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天津文旅(2025.1.31-2.6)

文摘   2025-02-07 16:59   天津  

定  四大.jpg


1月31日,中国新闻网刊发《(新春见闻)天津:游客金街赏民俗展演悦享新春》。中国农历大年初三,市民和游客在天津金街观看舞龙表演,悦享新春。



2月1日,央广网刊发《天津市蓟州区第十九届独乐寺庙会隆重开幕》。独乐寺庙会作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源远流长。为彰显蓟州区厚重的文化底蕴,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丰富人民群众和游客的节日生活,本届独乐寺庙会在传统节目基础上,加入沉浸式文化性演出,推出古风舞蹈、戏剧表演、民乐演奏、游客互动等环节。



2月1日,新华社客户端刊发《天津北方演艺集团贺新春青年戏曲曲艺人才展演启幕》。1月31日,“青苗破土向阳生”——天津北方演艺集团贺新春青年戏曲曲艺人才展演大幕正式拉开。“青苗计划”是天津北方演艺集团自2023年开始实施的人才培养项目,旨在为集团所属院团青年表演人才创造学习、实践、交流、思考、提高的专业平台,通过专项推进,以专家指导、打磨提升、舞台实践、观摩学习、交流切磋等相结合的方式,让青年演艺人才更加快速成长、成材。



2月2日,新华社客户端刊发《文化中国行|千年古镇杨柳青的新春年味》。春节假期,位于天津市西青区京杭大运河南运河畔的千年古镇杨柳青一派热闹景象。杨柳青古镇因杨柳青木版年画而闻名。笔法细腻、寓意吉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在明清时期因漕运发达而行销各地。漫步古镇,街头巷尾年画元素随处可见,灯光布景、民俗展演、特色商铺等一系列新场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感受传统年味。



2月2日,光明日报刊发《锦绣交辉 富丽喜庆——杨柳青年画暖香坞雅制春灯谜》评说。年画,是我国传统春节习俗中靓丽多姿的文化符号。不同地域的年画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创作风格,其中天津杨柳青年画以其精湛的工艺、艳丽明快的颜色成为颇具影响力的一支。



2月3日,新华社客户端刊发《天津邮轮母港迎来蛇年首批240小时过境免签外籍旅客》。4名乘坐利比里亚籍“梦想”号邮轮入境的阿根廷籍旅客向天津边检总站东疆边检站申请240小时临时入境许可,该站主动对接受理、靠前审核服务,顺利保障4名旅客通关入境,在佳节期间充分品味“中国年”。这也是农历蛇年到来之后东疆边检站口岸首次签发该类许可。



2月3日,中国旅游报刊发《用心传承杨柳青 勾刻印画见真章》。春节期间,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古镇张灯结彩,随处可见的年画元素将古镇装点得格外热闹,仿佛一副鲜活的民俗画卷。霍庆有年画博物馆更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成为游客新春打卡的热门地。



2月4日,新华社客户端刊发《新春走基层|新春灯会点亮“夜经济》。赏花灯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连日来,天津多个景点商圈纷纷推出新春灯会,年味儿十足!流光溢彩的花灯下,实景演艺、非遗体验、文创市集等精彩纷呈,聚拢了人气和商气,激发夜间消费新活力。



2月5日,央广网刊发《2025年天津春节接待游客超1600万人次》。春节假日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1615.55万人次,同比增长16.7%。其中天津市游客849.49万人次,外埠游客766.06万人次;游客花费156亿元,同比增长26.4%;人均消费965.63元,同比增长8.3%。携程平台数据统计显示,天津上榜“年味目的地top5”,天津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37%。


2月6日,人民网天津频道刊发《新春走基层丨平津战役纪念馆红色年味别样浓》。2025年春节期间,平津战役纪念馆年味儿满满,举办了多场创新创意主题活动,使红色基因焕发新活力,让前来参观的观众更好地了解、体会和弘扬平津战役精神。这是该馆充分利用春节,深入挖掘革命精神,传承红色资源的具体举措。



2月6日,中国旅游报刊发《古文化街享非遗》。买年货、看表演、赏年俗......春节期间,天津古文化街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作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天津古文化街凭借独特的非遗元素和民俗文化吸引着八方来客。



END

REVIEW



往期
回顾


● 2025年天津春节文旅市场年味浓、人气足、消费创新高


● 盛世华章 精彩津年丨来天津过大年惊喜连连!精彩纷呈等你来探


● 冬日暖阳 津味绵长丨四大系列近200项主题活动等你来解锁→


● 盛世华章 精彩津年丨古文化街人潮熙攘 年味浓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广播电视局、天津市文物局)信息交流、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