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旧时,初一到初五民间有很多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饭、妇女不能动针线、不允许搞卫生、不能打碎东西等。
在过了初五之后,这些禁忌即告解除,故而称此日为“破五”。那么,大年初五究竟有哪些讲究呢?
我国很多地方都会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也称五路神,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五路,指东南西北中,意味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点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大富大贵。
正月初五“送穷”,是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神。送穷还有许多别称,诸如“赶五穷”“送穷土”等。
民俗认为,元旦至破五不倒垃圾,能够聚财,否则就倒了“福气”。等到初五,用纸剪一个小人,让其随垃圾一起送到门外,这便是“送穷”。
大年初五,人们从黎明起便开始放鞭炮,打扫卫生。按照习俗,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是不允许搞卫生的,垃圾只能放在屋里拐角处。
因此到了破五这一天,家家都会彻底搞一次大扫除。把垃圾扫出大门,堆放在一起,将爆竹放在垃圾堆上点燃,轰隆一声,把一切晦气全部赶跑!
旧俗中,大小店铺均从正月初一起关门,从正月初五起开市。
人们把大年初五认为是财神生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大年初五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因为包饺子时,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着饺子边捏。据说,这样可以规避周围谗言。此外,妇女们在这天还要找出几件旧衣服来拆拆,谓之“拆小人”。这样可以免霉运。
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初五这天,有些地方饺子里还要包上硬币、蜜枣、红糖等,寓意发财、好运早来、甜蜜和美。
虽然延续至今,有些地方已经不再讲究这些习俗了,但这些传统习俗早已成为我国汉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路财神送福禄
功名利禄少不了
西路财神送平安
身体健康心安宁
南路财神送好运
吉祥如意怀中抱
北路财神送欢乐
快乐开心无烦恼
中路财神送如意
幸福甜蜜更逍遥
欢天喜地笑盈盈
财运与你不分离
财神助你步步升
金银珠宝堆成堆
荣华富贵福临门
幸福生活好前程
摇钱树,摇一摇
摇下满地金财宝
招财猫,喵一喵
生活富裕更美好
聚宝盆,抱一抱
百元大钞可劲冒
扑福猪,哼一哼
事业发达天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