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窗口、主引擎、主阵地,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快速度、超常规发展。2024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交出出彩答卷。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河南省创新能力起势跃升。其中,超聚变国产化服务器销售额居全国首位;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河南空港智算中心揭牌投运,都与郑州航空港紧密相关。
近年来,河南高度重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先进计算等产业发展快速发展。值得关注的是,河南将“7+28+N”群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支撑,电子信息就是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
电子信息产业是航空港区“一号”战略支撑产业,自2010年富士康智能手机项目落地以来,港区抢抓产业转移机遇,按照“龙头带动、集群配套、创新协同、链式发展”的发展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走出了一条以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为突破口的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发展的路子。
细数2024年,郑州航空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含金量十足,富士康、超聚变等头雁企业展翅高飞,上下游企业纷纷跟随,产业生态渐成气候。
自落户郑州以来,富士康郑州科技园累计生产智能手机超12亿部,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建成我省首家“灯塔工厂”,为河南培养近300万熟练产业工人。超聚变国内规模最大的服务器生产线落户航空港,2024年公司全年收入跨越400亿元。
惠科新型显示基地、郑州合晶12英寸大硅片等项目开工建设;建成中部最大、国内领先的空港智算中心,2025年一季度投产算力可达1万P,形成中部最大、国内领先的万卡算力集群,以“智算之核”强大引力为航空港区注入强劲动能;龙芯中科带动十多家上下游企业有意落户港区;郑州合晶的单晶硅项目,成功填补了河南半导体产业基础材料的空白……
目前,郑州航空港正深入开展“芯屏网端器”全产业链布局,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智慧大脑”聚力中原,郑州航空港“智造”产业正迎来更多可能。
拥抱数字时代,必须抓牢“人工智能”关键一环。乘上算力东风,郑州航空港在人工智能新赛道上同样跑出了加速度。
“空港智算中心将为众多领域带来深刻变革。可支撑千亿级大模型企业运算,更好地服务不同领域大模型的创建和应用,为港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筑牢基石。”河南空港数字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超大规模智算中心侧重于支持大规模、复杂的人工智能应用和前沿研究,同时广泛影响与带动科研领域、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金融业、医疗、交通、工业和制造业以及教育行业的发展与提升,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基础雄厚,政策支持同样给力。
郑州航空港成立了以郑志明院士团队为核心的郑州空港人工智能研究院,完善《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一揽子政策保障,从资金支持、项目申报、技术攻关、科技孵化等多个方面为人工智能提供了高质量、快速度、超常规发展空间。
2024年12月,郑州航空港百亿产业母基金发布。该母基金将重点支持郑州航空港“4+3+3”产业链布局,涵盖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日前,郑州航空港出台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数据要素、算法创新、大模型开发应用、场景建设、智能机器人发展、产业集聚发展、产业生态优化等方面,共制定了18条具体的支持措施。《措施》中提到,对于企业在促进数据开放共享、提升数据服务和应用能力方面最高可给予100万元的支持;在模型开发应用方面重点支持多模态通用大模型、行业专用大模型等研发训练和应用,最高可给予1000万元奖补。
“人工智能是当前众多热门‘风口’之一,港区也势必要成为‘浪尖’之一。”河南空港数字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1月18日,2025新年伊始,郑州航空港便组织举办了河南省“一月一链”中小企业投融资路演暨郑州航空港区“金融汇客厅”系列“人工智能”专场活动,邀请省内外200多家机构和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针对20多个人工智能项目展开深入探讨,不仅为港区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展现了区域创新生态的活力与潜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算力成为新基础能源、人工智能成为新生产工具,共同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因素。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展望2025,要以更大力度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支持超聚变、郑州合晶、华为安驰等企业做大做强。同时,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打造数字化宏大应用场景,实现规上制造企业智能应用场景全覆盖,赋能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机遇面前,郑州航空港必须迎潮头而上。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州航空港将以场景应用牵引技术创新,集聚企业、人才、项目、创新平台等资源,推动建设智算产业先导区,同时将加速推进产业升级,借助人工智能实现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郑州航空港区全域孵化、全城应用、全面赋能,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之城”。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凌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梁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