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赛啦!
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重庆邮电大学校级选拔赛
01
赛事介绍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省级人民政府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竞赛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挑战杯”主体赛形成了校赛、省赛、国赛三级赛制。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引导全校学生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踊跃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促进科技独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校团委定于2025年1月-2025年3月举行第十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选拔赛。
02
竞赛事项
参赛要求
1.参赛资格
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
2.参赛作品要求
(1)参赛作品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鼓励已立项或已结题的国家级(市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参赛。
(2)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在2025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申请个人作品,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需申请集体项目,集体作者必须全部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为本科生组或硕士研究生组进行评审。
作品分类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仅限本科生参加,主要分为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5个学科类别。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主要分为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类别,也可按照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作品类别和组别参照第十八届大赛进行设置,第十九届大赛类别信息若有变化,另行通知)。其中,每份社会调查报告应在15000字以内,每篇学术论文应在8000字以内。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作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
3.科技发明制作类主要分为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5个学科类别。该类作品具体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赛程安排
1.宣传动员及组织申报阶段(2025年1月-2025年2月)
各学院广泛开展宣传工作,扩大“挑战杯”竞赛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知晓度。各学院广泛发动学生参与,重点收集科技含量高、理论性强、应用前景好的学生科技学术成果,尤其是国家大创项目、社会实践省级以上优秀项目进行重点摸排孵化。
2.院系申报及初赛(2025年2月底-2025年3月初)
各学院举办专题培训,指导作品撰写;对学生作品进行评审,并选择优秀作品推荐至校级复赛。
3.校级复赛(2025年3月初)
学校举办专题培训,组委会组织评审专家对书面评审项目材料进行评选,遴选通过项目进入校级决赛。
4.校级决赛(2025年3月中下旬)
学校组织专家按类别以公开答辩形式确定最终校赛等级奖。
03
奖项介绍
根据决赛结果,为获奖项目颁发荣誉证书。根据各学院组织情况,设优秀组织奖、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04
工作要求
请各学院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关心、支持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要深入发动、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到大赛中间来。鼓励组建跨学院、跨学科、跨年级的竞赛团队,充分发挥学科集群优势。着重整合学院优势学科资源,做好优质参赛项目的培育工作,积极报送优秀参赛作品(往届国赛获奖作品目录见附件4)。相关工作如需咨询,请联系校团委刘畅老师(电话: 023-62460140)。
05
相关文件
附件1:
重庆邮电大学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附件2:
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仅供参考)
附件3: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仅供参考)
附件4:
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奖优秀作品(仅供参考)
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法学院团委宣传部出品
图文来源|青春重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