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入选人类非遗名录后,多少人才注意到这些非遗项目的魅力?

文化   2024-12-19 11:01   上海  

北京时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我们见证了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认可度的提升,目光再次聚焦于中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纸中包火 点亮非遗之光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灯笼却不一样,它就可以用纸包住火,而且还能在黑暗中给我们带来光芒。灯笼在古代曾是我们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可如今,夜晚亮似白昼,人们不再需要灯笼照明。那现在还有没有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灯笼呢?

有的,比如潮州花灯

潮州花灯流传于广东省潮州市辖下的广大地区,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潮州花灯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彩扎的立式屏灯,二是彩绘的挂灯。

屏灯是一种集彩扎、绘画、刺绣、泥塑、剪刻于一体的综合性造型灯屏,它以戏曲和历史人物故事为主要表现题材,配以楼台亭阁、山水园林、动物形象等,做成一屏屏的景物,再装配灯光加以映衬,一屏一灯,精美异常,在潮州民间工艺中堪称上品。

挂灯以藤竹木和金属条片做成框架,外罩以丝纸、绢帛、玻璃,而后在表面彩绘诗画图文,再依造型需要镶嵌装饰缨络、螺钿、珠串、铜片等,呈现出古雅典丽的风格特色。

关于潮州花灯,还有一个有趣的起源故事。

据说元朝末年,陈友谅兵败后,他的军师逃难到潮汕地区的西陇村,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情接纳。为了回报好心的村民,军师问村民们:“想要三年出个贵子,还是想日出千灯呢?”

军师是外地人,不懂潮汕话,他说的是“日出千灯”,可在潮汕方言里,“灯”与“丁”同音,所以村民们以为是“日出千丁”。村民们心想,人丁兴旺自然是好的,便说选择后者,于是村民们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跟着这位军师学会了制作灯笼。

传说亦真亦假,但制作灯笼的技艺确实代代相传,如今更是被有关部门列入非遗名录,以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门传统技艺。


小灯笼 大智慧


潮汕方言里不止“灯”和“丁”同音,制作灯笼的“竹”也与“德”同音。当每一盏潮汕灯笼亮起,“财丁兴旺”“德泽绵长”的祝福总会随着柔和的光芒,照亮每一个笑盈盈的脸庞。

小小的灯笼背后,不光有妙趣横生的谐音梗,还有照亮彼此的大智慧。

从前有一个盲人打着灯笼走夜路,有人就问他:“你是看不见的,打灯笼有什么用呢?”

盲人说:“灯笼的光我的确看不见,可别人看得见。”

问话的人听了很感动:“原来你是为了给他人照亮啊,真是高风亮节。”

盲人却笑着说:“我是为了他人,但也是为了自己。有了灯笼照亮,别人看见我,就不会撞到我了。”

这个小故事很有哲思,给他人照亮,也是保护自己。我们保护非遗,非遗也在方方面面守护着我们的文化血脉。

潮州花灯这样的非遗,全国各地还有很多。这些非遗灿若繁星,是我们民族一路走来勤劳和智慧凝聚的文化结晶。



非遗封面 期待与你相见


一月上封面,先睹为快!

非遗不应该只是博物馆里的展品,它们应该活在我们的生活中。

无论是潮州花灯,还是其他非遗项目,它们都可以以新的形式融入现代设计,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故事会》杂志一直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相信故事的力量,相信非遗的魅力。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我们将与优秀插画师合作,每个月都将精选一个非遗项目,通过插画师的现代视角,将其呈现在杂志封面上(共24期)。

这些封面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文化的传递。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非遗的故事走进更多人的心中。希望读者每一次捧起《故事会》杂志,都能想起非遗,这是对非遗的宣传,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邮政订阅链接

(点击查看)

绿


也可以参照图中方式







故事会
国民刊物《故事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