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巡礼 | 强化有组织科研,赋能高质量发展

教育   2024-12-05 14:16   四川  

这是西南民族大学的第2800条推送



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科学研究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为指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以及上级有关部门对科学研究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紧扣学校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民族工作大局,锚定“改革项目运作机制,突出提升科研实力”总目标,深化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汇聚和释放学校科研潜力,构建体制机制科学完善、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助推学校转型升级发展有力的科研工作新格局,学校科学研究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再上新台阶。



不断完善优化科研管理体系

有组织科研效能进一步提升



学校立足实际,统筹规划,强化顶层设计,不断优化科研管理体系,出台《西南民族大学科研评价指导办法》《西南民族大学智库成果评价指导方案》《西南民族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办法》《西南民族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等文件。以制度为引领,强化服务理念,优化工作流程,规范科研行为,扩大科研自主权,积极营造求真务实、和谐奋进的学术环境,激发广大教职工投身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积极性,提升学校科研工作上规模、上层次,促进学科建设发展。




体制机制改革引领

高水平科学研究承载力持续增强



学校着力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深化校院两级科研“放管服”改革,赋予科研工作队伍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和资源支配权;优化科研管理激励措施,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学校科学研究潜能;强化实施有组织科研,以学科优势为基础,提出符合学校特色和实际的有组织科研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优化重大项目申报运作机制,推行“揭榜挂帅”制等新型有组织科研形式,引导有方向、有目标、有侧重高质量科学研究。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获纵向科研经费总量达3.1亿余元,共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199项,其中自然科学类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62项,含国家级科研项目141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11项);人文社会科学类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737项,含国家级科研项目177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24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

 由学校主持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藏医、蒙医、维医等少数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或优势病种研究”于2023年获得科技部综合绩效评价优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结项取得重大突破,共计结项9项,其中获批“优秀”两项(主持人土登彭措、蔡富莲),“良好”6项,取得重要科研进展。




高质量发展特征凸显

科学研究影响力显著提升



学校科研工作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青藏高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为学术主阵地,结合国际前沿发展态势,聚焦青藏高原“三生”“三牧”相关科学和社会问题,多措并举引导推动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赋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主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六年来,推动成果转化38个,签订金额1098.5万元,承担横向项目499项,签订金额1.0408亿元,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2年,我校科研人员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实现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成果零的突破。学校科研人员学术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3部,在委属高校名列前茅。


▲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研究人员王志强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论文


3部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

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发表SCI期刊论文1449篇,其中,SCI一区论文318篇;发表CSSCI期刊论文近1500篇,出版学术专著349部。荣获省部级成果奖励190项,其中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获奖成果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数十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青藏高原牦牛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荣获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荣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2018年,学校荣获第四届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当年度全国排名第四,2020年,学校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6项,当年度全国排名第49位,取得学校在该高层次奖项角逐上的历史性突破。

依托高质量科学研究成果支撑,学校工程学学科、化学学科先后进入ESI全球前1%。成立“智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西南民族大学关于印发加强和改进智库建设工作方案》等,推动高水平智库建设,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获副省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数量105个,其中获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15个,正省级42个。2024年成功举办了“重走汉藏羌彝大型学术考察活动”,扎根田野,深入调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研究提供详实的田野资料,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



构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高地

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实现突破



位于平均海拔3485米的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中,矗立着一座红色建筑,这是我国唯一高寒内陆湿地国家野外站——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址。2021年,观测站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准纳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名单,实现学校和国家民委系统高等院校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零的突破。

“若尔盖站”的建设突破性地提升了学校科学研究服务青藏高原地区国家发展战略需求能级,为有效整合国内相关优势科学研究资源,解决重大学术问题再添重要支撑。以“若尔盖站”为示范引领,学校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提质增效卓著,以共享学校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设施资源为依托,为聚力解决国家支持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关键问题和重大难题,开展高质量跨学科集智攻关和有组织科研,打造青藏高原若尔盖自然科学高地和以“铸牢”为主线的汉藏羌彝走廊人文社会科学高地厚植沃土。



整合学校优势资源,组建交叉学科团队,六年间申报获批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1个,含“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教育部实验室”在内的省部级科研平台共26个,其中自然科学类9个,人文社会科学类17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儒学与少数民族哲学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评估获批优秀。





扎根基层积极作为

服务祖国大西南现代化建设成效明显



六年来,学校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持续服务于青藏高原产业科技发展和汉藏羌彝走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拓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维度,不断强化校地科技交流合作,发布服务民族地区项目 47项,大力推广新方法、新技术,选派259名“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省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科技下乡万里行专家服务团、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等团队专家从事科技扶贫和科技服务工作,多位教师或团队获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等9部门通报表扬;聚焦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助力地方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先后为西藏昌都、新疆和田、攀枝花市等23地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提供评估服务和智力支持;持续加强“青藏高原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和省级科普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国家民委“科普边疆行”活动4次,派出9个专家团队赴西藏自治区,举办讲座、演示、现场指导14场,捐赠物资和科普图书。


开展“科普边疆行活动”


组织科普基地围绕主线任务和乡村振兴主题赴民族地区开展大型科普宣传活动6场,面向中小学捐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读物600套,以科普助推民族地区群众科学素养提升,赋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成功承办第二届国家民委系统科普讲解大赛。荣获国家级科普奖励10项,省部级一等奖13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0项,荣获省部级优秀组织奖10余次,获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举办第二届国家民委系统科普讲解大赛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向未来。下一步,西南民族大学科学研究工作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完善学校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科研改革,凝心聚力强化实施有组织科研,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推动学校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以更加优异成绩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南民族大学新篇章。




往期精彩回顾

预告 | 这堂铸牢大思政课带你探秘三星堆

精彩!看各族学子舞出中华之美

学校组织召开“心理危机干预和管理工作导引”专家论证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信

编辑 | 赵慧娜

资料来源|科学研究发展院

责编 | 王茜婷 

审核 | 庄勤早  

关注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博、QQ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B站

更多精彩等你来发现

一键三连!




西南民族大学
和合偕习,自信自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