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由《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举办的2024新增长大会在上海拉开帷幕。
作为《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基于中国本土商业实践的唯一活动IP,一年一度的新增长大会已经成为探讨商业增长的重要舞台。
今年的大会以“向新求质 生成未来”为主题。新质生产力是今年的商业热词,它要求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革新和组织优化,实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塑。毫无疑问的是,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下,这是企业走向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此,我们应和时代变革趋势,携手经管学者、科技巨匠与企业高管,共同探讨向新求质背后的增长智慧,梳理出海征程中的创新、机遇与挑战,描绘AI生成的未来商业图景,希望能够为更多企业在2025年的商业实践找到正确的路径。
在昨日的新增长大会现场,众多大咖分享了自己的精彩观点。我们提取了其中精华,嘉宾金句精心奉上。
快来一起回顾现场盛况吧~
联办传媒集团副总裁,《财经》杂志执行社长,《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联合出品人刘霄:
变化是永恒的,任何时代都是充满不确定的,增长的方式也要基于时代的变化同步进化。环境严峻不一定是坏事,现在爆的雷都是日子好的时候埋的,困境中的降本增效、创新图存在未来会有回报的。
过去一年,一些企业“新质”能力的发展趋势,比如数智化深入企业经营、管理带来的增长动能、绿色创新实践带来的价值凸显等,不仅影响着当下的竞争格局,也为企业未来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上海交大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
后工业时代,什么叫好看?什么叫好玩?什么叫时尚?这些没有固定标准的,过去的产业政策逻辑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需要通过更多地鼓励创新,通过市场来筛选真正的成功者。
贝恩公司资深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消费品业务主席邓旻:
未来几年,这四个词很关键:第一是渗透,触达更多新的消费者是增长第一动力,“渗透为王”依然成立;第二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周期的增长;第三是增值,围绕消费者真需求提供高溢价产品和服务;第四是全域,要思考如何在整个消费链路和触点为消费者匹配更合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要想成为一家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技术与产品是先决条件,但远远不够,企业还要面对人才吸引、跨文化管理、市场品牌开拓、合规运营等等一系列问题。
全球化能力不是企业天生的,是将中国能力全球化的过程中,不断磨练出来的的资源配置能力,能够将全球资源利用到极致。如果一定要抱团,就要抱当地的团,找到当地的合作伙伴,能给企业做资本助力和需求兜底,解决很多本土市场中的问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决策科学系主任、亿纬锂能经济学与决策科学教席教授、AI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方跃:
AI正在超越人类智能,从根本上重塑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各行各业都需要有更加充分的认知,在这场变革中把定自己的位置,找到AI同业务的结合价值点,走上适合自己的AI转型路径。
在内容生产和消费上,我们形成了正向的优质内容循环飞轮。也带来了用户收益,用户可以摆脱复杂交互,所想即所得,内容千人千面,打破了格式限制,让用户分享自由。
AI转型是要从根本上将AI能力融入企业,构建出AI原生的组织、流程和生产力底座,转变组织方式和生产方式。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新媒体主编,新增长学院发起人麻震敏:
AI时代,人文教育、人文素养变得非常重要。找到自己的稳定内核,真正培养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才不会在信息冲击中迷失。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苏世民书院双聘教授、花旗集团国际商务讲席教授胡佳:
机器能做很多人类想做却做不到、想做不能做或者想做却没时间做的事情,但人不能被机器化。不管科技怎样进步,人性的温度依然非常重要,这一点是企业管理中不应该改变的。
美世全球合伙人、美世达信员工福利中国区总经理夏晓霏:
AI时代的领导力需要拥抱DEI。D就是Diversity,允许多元化的存在,可以看见各种生命的美好;E是Equity,关注平等性,无论国籍,性别,年龄甚至教育背景等;I是Inclusion,就是包容文化,让每个人都可以真实的做自己。AI虽能提升效率,但真正的创新来自多元背景的团队协作。领导者需确保AI决策的公平性,赋能每位员工发挥潜力,共建平等和尊重的工作环境,以实现人与技术的和谐发展。
LinkedIn(领英)中国区人才解决方案出海招聘业务总经理王巍:
AI替代的一定是繁杂化的工作,需要创造力、沟通力的工作会被越来越强化,这要求企业管理者要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对人的个性化管理上。
腾讯智慧零售市场与增长运营总经理、腾讯智慧零售学堂负责人梅婷:
数智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过程中不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会动到组织内部蛋糕。这就要求领导者具备出色的战略判断力和战略定力,这是AI时代一种很重要的领导力品格。
投稿、广告、内容和商务合作
newmedia@hbrchina.org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2024新增长大会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