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署名文章)
河南栾川县:“揭榜挂帅”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一线实践)
湖南常德市澧县:激励基层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一线实践)
干部队伍培优建强行动为现代化南充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一线实践)
抓实干部队伍建设“三步走”(人民论坛)
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着眼全局和战略,对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作出重大部署,指出要“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推动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一、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
能力是干事的基础,我们党历来重视和加强干部能力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干部能力建设放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来抓,围绕为什么提升能力、提升哪些能力、怎样提升能力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干部能力建设中具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强调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抓好干部队伍的能力提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为迫切。
滑动下方查看更多
我们党取得新时代伟大成就的关键所在。进入新时代,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来一个大学习”,要求全党同志都要努力增强本领,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深切厚望,极大鼓舞着党员、干部苦练内功、增长才干。新时代以来,通过持续的理论武装和严格的实践锻炼,各级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能力素质更加过硬,干部队伍焕发出新活力新气象。广大干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上,在经济建设、科技创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抗洪救灾等重大工作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敢想敢为、善作善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强队伍保障。
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迫切需要。党的二十大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开启了全党全国人民新的逐梦征程。展望前路,我们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解决的矛盾问题、战胜的困难阻力,一点也不会比过去少,只会越来越错综复杂,解决起来也更考验勇气和智慧。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久而久之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要深刻认识干部能力需要不断提升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历史自觉、把握职责定位,进一步提高干部能力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广大干部不断增强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推动全党具备更加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有力举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从现状看,干部队伍总体素质是好的,各级干部的能力经过新时代伟大斗争淬炼得到实质性提升。同时要看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政治敏锐性不够、政治能力不强,有的不同程度存在能力不足、“本领恐慌”,有的缺乏主动担当精神,等等,反映出干部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打铁必须自身硬。新时代新征程,要推动各级干部把提升能力、增强本领作为终身课题,抓紧加油充电,主动学习适应,使自己的能力素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发进取、建功立业。
二、与时俱进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
我们党对干部的一贯要求是德才兼备,同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党面临的形势任务提出各有侧重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对提升干部能力素质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包括增强“八种本领”、提高“七种能力”等等。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为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强调要全面提升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政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为广大干部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上能力建设的时代内涵和实践指向。
必须把提高政治能力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历史和实践证明,要把党建设得坚强有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有一大批政治过硬的党员干部。新时代干部如何才能政治过硬?很重要的就是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个中心任务,始终保持政治敏锐性,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时时处处从政治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这就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增强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提高政治领悟力,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政治能力是具体的,根本要体现到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上。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和政治训练,使自己的政治能力同担任的工作职责相匹配,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必须综合提高领导能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需要深化规律性认识,增强引领现代化发展的领导能力。这是涉及全方位、系统性的要求,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七种能力”,推动整体素质来一次大提升。在提高政治能力、筑牢忠诚根基的前提下,要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通过调研摸清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系列卡点瓶颈,为解决各类问题和矛盾提供有力支撑;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战略眼光,站在全局看问题、作决策,善于综合分析、全面权衡、科学决断;不断提高改革攻坚能力,实现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利益格局的变革创新,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大问题谋划推进改革;不断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面对突发事件能够心中有数、分类施策、精准拆弹;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善于宣传动员、组织发动群众;不断提高抓落实能力,做到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有效破解难题,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
必须锤炼过硬工作能力。干部能力当中,工作能力是履职尽责的基本功。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要锚定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部署,重点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需要干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需要干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需要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及时预见、应对、处置重大风险。伴随现代化建设进程,各方面工作越来越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对干部做好本职工作专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干部的素质能力分别提出了明确要求。要自觉从中找差距、明方向、定目标,加强本领养成和提升,做到术业有专攻。
三、推动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常态化长效化
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重点在“全面”,关键在“提高”。提高现代化建设能力,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落实《决定》部署要求,要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抓好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拓宽训练和锻炼的途径。
健全基本培训机制。能力不会自然而然产生。干部能力提升既靠自身努力,也靠组织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党大学习,没有干部大培训,就没有事业大发展。《决定》指出,要“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大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发挥好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扎实开展基本培训,坚持按需施训、应训尽训,坚持分级分类、全面覆盖,不断扩大受益面,确保更多党员、干部得到全面系统的培训。要紧紧围绕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明确培训内容,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本,以提高政治能力为关键,以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本领为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把握好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培训方式是决定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要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把理论学习与现场教学、案例解析、经验交流等结合起来,把线上线下、直播录播结合起来,实现教育培训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能力提升非一日之功,培训周期是推动培训常态化长效化的必要保证。要因应形势变化和发展需求合理调整周期,确保干部学习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有的放矢强化专业训练。专业的人才能干好专业的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作出决策,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都需要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要引导干部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自觉钻研业务,把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专业精神融为一体,做到知行合一。同时持续开展任职培训和专业化培训,以干部履职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为基础,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注重加强新知识新技能学习培训,帮助干部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专业训练重在实战实训。要突出需求导向,紧贴业务实操,灵活运用案例,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分层级分领域开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财政金融、乡村全面振兴、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应急管理与舆情处置、基层治理等专题培训,促进干部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成为本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
持之以恒加强实践锻炼。实践是最好的磨刀石,也是最好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有实际能力的获得都要靠实践,广大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只能靠在干中学、学中干,正如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火热实践作为培养锻炼的最好课堂,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改革发展稳定主战场、重大任务重大斗争最前沿、服务群众第一线去磨砺,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烫手的山芋,多经受大风大浪考验、多经受急事难事历练,促使干部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尤其要重视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坚持运用“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和制度,帮助干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来源: 《求是》
河南栾川县:
“揭榜挂帅”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
“这里有记忆中的乡愁。小吃城是我从小到大的记忆,如今能够参与这次‘新名片’的改造,让这份记忆得以传承,感到非常荣幸。”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小吃城提升改造项目“95后”揭榜干部李肖蓓动情地说。
为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打造慢生活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城市,栾川县选取部分巷道将其打造为“花漾小巷”,目前“美食巷”“漫步巷”和“花园巷”的改造提升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特别是承载着一代栾川人记忆的小吃城巷道,被打造成彰显市井烟火与青春活力的“花漾小巷”,成为栾川美食地标,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年轻人。
今年以来,栾川县聚焦全县中心工作特别是项目建设需要,选取一批需要在县级层面统筹力量、集中攻坚的急难险重任务开展揭榜挂帅,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与干部成长成才互促共赢。
滑动下方查看更多
揭榜挂帅,揭什么榜?
栾川县揭榜挂帅项目首批榜单,聚焦全县“十大工程”“二十大项目”建设,除了小吃城的改造提升,还有栾川县农业产业“一区三园”,城市民宿(公寓)运营商招募或本土品牌建设等项目,并且在项目榜单中详细明确了项目基本情况、具体任务、政策支持等。
“这11个项目周期节点相对明确、挑战难度比较适中,适合一些优秀干部特别是没有项目建设经验的干部历练成长。”该县发展改革委重点项目建设和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向辉介绍,确定榜单经历了约一个月时间,经与多部门反复沟通、多次协商,初步选定榜单以后,还专门提交会议讨论,会上又对榜单进行修改,最终才敲定了这11个榜单项目。
发榜求贤,怎么选帅?
项目建设缺人才,干部缺乏实践历练,怎么解决?突破口在哪里?栾川县发布《关于开展重点项目揭榜挂帅的通知》,公开面向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发榜,秉持“英雄不问出处,谁有本事谁揭榜”的原则,打破论资排辈、隐形门槛等条条框框,面向全县所有在职在编干部发榜求贤,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者提供平台、搭建舞台。
不论级别,不分单位,只要有好的想法和创意,经所在单位同意,都可以参加。“求贤令”一经发布,在干部队伍中引起强烈反响,127名干部踊跃报名。“我曾负责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有实战经验。我将发挥个人优势和才能,把伊水巷打造成为展示栾川形象、丰富游客体验的特色巷道。”县住建局年轻干部卫伊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县委组织部组织发榜单位、项目主管单位等组建“评榜团”,先后组织6次评榜活动,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提问、评审研判、汇总审定等程序,对干部经历相关度、能力契合度进行系统研判、反复比选,最后20名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挂帅出征,其中“95”后干部4名、“00后”干部1名,揭榜挂帅的冲锋号在栾川正式吹响。
赛场选马,如何定绩?
栾川县委组织部探索建立知事识人的考核办法,建立“揭榜破题实绩库”,把干部职责分工、工作业绩、项目排名等纳入实绩库管理。同时,将选人用人“放大镜”对准重点工作一线,及时跟进重点专班,开展专项考核,采取现场办公、督导观摩、座谈了解、个别访谈等方式,实时跟踪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干部作用发挥情况,把真正发挥“主导性”作用的干部及时挖掘出来、适时使用起来。截至目前,20名揭榜干部中提拔2人,进一步使用1人,职级晋升6人。
揭榜挂帅机制的实施,为干部们提供了成长和锻炼的机会,更为栾川县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项目一线实打实的历练,这些有抱负、有能力的优秀干部在实战历练中深入了解基层情况,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领,为今后更好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下一步,栾川县将继续坚持把重大斗争一线和关键急难岗位作为培养使用干部的主战场,充分发挥揭榜挂帅机制的作用,继续深化探索和创新干部队伍管理模式,让干部在不断经受大事急事难事烦事的考验中提升专业能力和实践本领,推动更多优秀干部担当作为、担当有为。
来源:洛阳日报
湖南常德市澧县:
激励基层干部能干事、干成事
绿意在澧阳平原铺展。洞庭湖西北岸,涔水和新老207国道在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涔南镇穿境而过。
“我们镇地处洞庭湖区,人稠事广,要服务好群众,我深感责任重大。”涔南镇党委书记田春华说,全镇90.27平方公里,湖区环保、粮食生产、人居改善、民情调处,哪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基层干部去落实。
以前全镇近60名工作人员,个个都身兼数项工作。但如今,田春华肩上的压力略轻了些。近年来,澧县着力补足镇街工作人员数量,夯实基层治理力量,其中,涔南镇陆续增加了28名干部。现在,涔南镇的许多工作都能更好地落实到人,不少干部都能专注到具体的工作领域,“小马拉大车”问题有效缓解,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足了。
更强力量帮助镇街
考评对口联系单位和派驻干部时,镇街有发言权。
涔南镇是澧阳平原的产粮重镇,今年开春,澧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刘洋带着技术人员,入驻涔南镇万亩示范片,紧盯新建的育秧工厂,从品种选择、生产线配备,再到具体技术细节,手把手传授给农户。
“像这样沉在一线抓生产,在之前所里对我们的指导中并不多见。”刘洋坦言。如今的这种变化,与农科所面临的考核方式转变密不可分。农科所对口联系涔南镇,这两年年终考核,涔南镇在农业生产上的实际表现,在农科所整体工作成效评估中占比接近30%。
滑动下方查看更多
“镇上农业工作做不好,农科所也有责任;同样,镇里农业发展好,农科所也能跟着评优评先。”刘洋说。一道硬杠杠,推动对口联系单位下沉一线。2023年,涔南镇完成专业化集中育秧1.65万亩,粮食生产工作居全县第一名,农科所也在澧县农业农村部门二级单位序列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
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之外,涔南镇还有县直部门常态化派驻机构和人员。对于派驻机构和人员的工作成效,过去,镇街没有太多话语权。澧县提出切实举措,将派驻机构纳入镇街统一管理,提高属地评议在机构考核中的权重。
在对派驻机构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中,澧县县委结合机构改革,完善考评机制,强化属地管理,不断深化属地考核的结果运用。对于驻村干部,澧县县委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对工作不力的派驻工作队,各镇可直接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调整建议;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及时给予奖励。
在涔南镇推行网格化管理时,涔南镇鸡叫城村第一书记王晖和其他村干部一样,认领并当好片区网格长;镇里指导各村实施“三资”清理时,他发挥所长,帮助村里盘活资产,仅出租闲置校舍一项,就为村集体增加了2万元收入。“去年年底在面向全县驻村第一书记比选副科级领导岗位过程中,我们充分征求各镇街的意见。其中,王晖入围了推荐人选名单。”澧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澧说。
更多编制倾斜一线
镇街优先满编补编,基层岗位缺口补得上,人手更充足
夏初时节的涔南镇合力村,村容整洁,房前屋后干干净净,几处原先堆放着生活垃圾的地方,已经成了小花园。
自2022年8月到涔南镇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办公室工作以来,负责农村改厕和人居环境整治相关事项,陆波几乎80%的时间都奔忙在各个村子里。“以前这块工作虽然也有人负责,但当时的工作人员身兼数职,没办法做得这么精细。”田春华说,陆波的到来,补上了这项工作的缺口。
这项人事安排,得益于澧县对县域编制的优化调整。从2022年起,澧县就全县部分机构职能弱化、编制配置不合理、编制资源使用效益不高等情况,着手进行优化,以解决“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做”的问题。而优化中的一个导向,就是全县用编数量总体精简的情况下,优先将县级事业单位的富余编制倾斜镇街。陆波原来所在的澧县市场服务中心,人员和编制较为冗余。改革后,49岁的陆波被分配至镇上工作。
丰富的工作经验,让陆波在镇里新岗位上得心应手,带动全镇人居环境显著改观。陆波接手这项工作前,合力村的卫生考评常年居全县251个村(居)的200名开外。仅仅半年多,2023年,合力村就已跻身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佳”村。
结合全县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工作,澧县将这部分力量投入镇街,缓解了人手不足的境况。“以往,镇街的空编率一度在20%以上。”澧县县委编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如今,基层用编得到优先保障。目前,澧县核定下达镇街编制数1747名,实有人员1664名。涔南镇自2021年以来,全镇公务员补充了7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补充了14名。
此外,按照有关要求,澧县对新进人员的统一安置(包括退伍士官、委托培养高校毕业生等)也向镇街倾斜,基本做到不留县级机关、不留县直单位。2023年,全县还拿出近30个特岗人员定向培养计划申报指标,全面加强镇街农技、林业、水利等专业人才的补充。
更严举措规范借调
严控从基层借调工作人员,保持镇街干部队伍稳定
刚刚从县里回到涔南镇,曲紫碧很快就熟悉了村(居)的工作。2019年,刚到涔南镇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上班不久,在一次工作交流中,因为看中她为人踏实,文字功底不错,当时的澧县扶贫办将曲紫碧借调到县里工作。
当时正值脱贫攻坚,扶贫办确实人手紧张,在规定的借调期满后,并没有让曲紫碧回镇工作。时间一拖,短时的借调就变成了长期的抽调。
今年4月,澧县开始摸底并清理在编不在岗的工作人员情况。像曲紫碧这样,编制在镇街,但实际不在镇街工作;或者编制在甲单位,违规抽借到乙单位上班的人员,都属于清查对象。各单位抓紧自查、立行立改,曲紫碧也乐于回镇工作。她说:“相比于借调在县里,在镇上工作,成长机会更多一些。”
“让干部回镇街,并非让人员困在基层。”澧县县委书记王启武表示,通过改革选人用人模式,组织部门给足基层干部成长平台——对于在镇街工作成效突出者,优先提拔任用。在经济待遇方面,干部到镇街工作,每月可以领取数百元的工作补贴。澧县县委组织部干部介绍,今年着重推动基层减负赋能以后,基层工作力量得到增强,一名基层干部身兼数职、工作连轴转的局面有所缓解。截至目前,已有127名借调或抽调干部回到基层一线。
违规借调干部,根子往往在上级部门。5月,澧县按照常德市委组织部有关规定,进一步出台细则,以强有力举措规范镇街人员借调:县直部门从镇街借调的人员同时期总人数不超过10人,每半年研究一次,即年借调人数不超过20人次。
明确期限,控制数量,今年涔南镇还会迎回两名被借调的干部。“以后,长期借调或者抽调的情况可能不会再发生,人员安排也将更加稳定可持续。”田春华说。
来源: 人民日报
干部队伍培优建强行动
为现代化南充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今年以来,南充市紧紧围绕“五区建设”“五市战略”“八大行动”部署,培优建强全市干部队伍,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川东北创新人才集聚地,为全市高质量发展选育了一支强大的干部人才队伍。11月24日,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与市委目标绩效办工作人员一道,深入我市部分党校、科研机构、双创机构,实地探访我市实施干部队伍培优建强行动的生动实践。
打造“五大干教品牌”
建设过硬执政骨干队伍
顺庆区搬罾街道庞家寨社区学府大道一侧,南充市一体办学党校校区坐落于此,整洁大气。今年11月1日,该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可同时容纳1000人学习培训,为我市大规模、全方位、高规格培训党员干部奠定坚实基础。
11月24日,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与市委目标绩效办工作人员来到市一体办学党校校区,正有一批学员在此进行培训,谈及在这里学习、生活的感受,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工作人员柯思懿打开了话匣子:“学校建筑端庄大气,住宿餐饮条件也不错,学校安排的课程非常有针对性,对于日后的工作很有用。”
市一体办学党校校区是我市探索建设的由市委党校和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西充县、蓬安县5所党校合署办公、一体办学、统筹管理的党校校区,探索实施统一教学组织、统一学员管理等“10个统一”运行管理机制,初步实现了“校园共用、资源共享、培训共抓、办学共管、品牌共创”发展目标。
四川张思德干部学院全景图。马永红 摄
滑动下方查看更多
在距此近100公里外的仪陇县城,四川张思德干部学院里,骨干讲师汪瑶的《红歌赏析话初心》课程深受学员们喜爱。此前,拥有音乐专长的汪瑶将红歌的演唱、填词以及表演等融入课堂,大获成功,并在全市党校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拿下第一名,还被邀请前往国家商务部等多处讲课,《红歌赏析话初心》也入选了中组部现代远程教育课程库。
记者走访中获悉,致力于不断创新,四川张思德干部学院自办院以来,已累计举办各类委托培训2800余期、培训学员38万余人次。
近年来,我市不断挖掘本地独特红色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全力整合资源,创新思路举措,精心铸造党员干部宗旨教育、纪检监察干部廉洁教育、公安干警思政教育、民盟干部教育、政德文化教育“五大干教品牌”。
包括干部培训在内,南充在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结构合理、堪当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持续发力,研究制定《关于扎实开展干部队伍培优建强行动的工作方案》,选、育、用、管干部有着清晰的路径:实施政治训练“凝心铸魂”、实干实绩“科学考核”、干事创业“动力激发”等系列计划,为服务保障现代化南充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人才强市
加快建设川东北创新人才集聚地
人才是创新之核、发展之要、强市之基。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与市委目标绩效办工作人员随后又来到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见到了正为选育适合在南充越冬以及越夏的番茄品种而忙碌的实验室主任刘莉莎。
“高温或者低温状态下,番茄生长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除了攻关适合在南充种植,并能越冬以及越夏的番茄品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同时要保证这种番茄的产量以及口感。”刘莉莎说。
作为我市引进的高端人才之一,刘莉莎此前主要从事甘薯遗传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薯类创新团队岗位科学家、四川省薯类育种攻关及资源攻关项目参与单位主持人。她先后主持省市级项目10项,主持或主研选育南薯016、南紫薯020等16个“南薯”系列薯类新品种通过四川省审定(登记),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品种权1项,发表论文33篇,参编书籍5部,参与研发四川省主推技术3项,入选省市重点人才项目。
嘉陵区企业服务中心成为人才创业的港湾。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洪源 摄
对于南充的人才政策,刘莉莎给予高度赞扬。“南充在人才的安居、创业和子女入学等方面出台了优厚的政策,体现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关怀。”刘莉莎进一步说,南充市高端人才服务中心是真正的“人才之家”,可以检索文献、咨询政策,与各领域的专家共同开展“头脑风暴”。
南充是一座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城市。去年以来,我市先后修订了“果州优才计划”、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实施办法,出台临江新区重点产业人才聚集13条、南充经开区化工产业人才培育13条、社工人才培养18条等人才政策。市级领导直接联系服务72名专家人才,建好用好“人才之家”,深化“五个一”服务工作机制,协调做好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金融信贷等“关键小事”,切实增强人才认同感、归属感。
致力于引进人才的同时,近年来我市还聚力乡村振兴新赛道,整合各方人才资源组建乡村振兴人才发展联盟,吸纳各类人才1.2万余名,全力打造人才强市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联动实施、相融互促的新标杆新样板。2023年,“南充市组建人才发展联盟赋能乡村振兴”相继入选2023年(第六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最佳案例与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统计数据显示,我市现有各类人才99万余名,其中国省特聘专家103名、各类科技人才11.6万名,柔性引进院士20名。我市人才培育平台较多,全市共有高校10所、中职学校29所,2023年在校学生17.5万人、毕业生4.3万人;有省蚕研所、市农科院等12所科研院所。
网建好平台
让人才一展所长
人尽其才,一展所长,对于高端人才来说,能实现自身抱负,非常重要。
我市人才工作讲究“引育用留”,尤其在“用留”方面更是下足功夫。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与市委目标绩效办工作人员在四川尚好茶业有限公司位于嘉陵区新型桑业生物科技园里的实验室内看到,技术人员赵丽正将桑茶取样,然后打成粉末,再称量、烘干,通过前后重量变化,测出桑茶的含水量。
在这个实验室里,能完成从原料到成品所有相关监测,包括农残、重金属、大肠杆菌等类别。赵丽告诉记者,实验室技术人员大多是引入的高素质人才,以保障所有茶叶类产品的品质。
如今的四川尚好茶业有限公司,旗下拥有尚好桑业、尚好生物科技、南充名茶、四川山野茶夫、尚好茶馆五家全资子公司及四个专业合作社,集茶桑种植,茶叶收购、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早已成为一二三产紧密融合的集团企业。
在该公司董事长刘露民看来,公司能有今天的成就,尤其是在桑茶领域能有今天的地位,得益于公司与向仲怀院士的深度合作,并成就一段佳话。
刘露民从一次与友人偶然交谈中得知,南充起步于2009年的桑叶茶生产,因为品质问题总是拓不宽市场。他有志于此,决心改变现状,遂率队前去拜访国内蚕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大学教授向仲怀。“公司团队不下十次到西南大学拜访,最终向院士感受到了我们发展桑产业的决心,同意助力茶桑产业发展。”刘露民回忆道。
2018年,向仲怀院士工作站正式建立,并于次年在嘉陵区双桂镇尚好桑茶产研中心挂牌。工作站成立后,年逾八旬的向仲怀院士多次深入茶桑基地实地调研、把脉问诊,为加快桑茶产业发展与推动桑资源多元开发提供了大量真知灼见。院士工作站也充分发挥智力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在桑叶制茶领域攻克了一大批关键技术,并推动产学研一体结合,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应用到尚好茶业全产业链发展中来,真正让“科技之花”结出了丰硕的“产业之果”。
2020年,四川尚好茶业有限公司再次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叶研究权威陈宗懋携手,双方签署了“桑叶茶加工技术与新产品开发项目”合作协议,在“桑叶茶”标准化加工工艺和设备、“叶+花+果”产品配方和加工工艺、“桑叶茶加工技术规范”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目前,四川尚好茶业有限公司已创新开发桑果类、桑叶类、茧丝蛋白类系列高档食品、饮料、保健品系列产品,助力嘉陵区建设10万亩桑茶基地,成功创建“中国桑茶之乡”,嘉陵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被认定为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在我市,这种相互成就的佳话还有很多。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与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先后建成向仲怀院士工作站、三环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科九微工程研究中心等71个国省级人才发展平台。同时探索“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科技引领”模式,推动南充双创中心、高新区科创中心、航空港科创中心等创业孵化平台提档升级,并建成了南充创业小镇、临江高科孵化园等6个国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无论是与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还是探索“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科技引领”模式,都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推动力。
海纳百川聚才俊,东风浩荡满眼春。南充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提升产业链的优。一幅蓬勃发展的时代画卷,正徐徐打开。
来源:南充日报
抓实干部队伍建设“三步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基层组织部门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聚焦精“选”培源、突出严“管”厚爱、强调培“优”提能,切实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硬核”干部队伍
聚焦精“选”培源,选优配强干部队伍。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组织部门担负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选优配强干部队伍的职责。而政治素质是干部的首要素质,选拔任用干部,配备领导班子,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是第一位的。一方面,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党管干部原则,注重政治立场坚定、作风扎实,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事考人、由事察人,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了解干部工作和生活作风情况。另一方面,要将日常考核、年终考核和实绩考核结合起来运用,树牢以实绩论英雄、凭实干定优劣的鲜明导向,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精准科学选干部、人岗相适配干部。
突出严“管”厚爱,焕发干事创业热情。基层组织部门要坚持严管和厚爱、激励与约束并举的原则,构建干部成长长效机制,为干部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既要用好干部考核指挥棒,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干部考核机制,对肯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做到在政治上用心激励、身心上用心关怀、生活上用心帮助,努力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也要建立科学的容错纠错机制,加强综合研判,对秉承干事创业初心的干部及时大胆用起来,让鼓励探索创新、激励干事创业的导向更加鲜明,切实以“组织担当”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强调培“优”提能,注重能力素质提升。“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把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基层组织部门要牢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注重抓实党员干部一线“墩苗”历练,将干部选派到经济发展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等吃劲岗位挂职锻炼,让他们在急难险重工作环境中历练成长,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处置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做到“工作能谋、遇事能干、难题能破”。
来源:人民网
-END-
来源 | 掌上巴中
编辑 | 吴岷迅 校对 | 王雪 审核 | 张容
报料热线 | 501111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