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连日来,重庆市各单位各区县纷纷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强化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坚定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的浓厚氛围。近年来,重庆不断丰富普法载体、创新普法形式,一张张亮眼普法新名片逐渐成型,探索出一条整合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普法的新路子,让法治“有温度”、群众“可感知”。
12月2日,由司法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普法办、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司法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重庆市普法办、西南政法大学联合承办的全国首批大学生法治宣讲活动暨重庆市“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举行。
▲12月2日,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全国首批大学生法治宣讲活动暨重庆市“宪法宣传周”启动仪式现场。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启动仪式上,学生代表宣读了法治宣讲活动倡议书,号召大学生们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在随后举行的全国首批大学生法治宣讲活动推进座谈会上,8所试点高校相关负责人围绕如何组织开展好大学生法治宣讲活动作了交流发言。
重庆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副处长蒋臻介绍,今年“宪法宣传周”活动按照市、区县两级模式进行,宣传形式多样、宣传内容丰富、宣传载体多元,力争宪法宣传活动做到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全域覆盖,确保宣传周启动有声势、有亮点,在全社会产生热烈响应和显著效果。
宣传周期间,市司法局、市普法办组织西南政法大学大学生法治宣讲团进社区、进企业,市级各部门陆续开展“宪法里的重庆故事”网络宣传活动、“国家宪法日”教育系统“宪法晨读”活动、“民政政策进社区”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宪法进农村”主题法治宣传活动等,共同兴起宪法学习宣传热潮。
同时,各区县也结合地方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宪法进基层活动,推动宪法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等,使宪法走进日常生活、走进人民群众。
▲12月1日,梁平区都梁广场,工作人员向市民发放宣传资料。
新媒体赋能网络普法
推动法治正能量赢得传播大流量
▲璧山区正兴镇联合璧南法庭、正兴司法所及派出所举办宣传教育活动。
创新方式方法形成“大普法”格局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更加浓厚
2021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贴近群众需求、创新普法方式方法,助推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全市上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更加浓厚,公民法治素养持续提升,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推动宪法法律宣传走深走实。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持续开展“宪法宣传周”等集中宣传活动9000余场次,创新网络直播形式开展宪法进基层活动,推出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40周年宣传片。全市采用法治文艺汇演、法治游园会、知识竞赛等多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广泛阐释民法典内容和精神,组织开展“民法典宣传月”等活动1.8万余场次。
推动重点领域普法落地落细。各区县各部门实施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八项行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普法宣传1.1万余场次,举办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讲座和专家论坛,面向创新主体开展科技普法宣传。聚焦民生领域普法宣传,深化粮食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保、医疗、就业、禁毒、消防等普法工作;面向3000余家物业服务企业组织法治培训,在全市1万余个小区开展“物业普法进小区”活动;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普法宣传,发布典型案例325个,81万余名消费者参加普法活动。
推动法治文化建设提质增效。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全市建成基层法治文化阵地1.5万余个。市司法局与四川省司法厅联合举办5届法治微视频微电影大赛,推出喻茂坚纪念馆、“古风+剧本杀”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实践成果。市委网信办创办《网信说法》普法专栏,全网展播阅读量累计超4亿人次。市教委、市高法院、市检察院等六部门联合培育27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共享场馆,覆盖25个区县。市农业农村委会同西南政法大学共建市级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8个、储备基地67个,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融合发展。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