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月充电设施同比增近两成 建设提速保障新能源车发展

文摘   2024-11-25 05:30   中国  

1. 充电设施建设现状

1.1 充电基础设施增长数据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最新数据,2024年1至10月份,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28.8万台,同比上升19.8%。这一显著的增长率表明充电设施建设正在快速推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截至2024年10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达到1188.4万台,同比增长49.4%,其中公共充电桩339.1万台,同比增长34.3%,私人充电桩849.3万台,同比增长56.4%。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2 充电设施类型与分布

我国充电设施类型主要包括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其中公共充电桩又分为直流充电桩(快充)和交流充电桩(慢充)。根据数据,截至2024年10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339.1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153.5万台、交流充电桩185.5万台。从2023年11月到2024年10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7.2万台。这一增长趋势显示出快充设施的快速扩张,这对于提高充电效率、满足用户快速充电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在充电设施分布方面,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湖北、安徽、河南、四川、北京等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达69.2%。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河北、四川、浙江、上海、山东、福建、河南、陕西等省份,电量流向以公交车和乘用车为主。这表明充电设施的分布与新能源汽车的分布高度相关,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密集地区的充电设施建设更为集中,以满足当地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充电需求。

综上所述,我国充电设施建设正在快速增长,不仅在数量上有所提升,而且在类型和分布上也更加多元化和合理化,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预计未来充电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

2. 充电设施建设提速原因

2.1 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是充电设施建设提速的直接驱动力。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958.7万辆,销量达到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2024年1-5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389万辆,同比增长32.5%。这一显著的市场增长表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正在迅速提高,从而对充电设施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加,充电设施的建设必须跟上步伐,以确保车主能够方便地为车辆充电。特别是在一些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高的地区,如广东、江苏、河北等省份,充电设施的建设更是迫在眉睫。这些地区的新能源汽车用户对充电设施的需求量大,对充电速度和便利性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快充设施的建设尤为重要。

2.2 政策支持与推动

政策的支持和推动是充电设施建设提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中国政府一直在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其中包括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支持。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目标。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充电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支持。

此外,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这一税收优惠政策不仅减轻了消费者的购车负担,也刺激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充电设施建设的需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也强调了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强化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服务管理。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也为充电设施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3. 充电设施技术发展

3.1 高压大功率直流快充技术

高压大功率直流快充技术是充电设施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它能有效缩短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提升用户体验。根据《2024年800V高压快充新技术专题报告》,800V高压平台产品开发技术、第三代半导体应用技术、磁集成控制解耦技术等核心技术已在行业内积累形成,成功解决了高绝缘耐压、高转换效率及低开关电磁干扰等技术难题。

  • 技术进展:高压大功率直流快充技术的发展,使得充电功率大幅提升,部分车型已实现800V高压快充功能,如小鹏G9等,这标志着电动汽车5-10分钟快充时代的到来。预计到2026年,800V以上高压平台车型保有量将超过1300万辆。

  • 市场应用:高压快充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电池、车辆和充电桩的协同升级。目前,宁德时代已发布4C“神行超充”电池,实现“充电10分钟,行驶400公里”,为高压快充技术的落地提供了电池端的支持。

3.2 柔性充电堆技术

柔性充电堆技术通过集中管理充电模块,实现按需动态分配充电功率,提高了充电设施的能量转换效率及设备利用率。

  • 技术优势:柔性充电堆技术能够适应不同车型的充电需求,满足车载动力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充电设备在未来得以持续使用。该技术通过“功率融合+动态分配”解决了单桩功率固化问题,适应差异化充电需求。

  • 市场发展:随着电动汽车平均充电功率的逐年增长,柔性充电堆技术将进一步得到应用。目前,行业内已在研究多种两级整流串并输出控制方案,通过变压器两个副边绕组分别连接整流桥后,实现低压区间的大电流输出和高压区间的高电压输出。

3.3 V2G技术与虚拟电厂

V2G技术允许电动汽车与电网进行双向互动,车辆不仅可以从电网吸取电能,还可以将电能反馈给电网,成为虚拟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

  • V2G技术:V2G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动汽车在非行驶状态下可以作为电网的储能单元,参与电网的负荷调节。这一技术不仅提高了电网的调峰能力,也为车主提供了额外的经济收益。

  • 虚拟电厂:虚拟电厂通过整合分散的电力资源,如充电桩、换电站、5G基站等,参与电网调度和电力市场交易,优化电力资源配置。V2G技术的应用,使得虚拟电厂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电动汽车的储能功能,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入能力和消纳能力。

4. 充电设施建设挑战与机遇

4.1 行业竞争与利润率问题

随着充电设施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这对行业内企业的利润率构成了压力。据行业分析报告指出,充电运营、设备、零部件领域的利润率正在被压缩,这要求企业更加注重产业链协同,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 市场竞争加剧:充电设施行业的竞争格局高度集中,头部企业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随着新进入者的增加,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导致利润率下降。例如,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头部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和品牌影响力,保持了较高的市场份额,而新进入者则面临较大的经营难度。

  • 利润率压缩: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可能会采取价格战等策略,这直接影响了行业的利润率。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充电设施的价格也呈现下降趋势,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 产业链协同:为了应对利润率下降的挑战,企业开始向上下游进行业务拓展,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例如,一些企业开始涉足充电设施的制造和运营,以实现更高的利润率。

4.2 新技术市场化不确定性

新技术的市场化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这给充电设施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 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新技术如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V2G等在市场化过程中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例如,大功率充电技术虽然能够显著缩短充电时间,提升用户体验,但其高昂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可能会影响其市场化进程。同时,技术的成熟度和可靠性也是市场接受度的重要因素。

  • 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新技术的市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消费者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和支付意愿可能会影响新技术的推广。例如,V2G技术虽然能够实现车网互动,提高电网的调峰能力,但消费者对于V2G充电设施的需求可能受到电价政策、充电便利性等因素的影响。

  • 政策和标准的支持:政策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对于新技术市场化至关重要。例如,国家对于V2G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这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促进新技术的市场化。同时,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接口规范也是推动新技术市场化的关键。

综上所述,充电设施行业在面临市场竞争和新技术市场化不确定性的双重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提升竞争力的机遇。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规划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以应对挑战,抓住机遇。

5. 充电设施政策导向与趋势

5.1 分级补贴政策

充电设施的分级补贴政策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差异化的财政支持,可以更精准地激励充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尤其是在关键区域和关键技术领域。

  • 补贴政策的差异化:随着充电设施奖补政策逐渐分级化,未来将进一步细化标准并精准补贴。这意味着补贴将更加倾向于支持那些技术先进、服务优质、运营效率高的充电设施项目。例如,对于大功率充电、车网互动等示范类项目,补贴力度将加大,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 地区性奖补政策的调整:各地方政府将根据当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和充电需求,调整地区性奖补政策,以更好地贴合当地特点和需求。这种灵活性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补贴政策的效率和效果。

  • 补贴效果的评估:政策制定者将加强对补贴政策效果的评估和监督,确保补贴资金能够真正用于促进充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而不是被滥用或挪用。这将有助于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确保公共资金的有效利用。

5.2 充电安全与标准法规建设

充电安全和标准法规建设是充电设施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 充电安全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国家通过发布《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等标准,强化了充电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这些标准涵盖了充电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营等各个环节,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地方监管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各地方政府正在积极完善政府监管平台功能,注重充电设施的安全监管。这些平台能够实时监控充电设施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保障用户和设备的安全。

  • 标准法规的国际化: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中国的标准法规也在逐步与国际接轨。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有助于提升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提供了规则保障。

  • 行业自律与规范:除了政府的监管和标准制定,行业自律和规范同样重要。行业协会和企业应积极参与到标准制定和安全监管中来,通过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政策导向在充电设施的分级补贴、充电安全与标准法规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精准的财政支持和严格的安全监管,可以有效地促进充电设施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新能源汽车的广泛普及提供坚实的基础。

6. 充电设施商业模式与服务平台发展

6.1 商业模式适用场景

充电设施的商业模式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政策的推动,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 城市公共充电场景:在城市公共充电场景中,虚拟电厂、换电模式、光储充一体化模式、配送式储能移动充电模式等商业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规模的不断增长,公共充电场景下的商业模式将更加多元、丰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我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到了339.1万台,同比增长了34.3%,其中直流充电桩153.5万台、交流充电桩185.5万台,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7.2万台。

  • 居住区充电场景:居住区充电场景主要以私人充电桩为主,社区统建统营模式、目的地充电模式、车网互动模式、储充一体模式、配送式储能移动充电模式等还在探索向规模化推广应用的阶段。《2023-2024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指出,居住区充电设施建设应以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基础设施。

  • 高速服务区充电场景:高速服务区充电场景以快充服务网络为主,换电模式、光储充一体化模式、应对节假日服务保障的高速服务区充电模式也开始逐渐快速推广应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新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应同步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加快既有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改造。

  • 单位内部充电场景:单位内部充电场景主要是目的地充电模式,虚拟电厂和车网互动模式也在应用探索阶段,也有部分运营商在尝试其他多种充电运营模式应用。

  • 专用停车场充电场景:在专用停车场充电场景下,换电模式、光储充一体化模式、车网互动模式、虚拟电厂等模式得到了应用。这些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充电设施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充电需求。

6.2 服务平台发展路径

充电设施服务平台的发展路径呈现出从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的趋势,涉及政府监管平台、第三方运营平台和企业运营平台等多个层面。

  • 政府监管平台:政府监管平台的主要职能已经从早期主要为财政补贴发放提供服务,发展为目前的数据统计、支撑规划和政策、规范市场秩序、安全监管等方向。根据《2023-2024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政府监管平台将横向发展,进行精细化的监管,开展更多场景的分析和监测。

  • 第三方运营平台:第三方运营平台通过资源整合,邀请各大运营商将充电桩接入自家运营的SaaS平台,为B/C端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并以智能管理为依托提供商业价值。这类平台的盈利能力关键在于流量,通过推荐车电消费品、增值产品、生活用电捆绑交易及异业引流等方式拓展用户端的商业能力。同时,充电运营商可通过流量变现和互联网金融服务实现收益。

  • 企业运营平台:企业运营平台的发展经历了报表分析、可视化分析、场景分析、智能化应用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提升充电服务质量和产业秩序的关键。企业平台将随着业务的变化而变化,需要满足业务的诉求,对聚合的资源进行统一调控和管理,优化资源运行曲线,实现削峰填谷,缓解电网压力等。

7. 充电设施未来展望

7.1 市场增长点

充电设施市场的增长点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下沉市场的拓展: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向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渗透,下沉市场将成为充电设施建设的新增长点。根据《2023-2024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未来充电基础设施的增长点将主要集中在下沉市场,这将有助于平衡区域间的充电设施分布,提升充电服务的普及率。

  • 私人充电桩的需求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私人充电桩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截至2024年10月,私人充电桩保有量为849.3万台,同比增长56.4%,增速高于公共充电桩,显示出私人市场的巨大潜力。

  • 快充设施的普及:快充设施因其能够显著减少充电时间,提高用户体验,将成为市场增长的另一个关键点。报告预计,大功率以及自动充电技术将得到加速推广应用,满足市场对快速充电的迫切需求。

  • 新技术的市场化:包括无线充电、V2G技术在内的新技术将逐步市场化,为充电设施市场带来新的增长机遇。这些技术能够提供更加便捷和智能的充电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充电需求。

7.2 技术发展方向

充电设施的技术发展方向将聚焦于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 大功率充电技术:大功率充电技术能够显著减少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提升用户体验。《2023-2024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指出,大功率充电技术将得到加速推广应用,预计到2026年,800V以上高压平台车型保有量将超过1300万辆。

  • 智能充电装备:智能充电装备的发展将提高充电设施的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报告中提到,智能充电装备得到较快发展,将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充电过程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 无线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能够提供更加便捷的充电方式,消除充电线缆的束缚,提升用户体验。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标准化,无线充电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商业化应用。

  • V2G技术与虚拟电厂:V2G技术允许电动汽车与电网进行双向互动,车辆不仅可以从电网吸取电能,还可以将电能反馈给电网,成为虚拟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电网的智能化和新能源汽车的深度融合。

  • 充电设施的智能化与数字化:充电设施的智能化与数字化是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充电设施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智能调度等功能,提升充电网络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财税苑
2024年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来了,我在这里等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