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罗行墟学经验!桂城宣传干部外出“取经”,赋能人文经济发展

文摘   2024-10-08 18:13   广东  


10月2日,桂城街道组织社区宣传委员、文体专干等到丹灶镇罗行社区,学习罗行墟改造升级的经验和如何利用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的先进做法,激发起桂城对发展人文经济的思考,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桂城街道社区宣传委员、文体专干到罗行墟参观学习。南海融媒记者 许佐锋摄


日前,以“交汇创造美好”为主题的罗行艺术墟正式开墟。桂城参观团一行在罗行社区导赏员的带领下,逐一参观罗行墟的展示场所,了解各个艺术造型特色。


在罗行墟入口处,“世界上最大的竹箩”赫然伫立,这个高4.3米的巨型竹箩首先映入大家眼帘。走在村道上,沿途的墙壁、地板、门窗,艺术家都会在不经意的角落刻上当地历史图像的剪影,处处是风景,处处是作品。


江堤边、楼梯上、空地前,随处可见融入竹编、渔网、竹椅等元素的艺术装置,艺术家们把传统生活与艺术关联起来,文艺又不失市井气息,引得参观团成员连连拍照留影。


参观团成员参观罗行墟。南海融媒记者 梁棋清摄


300多年前,罗行因水而兴,因竹编手工而盛,此后罗行墟更发展成为广东三大墟市之一。为重振罗行墟昔日繁荣,罗行社区引入全球8个国家的20名艺术家、14组音乐人及3组戏剧团队对这个老旧街区进行艺术化改造提升。


艺术家们深入村落的街巷与空置房屋,就地取材,将尘封多年的老物件、老图片与罗行竹编技艺进行创意改造,使曾经沉寂的房屋、街道与堤围焕发新生,变成剧场、戏院、舞台与商业空间等场景。在此过程中,村民们也逐渐从乡村建设的“看客”转变为“主角”,成为罗行艺术墟不可或缺的共创力量。


各式各样的竹编产品吸引参观团成员围观。南海融媒记者 梁棋清摄


“罗行墟的人居环境建设以及对竹编文化的传承发展,让我们深受启发。”桂城西约社区党委委员张丽萍介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约社区是南海虾笼生产的“聚集地”,一度成为社区的重要产业。


近年来,社区通过打造虾笼文化小巷,举行虾笼编织大赛、虾笼编织学习班等方式传承和发展虾笼文化。“希望能借鉴学习罗行的先进经验,将虾笼与艺术文化相结合,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西约虾笼文化。”张丽萍说。


2024年是南海的“人文经济元年”。南海“新春第一会”首次提出,把人文经济作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突破口。艺术与经济、科技交融共生、相得益彰,如今南海也正在形成高质量发展中的人文经济新形态。


在挺进“千亿镇街”的征途上,桂城不仅在加速探路中心城区高端制造发展新路径,也在繁荣人文经济、吸引年轻人等领域上持续创新。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桂城发挥强镇带村作用,立足“一村一策、一村一特色”思路,大力育典型、造精品,高质量推进叠北、平东社区等典型村培育建设,探索出产文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此外,还推出“端午季·趣桂城”“放暑假·趣桂城”“演艺季·趣桂城”系列活动,以及AYO!音乐节、千灯湖音乐秀场、千灯湖青年戏剧节等,大力发展人文经济,持续激活桂城的文旅产业潜力。


叠北社区特色墙绘。南海融媒记者许佐锋摄


位于平东社区的平洲玉器珠宝特色小镇。通讯员供图


观摩学习拓思路,互学互鉴促提升。此次的罗行墟参观调研,桂城多个社区代表拓宽了视野,打开了思路,更激发了他们投身社区建设的热情和信心,引起他们对发展人文经济的思考,进一步推动桂城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图/视频 :梁棋清 许佐锋

微信编辑:梁棋清 

微信责编:邵泽权



桂城传播
南海融媒 桂城广播电视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