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7月25日《劳动报》“致敬最美劳动者”专栏刊发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电站辅机厂电焊工们坚守岗位的故事,照片登上本期头版。
在汗水与钢铁交织的旋律中,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平凡岗位上的非凡价值,让我们随着这篇文章的笔触近距离感受这些“最美劳动者”们日常作业的一天。
又是一年盛夏来临,烈日当空,高温警报一次次“拉响”。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电站辅机厂车间里,电焊工们的工作也进入了“战斗”的季节。
上午10点,记者来到上海电站辅机厂探访,当天室外温度已超过35℃,车间里的体感还要更闷热一些。偌大的厂房里,高空是一部部缓缓移动的天车,地上是大大小小的工件,耳边是机械的隆隆作响,核电工段、总装工段里,电焊工们正在紧张作业。
“里面的衣服都是湿的,和大热天里跑步差不多。”完成一根焊条,电焊工王文坤向记者解释起手上的活儿,这是一个核电换热器的产品,要手工把焊条一层一层地堆焊上去。焊枪里喷射的火舌温度超过1000℃,工件需要预热到100℃以上,王文坤的工作区域温度超过40℃。为了防止焊接时火花溅到身上,他们工作时还要穿上全套的防护服。早上7点开始,早班的王文坤已经在这儿忙了一上午,取下面罩,汗水顺着他的额头往下淌。
在电站辅机制造领域,焊接是一项要求极高的“精细活”——任何一个小小的气泡、瑕疵,都可能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电焊工们的焊接成品需要经过X光透视检验,确保工艺水准。“手稳很重要。”电焊工们告诉记者,手上微微的起伏、呼吸的节奏,都会影响到焊接效果。夏季高温作业时,汗水会流到眼睛里,但为了一气呵成完成一条精细平顺的焊缝,他们往往顾不上去擦拭汗水。
“越是专注越容易出汗,汗水流进一只眼睛里,就闭上一只用另一只。”王文坤说,有时候一天下来眼睛都是红红的,“但干的就是这项活,吃的就是这碗饭,不然对不起手里的这把焊枪。”30岁的王文坤来自陕西西安,毕业后便进入上海电站辅机厂,如今已经成长为厂里拥有手工电弧焊、手工氩弧焊、手工气体保护焊“三个核电大证”的焊接能手。电焊工作环境艰苦,能坚持下来并成为焊接高手的更少之又少。
一道完美的焊缝是焊工们永恒的追求。行走在车里可以看到,只要拿起焊枪,原本还在互相打趣的焊工瞬间换了一副严肃面孔。工件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焊工需要不断改变姿势来进行焊接,蹲着、站着、斜弯着,有时甚至需要“盲焊”;部分焊接场景下不能使用风扇,气流会使焊缝形成缺陷,这样一来工作时就更加闷热了。
挽起袖子,几乎每个资深焊工手臂手背上都有星星点点的伤疤。他们告诉记者,焊工刚入行时,经验不足、技术不熟,很容易被烫伤。随着工作年限增加,烫伤仍然在所难免,特别是仰着头焊接高处工件时,火花会从衣服的缝隙中穿过、烫伤皮肤。随着科技发展,自动焊接技术提高了焊接效率,但对于许多特殊焊接位置、特殊焊接角度,以及不断更新的焊接材料,手工焊接仍是不可替代的。
据了解,入夏以来,上海电站辅机厂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更新劳动保护装备等方式保障工人的身心健康,由工会推动建设的全新工间休息室也已在生产一线启用。今年,上海电站辅机厂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2023年以来,市机电工会将改善优化生产一线工间休息环境纳入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已有332个新建或改建工间休息室交付使用,并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总体建成500个工间休息室的目标。
文章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