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型工业化,宁企“新”在哪?
12月25日,工信部等三部门发布《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近日,以“工业安全与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江苏省自动化发展论坛在河西集团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让新型工业化的关注度不断升级。
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宁企新型工业化“新”在哪里?记者进行了采访。
新“主角”
激发创新动力,实现技术突破
数字化智能制造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数条智能制造生产线高效运转,加工制造环节交给机械手臂,工人在生产中成为“配角”,新“主角”是公司自主研发的MES(生产执行系统)、智能物料塔、混运式AGV(智能搬运机器人)等多项软硬件设施——依靠它们,物料从进场到制成品出厂,最快只需要几秒钟。
优倍电气董事长董健晒出一组数据:“人员减半、产能翻倍,质量指标提高27%,成本降低31%,能耗降低18%,投产两年来销售额增长46%。”
这样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在南京渐成气候,智能工厂正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策源地和主战场。
再看全市,新型工业化的“含智量”究竟如何?
12月19日,南京城市算力网平台部署实现首单交易,到2025年,全市算力产业规模预计突破3500亿元。另有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53万亿元;软件业务收入突破8000亿元,在工信部软件名城评估中排名全国第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6.5%,连续3年保持全省第一。据《江苏省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指数报告(2023)》,2023年南京的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指数为132.65,处于江苏省第一梯队。
新路径
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发展
“以前焊接产品主要靠工人师傅的手艺,焊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因人而异。”在论坛上,中石化南化公司检维修部主任师黄禹分享了机器“焊将”的故事,“焊接有时候跟炒菜一样,温度控制都需要反复摸索。合适的配比、时间节奏的控制,才能焊出一道合格、漂亮的焊缝。新技术的应用,就是让这个‘炒菜’过程形成标准化,也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绿色,是生态的底色,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底色。
12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我市博世汽车技术服务(中国)有限公司、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南京高崎电机有限公司、中铁宝桥(南京)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等榜上有名。
新旧动能转换也在不断提速。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增速较1—10月提升0.7个百分点。其中,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民用无人机、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4.5%、19.9%、9.9%、6.5%。
新方位
激活数据要素,数实融合发展
在论坛上,南京鼎尔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国道展示了如何用数据给电池“看病、治病”的绝活。
“原本电池的内阻抗需要用专门设备读取,且无法提供分析。如今,通过特制的模块,设备就有了‘火眼金睛’,能实时‘看’到每一块电池的内阻抗、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同时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抓取电池‘病灶’,对电池均衡活化,治‘未病’防‘未病’,避免危害发生,延长电池组寿命。”童国道说。
公司开发的蓄电池预警仪、智慧电池、蓄电池主动安全管理运维平台等产品,不仅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还实现了我国蓄电池传感技术与电源安全管理平台的技术突破,被广泛运用于电力、轨道交通、钢铁、石化、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
近年来,作为全国首座“双千兆”省会城市、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南京持续加快推进数实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全市建成一批国家级双跨平台、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和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赋能全市钢铁、石化、电子、轨道交通、能源等行业,致力于打造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先导区和产业示范区。
“融合性是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征,也是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的必要要求。而我们也希望创新家和创业家能在这里实现融合。”去年,东南大学南京校友会副秘书长、南京自动化及仪表协会副秘书长张树锦牵头创建了未来科技智慧产业基地,基地目前已经形成智慧物联、智慧建筑、算力产业、智能制造的产业集聚区,集聚会员企业585家,并在深圳建立了联络处。“‘科创+产业’,关键还要打通产业链与创新链衔接的堵点、卡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地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及时将创新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从‘独乐’到‘众乐’。”
来源:南京日报
点击下方图片 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