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级高干在党报罕见公开表达“不满”:我困惑很久,不吐不快

学术   2025-01-30 18:29   山东  

作者梁衡,原题为《享受岂能是头衔》,2014年12月发表于《人民日报》。

本文转自公号理想国读书

享受岂能是头衔?

文 /梁 衡


有一件事想了很久,不吐不快。

常见报刊上或会议上介绍某人时,或在名片上印头衔时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甚至追悼会上也不忘加这一条。

这个"津贴"施行于20多年前,那时知识分子待遇一般,生活拮据,于是为一部分精英人才发津贴,有重视知识、重视人才之意,后延续下来。

不想这倒使一些人用来做了终身夸耀的资本。动不动就"我享受国务院津贴"(类似提法还有"享受正部级医疗待遇"之类)。

事情虽小,却关乎价值导向和社会风气。

津贴是什么?就是生活补助。

正常情况下一个有自尊心的人很少要人补助,如果真拿了别人或政府给的补助也会心怀忐忑,低调处事,加倍工作。

现在反过来了,把"津贴"挂在嘴边,印之名片,显于报章,足见其浅。

此现象文科多于理科,而犹以书画界为最。

媒体也无知,跟着捧。

就像某一级首长,在单位吃小灶,出门坐小车,这本是一种生活、工作待遇。

如果每开会或印名片,都要称:享受小灶、小车者某,这成何体统,他还算个首长吗?

记得前些年,有大学教授写了一书稿,投之某出版社,数月无回音,便写信去催问。

内容只一句话:某日寄去某稿,不知下文如何。

下面的落款倒有20多个头衔,包括"享受津贴",占了大半页纸。

那个编辑也有水平,先用大半页纸照抄了这20多个头衔,再呼某某先生,正文也只有一句话:"水平不够,恕不能用。"

想来这编辑回信的当时,内心一定荡起强烈的厌恶与轻蔑,他指的水平当不只是文稿的水平。

记得当年我在基层当记者,跑乡村学校。

那些最基层的乡间知识分子生活困难,窘迫拮据。

县里重才,就特批给一些老教师每逢重大节日可享受二斤猪肉的供应。

但我从未听到过哪个教师自我介绍:享受猪肉二斤。

居里夫人是唯一得过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但她从不拿这个奖说事,还把金质奖章送给小女儿,在地上踢着玩。

无论大的还是小的知识分子,无论做事还是学问,一个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脚踏实地,不欺世盗名。

我们常说,知识分子是国家和社会的精英。

精英者,思想之精,品德之英,然后又学有所专,能沉下心来做事情,做学问,为社会之脊梁,公民之师范。

区区津贴,念念不忘,也要挪做虚名,非知识精英之所为。

国要强,先强国民;国民要强,先强精英;精英尚如此,泡沫何其多,国事实堪忧!

我担心,如果有人出国去也印一张"享受"字头的名片,一是外国人看不懂,二是真看懂了就更糟,要大丢人格。

我们常批评世风浮躁,怨青年人不成熟,文艺圈太浮浅,干部少学识等等。

殊不知精英之浮,才真正是社会的危机。

知识分子如何对待名利,实值深长思之。

直到最近,我发现了一套普通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连环画世界名著》!我当时就恨不得给所有亲戚的小孩买一套。
我一口气读完好几本,讲的非常透彻、清晰,很多篇章历历在目,想忘都忘不掉。
看看这豆瓣评分 9.7:
再看看这些十年前的豆瓣评论:
“要不是这套书,我就是另外一个人了。”
“这么好的编辑、文字、画风,以后怕是再不会有了……”
“童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套书
“要不是这套书,我就是另外一个人了
公认的好读好记忆,让人忍不住想一遍又一遍翻阅,到“烂了”也看不腻
再仔细一看,这套神奇的书,第一次出版竟然是 1988 年,影响了几代中国孩子!
八十年代,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耗资百万,集结了 100 多位文学研究精英和知名连环画画家,历时五年,编辑创作了这套《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
除了被一些图书馆珍藏,现在普通人很难见到。
曹禺先生更是专门为这套书撰写了《序》,推荐给广大的中国读者们。
△实拍 曹禺为此书作《序》部分
当然,好看还远不止于此。这一套《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涵盖内容特别丰富,无所不包。每一本都是精心编排!每一篇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一共有 15 册,分为欧美卷和亚非卷:
“欧美卷”共 10 册,包含 60 位作家的 77 部作品,基本囊括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世界名著。
“亚非卷”共 5 册,包括埃及、印度、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家最著名的文学名著。
我读完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小时要是有这么一套书就好了!真心推荐给所有大人和孩子。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套书。现在再也没有这么多连环画画家,也不会有出版社花如此心血去做这样一套书。
机会难得,数量有限。
都是由出版社直发,保证正版!建议两卷一起入手,收藏价值更高。相信我,这套书用三句话就可以总结——孩子不能错过、大人值得收藏、送人很有意义!
世界文学经典,巅峰连环画作


订单查看、物流查询、开发票,任何售后问题

扫描二维码加微信好友在线客服咨询

出版社直接发书!(包邮,可开发票!售后服务加微信:aizhijun2023)

哲学王读书
一切建设,从阅读开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