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拍出更好的照片这件事上,显然拥有一个好的构图是很主要的因素。首先一个好的构图会让人第一眼看起来就觉得很舒服,就有想要继续看下去的冲动,而且好的构图必然会包含一个引导规则,去引导观看者更深入的阅读图片,从而理解照片的意义。
比起那些非常规的构图方式,我们还是应该首先要从简单的构图形式来练习,今天,我就来说一说那些简单的,我们常见的构图形式。
三分法
这可能是最常见的构图形式了,甚至于每一台相机都会事先设置好三分线来帮助你构图,同时它也是最简单易用的。
三分法说来很简单,就是将你的画面横向纵向三等分,然后将你所想要突出的主体放置在重心点也就是线的交叉点上,而线的走向可以作为引导线。
像下面这张图就是一个典型的三分法构图:
画面中,作为主体的人处在重心点上,而交叉的路又在引导线上。
其实人们使用三分法的历史由来已久,在照片出现之前,非常注重引导规则的绘画就早已经在用三分法进行构图。
‘A Maid Asleep' by Johannes Vermeer (ca. 1656–57)
对称
不同于三分法则要设置重心点,对称作为几何美学的基础形式也经常被用在构图中。
正如名称所说的那样,对称构图是可以折叠的,不论是左右对称还是上下对称。
但是这里所说的对称并非是狭义上的镜面对称,而应该包含广义上的对比对称。我们可以用一条线就画面等分,然后画面的两侧的内容产生一种等效的关联,这就是对称构图。
Photo by Vitalis Hirschmann on Unsplash
Photo by Lane Jackman on Unsplash
引导线构图
前面两种构图方式的重点就在于如何定位你的拍摄主体,是将主体放置在对称点上还是重心点上,这对于那些容易捕捉的主体来说会很方便。当主体并不是那么明确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尝试引导线构图。
引导线出现的意义是通过画面中出现的线条来引导观看者的视觉到你所想要通过的方向上。
引导线的存在可以有多种形式,它既可以作为帮助引导主体的因素,也可以作为主体本身存在。而画面中的引导线并不一定要是实际存在的线条,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作为暗示存在。实际的引导线像是建筑物的边缘或者笔直的道路或者冲天的树干,而暗示的引导线可以像是主体的眼神所指向的方向或者其他物体之间创建的区域等等。
Photo by Mauricio Artieda on Unsplash
Photo by Diana Feil on Unsplash
框内框
狭义上的相框指的是我们的照片的边界,就是我们镜头视场所不能达到的界限。而在这个界限之内,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创建一个框架来更好的突出主体。
而主体旁边的边界则可以帮助我们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Photo by David Clarke on Unsplash
Photo by Casey Horner on Unsplash
隔离主体
说简单一点就是极简。我们在拍摄一个画面的时候,往往有的时候会下意识的为主体添加许多内容,以突出主体的细节和代入故事感。但是往往一个密密麻麻的内容丰富的图像也会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干扰,让我们的视线被太多的内容所牵制。
如果没有那么高深的美术功底去处理这些元素的话,倒不如将主体隔离在内容之外,为其创建一个空白的背景区域以更好的突出它们。
当然并不一定每一次都需要寻找一大片的空白背景,那个也不是很容易,除了空白背景,我们还可以使用浅景深,让背景虚焦不会干扰到主体。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主体。
Photo by Alex Bertha on Unsplash
Photo by Ishan @seefromthesky on Unsplash
所有的构图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也并不是任何构图都适用于任何内容,只有内容确定了,你才能够决定要选择何种构图。
因此我不愿意说构图是有固定的法则,它永远都在变化中,针对不同的内容会演变成不同的形式,但是规则一定会引导我们更好的突出我们的主体。
我们不能总是基于自己最擅长的单一视角或者构图形式来拍摄我们的画面,当然这也是不可取的,为了表现不同的内容,我们当然需要更多的选择,而运用好这些形式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加练习,只有熟练了,才会知道当这个画面出现在你面前,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去捕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