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全国智能建造政策梳理汇总

文摘   2024-12-19 01:09   吉林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建筑业转型升级之路上,大力发展以智能建造为例的“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引领建筑领域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动能。

 2020年,13个政府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在此背景下,从中央(住建部)到地方(各省市住建厅、住建局等)不断有新的政策文件出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展了智能建造方面的研究

 本文梳理了国家单位及机构出台的智能建造方面相关政策及通知,希望能为智能建造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学习借鉴。


住房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以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化集成设计、精益化生产施工为主要手段,整合工程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实现工程建设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建筑工业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以来,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快速推进,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明显提高。

 部分意见如下:

 促进多专业协同。通过数字化设计手段推进建筑、结构、设备管线、装修等多专业一体化集成设计,提高建筑整体性,避免二次拆分设计,确保设计深度符合生产和施工要求,发挥新型建筑工业化系统集成综合优势。

 大力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加快推进BIM技术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全寿命期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建立、维护基于BIM技术的标准化部品部件库,实现设计、采购、生产、建造、交付、运行维护等阶段的信息互联互通和交互共享。试点推进BIM报建审批和施工图BIM审图模式,推进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的融通联动,提高信息化监管能力,提高建筑行业全产业链资源配置效率。

 推进发展智能建造技术。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与高端制造业深度融合,搭建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智能光伏应用示范,促进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开展生产装备、施工设备的智能化升级行动,鼓励应用建筑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智能移动终端等智能设备。推广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楼宇自动化系统,提升建筑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更多内容详见链接(可复制到浏览器打开):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04/content_5540357.htm


住房城乡建设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以建设世界建造强国为目标,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质量安全可控、标准支撑有力、市场主体有活力的现代化建筑业发展体系。到2035年,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建筑品质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高,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立,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全面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初步形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框架,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建造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加速建筑业由大向强转变。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业实现深度融合,催生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基本建立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30%以上,打造一批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一批建筑机器人标志性产品,培育一批智能建造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更多内容详见链接(可复制到浏览器打开):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1/27/content_5670687.htm


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7部门

《“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

 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

 更多内容详见链接(可复制到浏览器打开):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1/19/content_5738112.htm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

 其中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章节中将“建筑工程智能建造”纳入,主要内容包括综合应用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等技术的智能建造试点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设计图纸智能辅助审查软件、协同设计平台软件等自主可控数字化设计69软件研发,预制构件、室内装修部品部件、门窗等部品部件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集成人、机、料、法、环管理功能的智慧施工管理系统研发,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运营,建筑机器人、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远程控制塔吊等智能建造装备研发和租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市场行为应符合各类工程建设及相关工业、信息产业标准规范要求,专项技术需符合《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 51212)、《智能工厂通用技术要求》(GB/T 41255)等国家、地方、行业智能建造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更多内容详见链接(可复制到浏览器打开):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3/content_6935418.htm


住房城乡建设部

《“数字住建”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到2027年底,“数字住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部、省、市三级“数字住建”工作平台高效联通,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建成运行,数字化政策标准和安全防护支撑能力明显提升,住房、城乡建设、建筑业等领域数字化发展成效显著,工程建设领域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协同高效,城市运行管理基本实现“一网统管”,住房公积金等数字化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到2035年底,“数字住建”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数字基础设施全面夯实,数据要素价值充分发挥,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数字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成熟完备,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大服务惠民的“数字住建”体系高效运行。

“数字住建”按照“2+2+N+3”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实施。第一个“2”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第二个“2”即构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政策标准保障体系“两大体系”;“N”即重点推进数字住房、数字工程、数字城市、数字村镇等“N大应用”;“3”即实现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大服务惠民“三大目标”。

 更多内容详见链接(可复制到浏览器打开):https://www.mohurdic.org.cn/gk/zdzc/art/2024/art_bcebcc73a45e41b3931fabcaf62cf80a.html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关于公布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自动驾驶和智能建造方向)的通知

 为加快推动交通科技创新,落实《“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相关任务,经自主申报、相关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等,决定启动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自动驾驶和智能建造方向)。

 智能建造方向项目包括《雄安新区预制混凝土构件智能建造先导应用试点》、《山西省高速公路钢材数字化加工智能建造先导应用试点》、《黑龙江鹤哈高速公路高寒隧道智能建造先导应用试点》、《江苏海太长江隧道装配式预制构件智能建造先导应用试点》、《浙江义龙庆高速公路隧道智能建造先导应用试点》、《山东庆章高速公路桥涵部品部件智能建造先导应用试点》、《河南安罗高速公路钢混组合桥梁智能建造先导应用试点》、《湖北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群道路智能建造先导应用试点》、《广东佛山顺德大桥钢塔智能建造先导应用试点》等14个项目。

 更多内容详见链接(可复制到浏览器打开):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4/content_6947020.htm


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技未来20年发展战略研究”总体项目组

《愿景驱动的中国工程科技2040发展战略研究》

 世界工程科技发展趋势:数字智能、绿色低碳和以人为本,成为未来20年工程科技发展的突出主题。

  智能技术将成为影响最深、覆盖最广的时代驱动力。智能化是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所在,智能技术逐渐成为驱动当代工程科技跨越发展的主导力量,智能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智能+”发展模式,将深刻改变产业与社会形态。

 重点任务:建构未来城市,打造智能安全基础设施与服务:基于以人为本与生态文明和谐、高度智慧和高度安全统一、中国特色与未来文化并重等需求,以绿色、生态、低碳、可持续、智慧化为出发点,强化尊重文脉传承和地域特色的中国城市与建筑规划设计,不断完善智慧城市的系统架构和技术体系,突破城市智能技术、城市低碳生态体系技术、适老型城市建设、城市整体安全、绿色低碳建筑等关键技术。发展高性能绿色可持续土木工程技术和智能基础设施技术,建立智慧化、生态化和安全化的水利与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发展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推进交通运载工具安全、绿色、智能化设计,构建智能、安全、绿色、共享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格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范式。

 更多内容详见链接(可复制到浏览器打开):https://mp.weixin.qq.com/s/0bQj2WN2siRWPmwa1GsSeA


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

《智能建造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本导则适用于新建房屋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全生命期的智能建造。既有房屋建筑的改建、扩建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可参照执行。

 涉及智能建造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勘察、设计、生产、施工和运维。它强调数字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结合,促进建筑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核心内容包括BIM、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建造设备和机器人等技术在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以及智慧运维平台建设。

 更多内容详见链接(可复制到浏览器打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5030277121029884&wfr=spider&for=pc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

 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对韧性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到2030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建成一批高水平韧性城市,城市安全韧性持续提升,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

 重点任务是:(一)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二)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三)发展智慧住区。(四)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五)开展数字家庭建设。(六)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七)完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等等。

 更多内容详见链接(可复制到浏览器打开):https://www.gov.cn/zhengce/202412/content_6991171.htm


本文来源于网络材料,由笔者汇编整理。仅用于学术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或修改!笔者在整理过程中由于水平和精力有限,难免会有错漏,也欢迎随时提出、指正。


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征稿


 包括但不限于智能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机器人、测绘、物流、自动化检测,智能控制系统,风险管理、智慧管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应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在设计、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用于施工过程和风险管理的自动化或智能装备,新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新颖的建模和计算方法等。

 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邀请您提交在土木工程所有领域(例如水利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交通、建筑)中使用新技术的原创研究论文、工程案例、综述等。所有文章均在知识共享许可下发布,研究成果可以自由交流和扩展,同时确保原创作品的版权仍然属于作者。

期刊主页:

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2958-3861

投稿系统:

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jic

邮箱:

iconstruction@tup.tsinghua.edu.cn





往期精彩回顾

1卷1期速览 | 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1卷2期速览 | 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1卷3期速览 | 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1卷4期速览 | 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2卷1期速览 | 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2卷2期速览 | 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2卷3期速览 | 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2卷4期速览 | 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特刊征稿合辑 | 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J Intell Constr | 基于单元细分误差估计器的三维含裂纹弹性体自由振动特征解的h型自适应有限元方案

J Intell Constr | 基于贝叶斯框架和简化的假设B方法的排水板改良软土地基沉降预测的概率分析

J Intell Constr | 微结构差异对相变多孔水泥基复合材料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J Intell Constr |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工程事故报告自动分析

J Intell Constr | 澜沧江水电工程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的实践及展望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期刊更多彩内容


BIM高校学生联盟
促进高校学生了解BIM,提供BIM学习就业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