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 为了国家繁荣,我愿付出自己的一切

政务   2024-10-04 14:49   四川  

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西藏这片广袤的土地也急需发展的力量。援藏者们怀揣着对祖国建设的满腔热血,离开自己熟悉的家乡,向着高原进发。他们没有被当时艰苦的条件吓倒,没有因未知的困难而退缩。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了国家繁荣,他们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


武侯退休老干部

今年82岁的赵力军

就是众多援藏建设者的一位




1960年

赵力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参与援藏工作

那时的她满怀理想和热情

与千千万万的建设者一道

克服重重困难

为西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赵力军生长在东北吉林

1956年

随着哥哥参加抗美援朝转业以后

全家一起到四川成都

支援四川的化工建设



“那个时候我只有16岁,

因为没有读书,也没有工作,

就帮父母做些小生意,

1958年川化招工,

才参加了工作。”



赵力军说当时四川的厂房很少

刚来的时候环境都很艰苦


“支援建设工作肯定还是辛苦,

当时来没有地方住,

大家都分别住在当地老乡家里,

我们那个时候当学徒工,

在房间里头打磨砂轮,

有一次学徒工的砂轮就飞起来了,

差一点点打到其他学徒工的头上,

回想起来非常危险。”



在化工厂工作两年后

国家开始选拔志愿者支援西藏建设

赵力军二话不说

积极报名


“那时候援藏还是要选拔,

当时我才20岁就被组织选中,

我们都讲要听党的话,

党走向哪里就奔向哪里,

被选中感到很骄傲。

第一次进藏的时候,

看到一路上都有烈士陵园,

每次路过的时候心里都很沉重。”



到了拉萨以后

赵力军进入汽车交通队

主要从事汽车修理

常年跟运输队做车辆保障工作

她感慨地说

尽管当时的生活比较艰苦

但她和伙伴们从来没有打过退堂鼓



有一次的经历让赵力军至今难忘


“川藏线的路况是相当危险的,

公路都比较窄,

只能过一辆汽车。

有一年冬天,

地下是冰,冰上是雪,

路滑弯道多,

前面的车子方向盘打多了,

掉到江里去了,车子人都没了。

我们很幸运,捡条命回来。”



1973年

赵力军援藏结束后回到成都

在四川医学院先后从事

后勤管理和档案工作

退休后的她

依然带着三线建设精神服务社区

参加“感动武侯”活动

为武侯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如今赵力军已经82岁高龄

但她依然保持着那份

为党为国多做贡献的初心和热情



老骥伏枥献余热

牛车不倒永向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岁华诞

让我们向这些平凡的英雄致敬




记者:祝 秋 陈曦峰 杨岚麟

编辑:杜仲影

审核:林 兵


*转载请注明来源:武侯发布

*为保证画面质量请勿裁剪图片



往期推荐




收藏!国庆武侯CityWalk攻略

以务实过硬的举措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武侯区经济运行工作推进会议召开


我们在武侯欢歌,把爱唱给祖国听



武侯发布
文创武侯 智慧城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00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