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抢”镜头
洪丰乔
说起龙舒大地的农耕文化,就不得不提“双抢”。所谓“双抢”,就是抢收早稻、抢栽晚稻。整个过程,不仅要和时令、天气赛跑,还要和身体、人情赛跑。以“双抢”为圆心,既衍生了舒城地域的农耕文化,也展现了一幅幅充满人情味的风俗画。
“小暑割不得,大暑割不彻。”“双抢”的第一抢就是抢割早稻。小暑一过,生产队就要开会抓阄。
本来一家只需派一个代表,吃过晚饭后到村口大柳树下,简单商议后再抓个阄;可是,几乎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来了。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生产队大都根据本队的耕牛情况来确定人口数,划分生产小队。每个小队共养一头耕牛。在牛耕时代,与其说“双抢”围着人转,还不如说围着牛转。没有耕牛,什么都玩不转。耕牛的使用权,是保证“双抢”顺利进行的关键。谁家先用、谁家后用就成了难题。抓阄是最公平的解决办法。
为了让每家每户都有可能最大化地将早稻颗粒归仓,为了让每家每户能将抢收、抢种交错进行,为了让耕牛能在三伏天顺利干完本小队的农活,抓阄前,小队肯定要约法三章:哪一天开始割稻,且还风雨无阻;耕牛何时下田干活,何时收工,既让耕牛把活干好,也得尽力将耕牛保护好;假如耕牛半途累倒,后面不能享用本队耕牛耕田的人家,就要花钱租牛耕田,那么这租钱,就得全队均摊。虽然这些都是口头协议,但请放心,大家都会严格遵守。乡里乡亲,讲究的是信誉。
约定好了,就抓阄。一般分两轮进行:第一轮,最怕抓到第一名,因为担心割早了,早稻还没熟透;第二轮,最怕抓到最后一名,因为太迟了,怕把不住立秋关。家家都派小孩来抓阄,相信小孩手气好。
如果哪家抓的阄实在不合自家“双抢”预期,那就和别人家通融通融吧!乡里乡亲的,事情好商量。私下通融,只要不耽搁整个小队“双抢”正常运行就行。男人不会通融,就让女人去;年轻人不会通融,就让老人去。在抓阄上大家互相通融,也为后面的换工互助做好了准备。
“犁田打耙,男人天下。”晨曦中、夜色中,满身泥泞的男人,驱使着满身泥泞的耕牛,不时传来沙哑的吆喝声。不惧蚊虫叮咬,不惧炎热暑气,不惧疲惫困乏,要么扶着铁犁在犁田翻土,要么逮着铁耖在耖田碎土,要么牵着长缰绳在耙田平土……
在牛耕时代,一户农家,有一位会犁田打耙的男人,应是最起码的标配。家中没有这样的男劳力,“男耕女织”又从何谈起。
“双抢”季,所有活计,就是驱牛犁田、耖田耙田最累,人累牛更累。人可以换,牛只有一头。一天24小时,上午11点到下午3点,是耕牛休息时间,其他20个小时,耕牛都在耕田。
稻子一收割,经过简单铺晒之后,就要捆扎,挑到家门口“场地”上脱粒。而腾空的水田在上水浸泡之后,就要犁田了。
犁田,这是极度消耗体力的活,再遇上三伏天,人和牛都容易中暑。有时耕牛走着走着,也不顾主人的鞭子和愤怒的吆喝,倒地就在水田里凉快凉快了。虽然抢种的时间紧迫,老牛罢工了,急也没用,人也正好跟着休息一会。“双抢”,没有一副好身体,难以持久。为了犒赏辛苦劳累的男人,在夜色中的田间小路,经常会出现女人带着孩子,一头挑着饮食,一头挑着青草,来给男人加餐,给耕牛喂草。
有的男人会犁田,却不会耖田。耖田主要是碎土,而耙田主要平土,是技术活。
整个“双抢”期间,牛是最辛苦的。除了吃草和必须的休息时间,其余都是在水田里不停地耕作。这家的地耕完了,很快就被另一家的主人牵走了。
“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夏播时要争分夺妙,不可误了农时,如果秋分时晚稻还没露头,就没有收成了。“双抢”的第二抢就是抢栽晚稻,把住“立秋关”。
“双抢”,需要非常齐全的劳动力,光靠一个家庭的几口人,是很难完成双抢任务的。这就需要互助合作的精神。割稻快的,帮人家起早割稻;栽秧快的,帮人家打晚栽秧(起早割稻不易脱落,打晚栽秧容易活棵)。孩子们也帮着人家抱稻铺,老人帮人家捆稻把……你帮我家“抢暴”,我帮你家“归仓”……
可是在“双抢”季,家家都有干不完的活,家家都缺劳动力,家家都累得够呛,家家都空余不出劳动力。即使能够空余,谁不想歇歇呢?而能在这个又忙又累的时刻,还能伸手帮你一把,不是真情,又是什么?
村子里,会干农活的齐聚一块水田:耕田好手帮着整田;会撒肥料的帮着撒肥;拔秧快手帮着拔秧;跑得快的帮着挑秧;栽秧快的帮着栽秧……
来源:中共舒城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