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大模型时代” 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何以乘胜追击?

财富   2024-11-29 16:04   北京  


观点摘编





目前大模型应用已进入“百模大战”的全新时代,大模型应用如何在银行业行稳致远?在积极推进大模型技术发展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合规安全问题,高质量保驾护航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
高峰






01
大模型多场景应用 
巧妙赋能数字化转型

目前大模型应用已进入“百模大战”的全新时代。从整体来看,国际市场头部通用大模型,在模型架构能力、参数范畴、应用交互使用体验方面具有相对领先的优势,但随着近年来国内大模型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国内市场也出现了立足于自身大模型产品架构基础与生态体系建设的国产通用大模型产品,金融行业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已从最初的观望心态转为了多场景的尝试,考虑到金融行业对于信创建设与数据保护有较高要求,国产通用大模型体系的建设对于大模型技术在国内金融市场的应用至关重要。
从应用场景来看,大模型近几年逐渐表现出从内向外延伸的趋势,并达到了对内提升数字化能力、对外提升客户体验的初步效果。且伴随着生成式AI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大模型在加速银行业的变革,尤其是前、中、后台的流程性优化方面,使其更加智能。
因此,无论是大模型还是小模型,在金融业应用的尽头应该是智能金融。大模型的出现是分界岭,之前的人工智能尚且处在1.0时代;大模型出现后,人工智能进入了2.0的新时代,并逐渐应用于多种场合,表现出有规模的可扩展性、多场景、多模态的适应性和能力的增强性三个特征。
具体到大模型实施的技术路线来看,国际上的大模型在模型架构、数据参数及交互体验表现更佳,而国内大模型也表现出爆发式增长,并主要归纳为自建和借第三方技术做私有的语料训练两种模式技术路线。
例如,国有大行尤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代表,已经延伸到全场景的探索实践,尤其是远程银行智能客服方面;中小银行则习惯于用自己的语料进行训练。具体到实践中,对于大型金融机构而言,可引入业界领先的基础大模型,自建金融行业及企业大模型,考虑到建设周期较长的问题,可微调形成专业领域的任务大模型,提高内部效能;对于中小金融机构而言,综合考虑应用产出和投入成本的性价比,可按需引入各类大模型进行私有化部署服务,满足自身赋能诉求。
总的来说,目前大模型在银行业应用第一的场景是智能编制代码,节省了软件开发人员;应用第二的场景则是内部的AI办公,包括知识问答、会议纪要、文本写作及合规审查;应用第三的场景是中台的运营管理,包括智能客服、企业级知识库等。对于诸如账户交易等触及核心业务的大模型应用,目前尚未落地。综合来看,目前银行业对于大模型的应用目的主要是建立一个内部使用的人工助手,以提升内部员工的效率,未来,如何利用大模型应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也将成为一个重要趋向,如利用大模型技术审查甄别良好的科技企业等。
02
筑牢金融合规安全屏障
护航数字化转型行稳致远

对大模型应用的开发应用,必须以安全合规为前提。如何确保银行业在兼顾合规与创新的情况下,实现赋能数字化转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在算法模型方面,逐步形成多场景模型服务体系。积极跟进国内大模型技术发展,构建“商用+开源”“大模型+小模型”“通用+领域”模型协作机制,经过综合评测并开展优化与应用,提升模型应用效益水平。

构建高质量语料数据,夯实数据资产基础。加强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治理,建立企业级知识库,并加强多部门协同运营,持续丰富完善知识信息资产,更好支撑知识检索增强生成,提升大模型内容生成质量,防范各类安全风险。

在风险管控方面,压实模型安全风险管控责任。制定人工智能模型相关管理办法,以保障AI应用满足金融服务要求、有效防范各类风险为治理目标,重点围绕隐私安全、可解释性、公平及价值观的治理要求,落实各方治理主体责任。

如何充分挖掘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价值,有四点建议:一是大模型的广泛开发需以场景为基础,以更好激活其生命力;二是火眼金睛地识别市场中的大模型底座;三是高质量的语料是引进模型训练的基石;四是压实风险管控的主体责任,在机构内构建完善的人工智能应用安全管理机制。

 挑战与机遇并行。“大模型时代”为农商银行带来了发展空间,让其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拥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也为其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着不竭动力。


往期推荐


两家国有大行省分行行长任职资格获批!



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  金融监管总局最新发布→


编辑:邢安艺、王玺;审校:王峥;审核:王文珠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国家级期刊,权威、深度、专业、准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