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周末啦!
本周你看过哪些热搜?
11月12日下午
知名传统文化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
回归大众视野
粉丝直呼
“电子榨菜回归”
早在2019年
李子柒便成为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大使
在她的视频中
我们看到了蜀绣、木活字印刷术等
非遗技艺
还一起见证了
一粒黄豆到一滴传统手工酱油的工艺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温江也有着非常多的非遗项目
不仅能沉浸体验
还能打包带走
今天
我们用李子柒的方式
打开“非”同“遗”般的温江
ˇ
ˇ
ˇ
把非遗“盘”活
木雕
川西民俗文化馆
位于温江区和盛镇綦临社区
距离鲁家滩湿地公园约1公里
馆内收藏了各个时期的老物件
包含门窗、竹木、石牙等
民间雕花家具数万件
馆长赵志全
以炉火纯青的手工雕刻技艺修复古文物
让破损的木质文物再现生机
铲、刻、挖、割......
如果你想体验手工雕刻技艺魅力
在“纷飞”木屑中掌下生花
记得提前预约哦
戳下图开始导航
掐丝珐琅
将金银或其他金属细丝
按照墨样花纹的弯曲转折
掐成图案
执丝为笔
大家熟悉的何止驿站又上新了
三分地非遗文创工作室
带来了敦煌泥板画
中草药香囊、丹桂缠花胸针
压襟十八子、制作掐丝珐琅等
一众非遗手工体验产品
选图、绘图、掐丝、点蓝、干燥、上胶……
在一道道纯手工工序中
内心也越来越舒适宁静
快来体验吧
戳下图开始导航
竹编
在万春镇和林村有一个
能喝茶、体验非遗竹编的
和林归耕非遗茶空间
凌千雅竹编艺术工作室
院子开阔、绿植环绕
在这里游玩参观
不仅可以欣赏老师的
竹编画、竹编制品
还能了解非遗竹编的制作流程
几根竹篾纵横交错
弯曲、编织、裁剪
便能制作出千姿百态的作品
在老师的带领下
将天然竹材制作成
挂件、饰品等竹编艺术品
是既有趣又有成就感的体验
戳下图开始导航
蜡染
来到染空寺蜡染非遗体验基地
一匹匹蜡染印花布悬挂在小院中
蓝底白画、至简之色
勾勒出素雅的艺术之美
步入屋内
陈列着非遗传承人谢宝高老师制作的
蜡染画、衣物、包包等作品
你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
亲手体验蜡染技艺
用蜡刀蘸熔蜡绘于布上
再以蓝靛浸染、晾晒
制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戳下图开始导航
花木编艺
清幽的园林中
放置着“十二生肖”“时空长廊”“花瓶”
等众多编艺作品
个个造型别致、赏心悦目
欣赏了花木编艺的精巧
你还能来到园内的编艺体验区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亲手制作一盆
独属于自己的编艺作品带回家
在将花木缠绕、固定的过程中
与自然亲密接触
深入了解花木编艺的精髓
体验其独有的艺术韵味
戳下图开始导航
螺钿
在漆器工艺中
用螺壳或贝作为装饰材料
并通过镶嵌或粘贴的方法
固定于漆器表面
这样的工艺称为“螺钿”
在位于文庙·印巷的
卉寻非遗体验中心
你可以刻画拼贴螺钿胸针、耳环
制作一份诚意满满的礼物
还可以拓印配色多样的漆扇
制作五彩的掐丝珐琅杯垫、挂件
打磨中式美学感满满的木雕簪子
木刻版画是绘画种类之一
在木板上刻出反向画像
再印在纸上欣赏
结束后
还能在阳台上晒太阳、喝茶
特别适合带孩子一起体验
戳下图开始导航
把“非遗”带走
滴窝油
黄豆发酵的醇香留在了记忆里
渐渐长大
这股香味消失在鼻尖
却一直萦绕在心间
酱油、猪油、米饭混合变成了
儿时的美食——酱油拌饭
温江酱油的酿造时间
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
它还有个特别的名字——滴窝油
至今传承了两百多年的滴窝油
是温江数代人的“味觉历史”
同时也是温江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2009年温江滴窝油酿造技艺
被列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肥儿粉
肥儿粉传统制作技艺
起源于清末民初
而温江肥儿粉是1956年
由当时的温江县城贫民生产合作社
研制改配
选取优质大米、黄豆、薏苡仁
淮山、芡实、鸡内金等数十种食材制成
2020年
墩笃肥儿粉的传统制作技艺
被评为
温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江酥糖
温江酥糖
起源于清光绪二十四年
为温江寿安马敬山、马卓运兄弟所发明
以白芝麻、精白糖、糕粉、熟面
饴糖、鲜榨菜籽油为配料
经过制面、制糖坯等工序制作而成
尝起来细腻化渣,香不腻人
甜不见糖、酥不顶口、脆不觉硬
2008年
温江酥糖制作技艺
被列入成都市市级非遗项目名录
刚做好的酥糖
入口略带余温
芝麻粉的香味占据了口腔
经过反复叠制的饴糖
每一层糖内都裹着细软的芝麻粉
层次分明
打包一份“非遗”带回家
这些地方可找到温江老味道
线下购买
温江礼物旗舰店
地址:鲁家滩湿地公园游客中心
知音馆温江礼物展销点
地址: 温江区万春镇春韵南路268号
希尔顿欢朋酒店温江礼物展销点
地址: 温江区锦泉街273号(南熏大道地铁站C口步行490米)
线上购买
“掌上鲁家滩”小程序、抖音商城“温江礼物”商铺可足不出户,购买温江好礼。
非遗
是独属于我们中国人的诗意和浪漫
你最喜欢哪项非遗体验?
今天就带上家人朋友
在“慢”且“笨”的制作中
感受沉淀下来的生命力
编辑 | 杜儿
审核 | 高舒婷
* 转载请注明来源金温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