/4D打印、智能制造、能源储存与转换、以及环境和水处理等众多前沿领域话题。我主要参与了力学、3D/4D打印和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学术交流,收获颇丰,包括通过控制形状和打印路径开展生物打印,丰富了3D打印技术在生物组织工程中的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构的力学性能,实现高效且智能的结构设计;使用AlSi10Mg和316L等金属材料,开展金属增材制造点阵结构用于汽车和航空航天领域;从试验和数值分析两个角度开展新型点阵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生物启发的可重构力学超材料实现了结构从初始构型向新构型的转变。

杨浩伟

2024年08月02日到2024年08月07,我幸运地参加了一场在新加坡举行的计算与实验科学工程国际会议,这次经历让我获益匪浅。首先,总体感受非常积极,我不仅提升了英语交流能力,还大大拓宽了学术视野。通过听取国际知名专家的报告,让我深入了解了许多前沿研究,更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学术朋友。这次会议不仅是专业知识的盛宴,更是开启了一个交流和合作的新平台。与国内的学术交流相比,海外会议的组织和氛围显得更加国际化和专业化。整个会议流程井然有序,从签到到各个分会场的安排,都体现了高效与细致。特别是因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交流内容丰富多彩,每个人都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和思路。这次会议中,最吸引我的是几场高质量的学术报告和圆桌讨论。互动环节中,各国学者之间的思想碰撞让人耳目一新。这不仅让我在学术上收获颇丰,也让我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大大提升了我的综合分析能力。当然,海外交流期间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语言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初到新加坡,面对当地特有的英语口音,我一开始感到有些不适应。不过,通过积极沟通和不断练习,我逐渐克服了这一难关。同时,利用休息时间参观新加坡的文化景点和美食街,也帮助我更快地融入当地生活。

审核 | 褚萌 路宽

文案 | 张宇 杨浩伟

图片 |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编辑 | 马文梅

筑梦力土
学院信息,新闻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