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颇有道理:父母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与孩子舒服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起父母时,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并因此而获得人生更多的乐趣和主动权。
看一下网友的分享;
一位小伙子用自己兼职赚的钱给妈妈买了一个包,妈妈收到后高兴的合不拢嘴,表示会背一辈子。
孩子送的礼物,被父母格外珍视,这会让孩子感受到,不管做什么都特别有意义。
另一位女网友,打电话和父亲抱怨,上班很累
父亲“不想上班,咱就去考研,这个过程中还能玩两年”
女儿“再出来工作年龄就很大了”
父亲笑着说“咱这是大器晚成”
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为你付出;
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为你兜底。
我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你,无后顾之忧,成为更好的自己。
1,允许孩子犯错
罗曼·罗兰说:犯错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权利。如果一个教育者不允许孩子犯错,就是不允许孩子成长。
最近大火的《我的阿勒泰》中,李文秀弄丢了奶奶,多少人心里为此咯噔一下,已经做好被劈头盖脸骂一通的准备。
可张凤侠除了简单地询问奶奶走丢多久,评估她能走开多远后,迅速拿起一面红旗装作列车员,很快找回了奶奶。
她从头到尾未说一句指责的话,只是身体力行地教李文秀应该怎么做。
或许以后的生活中,再遇到这种问题,李文秀不再恐慌无措,而是会学着妈妈的样子处理事情。
张凤侠的做法,在教育学上很推崇:就是孩子做错事时,父母先处理事情,而不是指责、埋怨。
不少网友破防,遇事不指责,这是多少孩子梦想中的妈妈。
宽容教育的父母,就是顺应孩子的天性。都变成一个学习的机会,让孩子在探索中绘制属于自己的人生地图。
2、让孩子相信,我能行
《人间值得》中有一句话“所谓自信,是原本做不好的事情,一点点取得进步”
没有人与生俱来就拥有自信心,只有通过父母持续培养,才能养育出自信的孩子。
而这取决于父母能否做到:适度躺平,给孩子创造“被需要”的机会,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责任心,自主性;
适度的宽容教育,为孩子打消“会犯错”的顾虑,和孩子共同承担错误后果,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一直都在。
耐心引导,帮孩子建立“我能行,我可以”的心态,引导孩子不断积累成功经验,培养孩子自信心。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爱与包容中去经历、去挑战、去感受,最终在成长中,拥有真正由内而外的自信。
3、 让孩子感受到被需要
长期“被需要”的孩子往往都非常自信的,当孩子看到自己能做那么多事情,自己又是被父母需要的,如果再有父母在旁边加油打气,这时孩子的心里也就会想着自己一定可以。父母的鼓励加上孩子坚定的信念,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就会变得很有自信,有勇气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让孩子感觉“被需要”,比我们要求孩子做什么更重要,更能激发他们的信心和动力。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记得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给孩子一点爱他人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成高山,视孩子为小草,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畏惧你;更不要当大伞,视孩子为小鸡,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
重视孩子的需要,更要重视孩子成长的“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