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4年11月20日),是神舟一号发射成功25周年纪念日,正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送来了祝福。
神舟十九号
蔡旭哲
25年前的今天,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神箭首秀,震撼寰宇,神舟首飞,光耀神州!中国载人航天迈出了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的第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奠定了坚实基础。
神舟十九号
宋令东
25年来,一代代航天人自信自强艰苦奋斗,全国一盘棋,万人一杆枪,一次次刷新中国人探索太空的新高度,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任务,建成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在浩瀚宇宙,书写了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
神舟十九号
王浩泽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太空探索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场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的远征,作为新时代的航天人,我们一定要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国责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接续攀登,跑好我们这代人的历史接力棒!
神舟十九号
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这样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里,我们向所有为我国航天事业奉献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的功臣们致敬!盛世如您所愿,未来请您放心!
二十五年前的今天,1999年11月20日,一声惊雷唤醒茫茫戈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重大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太空遨游21个小时之后,神舟一号满载着一系列科学试验数据,稳稳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
至此,中国人顺利迈入“摘星揽月”的新征程。而神舟一号的背后,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史和奋斗史。
01
是造宇宙飞船还是航天飞机?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刚刚扬起风帆时,就面临着一个重要争论:中国的太空运载工具应该选择何种技术路线,是航天飞机还是宇宙飞船?
“飞机派”认为:航天飞机技术含量高,可以重复使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载人航天的起点应该高一些。
“飞船派”则认为:飞船是探索太空最简单、最省钱、研制周期最短的工具,且中国返回式卫星回收技术已完全掌握,搞飞船,成功率更高。
可以说,这个问题是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一粒扣子”。对于这样一项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科技工程来说,技术路线选错了,后果不堪设想。争论持续了3年多,双方各执己见,谁也无法说服谁。最终中央拍板:基于中国国情、经费投入、研制周期、安全风险等诸多因素,中国选择走载人飞船的路线。
经过6年的详细论证,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正式批准了载人航天工程,代号“921”工程。同时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也被确定下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第二步,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其中,“神舟一号”争取在1999年完成发射。
02
设计什么样的载人飞船?
中国航天专家们认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必须在总体上体现中国特色,高起点、高效益、高质量、低成本,走跨越式发展之路。
这也正是中国飞船的独创之处:可以使“神舟”执行完载人飞行任务后,还可以留有轨道舱在轨工作的载人飞船。这就是“高效益、低成本”,这就是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之路。而这种把每一部分都利用到最大限度的风格,也在之后的中国载人航天项目中被延续下来。
1999年10月9日,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开始进入首次无人飞行试验任务实施阶段,各系统按既定流程开展工作。
任务实施过程中,妥善处理多种各类问题,特别是发生飞船液浮陀螺马达电子箱综合控制板故障后,发射场区指挥部力排众议,深入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当中,与大家一起研究,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方案,成功地打开了飞船返回舱大底,取出综合控制板,重新进行软件落焊,彻底解决了该故障,为首飞成功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也牢固树立了“载人航天、质量第一”的思想。
经过参试各方的大力协同、密切配合,火箭于11月19日实施推进剂加注,当晚22时30分进入临射8小时程序。
11月20日凌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上,高达100多米的发射塔架各层平台陆续打开,露出了运载火箭和试验飞船的雄姿。捆绑式新型长征运载火箭昂首挺立,顶部安装着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两面巨幅五星红旗,醒目地印在船体两侧,在灯光照射下,鲜艳夺目。
11月20日06时30分,历史的脚步终于走到了一个辉煌时刻——一枚新研制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一号飞船腾空而起,奔向太空。
飞船按预定程序在轨运行14圈后,返回舱于11月21日凌晨03时41分顺利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首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03
载人航天发射场是飞船和航天员进入茫茫宇宙之前在陆上的最后一个停泊点,工程各大系统需要齐集发射场进行发射前的总装、测试、推进剂加注、航天员登舱和运载火箭点火发射。载人航天发射场的建设,是各种先进技术、设备和材料的综合体现,是一项技术先进、规模庞大、设备复杂的系统工程。
“神舟一号”无人飞行试验,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的首次飞行试验,技术新、产品新、人员新、设施设备新,是对工程各大系统从设计到研制建设的一次最实际、最全面的考核,能否按计划在1999年实施发射,对整个工程计划具有战略性意义。由于此次任务与第二次发射场合练紧密相连,历时四个月时间,跨越了夏、秋、冬三个季节,中心的组织指挥以及各项技术勤务保障经受了严峻考验。
这次成功,充分验证了载人航天发射工程采用的“三垂一远”测试发射模式是成功的,运载火箭、飞船、发射场、测控通信各系统方案设计是正确的,系统之间是协调匹配的。此次飞行试验,中心广大技术和管理人员获得了大量宝贵经验,为更好地完成工程后续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25年前,神舟一号一飞冲天;25年后的今天,中国空间站常态化运营,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太空家园。奇迹般的飞天路上,洒满了中国航天人的心血和汗水,展示了中华民族面向未来的雄心壮志。在“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鼓舞下,航天人们集智攻关,大胆创新,攻克了一项又一项的技术难题,突破了一批又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视质量为生命,培养和造就了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共同托起中国的神箭,共同打造了通往太空的天梯。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
编辑:李月辰帆 审核:王锐仁
终审:李爱龙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230002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