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进一步依法依规加强中小学幼儿园
办学行为管理
提升基础教育治理水平
全面深入挖掘、总结、宣传、推广
各地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中的
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河南省教育厅开展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典型经验系列宣传推广活动
今天
我们聚焦
南阳市、信阳市、
济源示范区、郑州航空港区
南阳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文普
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南阳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改革赋能,以实干增效,不断扩充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总量,加快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望。主要做法是:
一、在“抓氛围”上下功夫,让基础教育强教之风盛起来。和时代同步,南阳教育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怎么办?党委政府是关键。南阳市委市政府召开高规格的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教师节表彰大会,主要领导深入教育一线现场办公,出台一系列兴教强教举措、优师惠师政策,所有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到学校解难题、办实事,“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在南阳大地蔚然成风。
二、在“强建设”上下功夫,让基础教育布局优起来。在县域,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2023年争取省级建设项目32个、奖补资金6.34亿元,项目数量和资金额度均占全省第一;保留生源充足、规模较大的教学点,按照省定标准装备功能室,在服务范围内开通校车或政府购买服务接送学生。在中心城区,投资12亿元的市一中新校区投入使用,投入110亿元的15年一贯制完全学校已经建成投用17所,满足了城镇化的需求,夯实了布局优化的基础。
三、在“重评价”上下功夫,让基础教育内涵强起来。出台8个对县市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方案,化繁就简,切中要害,把县市区政府教育财政投入“两个只增不减”、教师补进,把各地各学校党的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市级以上艺术展演、足球联赛、诗词大会等成绩纳入其中,构建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教育评价“南阳标准”。开展全市基础教育学校管理“大观摩大评比大提升”,县市区之间推磨、随机抽签确定观摩点,走进校园看颜值,走进课堂看内涵。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对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上、统一到绿色发展上。
四、在“深改革”上下功夫,让基础教育活力涨起来。重点做好三个聚焦:一是聚焦集团化办学改革。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集团化办学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的实施意见》,把优质均衡从义务教育扩展到学前教育领航共建和普通高中结对帮扶,捆绑评价、刚性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先行一步。目前,全市成立义务教育集团855个,覆盖学校2007所,参与率99.16%,交流校长、管理干部和学科教师3922人;21所优质高中与33所一般高中结成帮扶对子,互派校长、管理干部和学科教师359人;49所省、市级示范幼儿园与172所一般幼儿园进行领航共建。二是聚焦课堂教学改革。一所学校“成”在课堂,“败”也在课堂,主要看是否敢真刀真枪的“改”、是否遵循教育规律去“改”、是否面向国家、民族和学生长远发展去“改”。千学万学不如学生自学,千教万教不如学生互教。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把“课堂的革命”上升为“学习的革命”。三是聚焦“大比武”。启动为期5年的“十万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万名班主任班会课大比武”和“千名校长示范课大比武”,市、县、乡、校四级联动,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所有教师、所有校长全覆盖,市级比赛借班上课、现场打分、现场公布成绩,所有一线教师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设立1000万元的专项牧原教育基金,市级一等奖教师、班主任、校长每人奖励1500元,成绩突出的县市区教体局局长、教研室主任、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乡镇中心校校长每人奖励1000元。以三个“大比武”撬动基础教育教师水平的全面提升,在学生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和创新的“种子”,《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分别进行头版报道。
五、在“优队伍”上下功夫,让基础教育后劲足起来。原则上每3年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调整一次,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每年9月底启动下一年度的教师招聘工作,以校园招聘为主,做到早招、招好。弘扬教育家精神,用好“中小学师德评价系统”和校外学科类违规培训“随手拍”APP,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出台中小学名师培养管理意见,培育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育情怀深的“大先生”,让真正的名师发光发热、辐射引领。会同市纪委、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市财政局,开展教师工资发放情况专项督查,坚决杜绝拖欠教师工资,让广大教师舒心、放心、暖心!
六、在“解民忧”上下功夫,让人民群众满意度高起来。巩固提升“双减”水平,建立“双减”督查员制度,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常态化暗访,督促各地各校落实落细“双减”政策。持续优化课后服务,在“全覆盖、广参与”的基础上“强服务、上水平”,以社团建设为重点开展课后服务示范区、示范校创建工作,内乡等三个县区被评为省级课后服务示范区、14所学校被评为省级课后服务示范校。完善控辍保学联控联保长效机制,强化“双线七长”责任制,即:行政线:县长—乡镇长—村长;教育系统线:县(市区)教育局长—乡镇中心校长—中小学校长—师长(班主任)。在全省率先启动《控辍保学检查操作手册》,不定期开展大排查、大起底,推动控辍保学由动态清零向常态清零转变。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益,全市38378名随迁子女全部就近就便安排到公办学校就学,11305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全部接受义务教育,对2297名需要“送教上门”的学生全部送教上门,点燃家庭的希望。
信阳市教育体育局 党组书记、局长 林长
老区要振兴,教育必先行。近年来,信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先手棋”,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市教育系统乘势而上、创新拼搏、务实进取、克难攻坚,基础教育事业呈现出持续健康、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升。
一、担使命,教育品牌更亮
一是目标引领开新局。市委市政府聚力实施“1335”工作布局,前瞻谋划,精准落子,提出建设大别山区域教育中心。全市教体系统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教育体育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定扛起教育强市责任,加快推进大别山区域教育中心建设,市教体局2023年度综合考评迈入全市第一方阵,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二是培根铸魂育新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连续四年举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薪火”系列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学技能“大比武、大练兵、大展示”活动,上好开学思政第一课,引导广大师生始终凝聚和团结在党的旗帜下。3名同学获得省“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1人获省首届红领巾讲解员风采大赛特等奖,我局多次荣获优秀组织奖。信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等3所基地被评为省级实践教育基地。创建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3个,28名教师被评为省级优秀班主任。培训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1.6万人,对全市73万四年级以上中小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测评。组织省市级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活动,推荐7位优秀选手参加第七届河南省班主任基本功展示,6人获奖。
三是擦亮品牌写新篇。2024年,信阳市教体局召开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作推进会,与各县区政府签订《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责任书》,确定了我市11个县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创建省级义务教育管理示范校8所、特色校36所,商城县教体局被省政府评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创建国家级乡村“温馨校园”1所,省级4所;省级“书香校园”3所,“书香班级”7个。7所学校被认定为省课后服务示范校,6所集团校被评为省优质义务教育集团,浉河区被评为河南省首批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改革先行区。
二、提质效,教育服务更实
一是规范招生行为。制定《信阳市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实施细则》,印发《信阳市教育体育局关于严肃查处义务教育阶段违规招生行为的公告》,联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公安局印发《义务教育公平入学公开承诺》,切实保障义务教育生入学公平公正。作为全省教育入学“一件事”首批试点之一,我市首次将小学新生入学信息采集、户籍核验、居住证核验、不动产权证书核验、社会保险参保缴费记录核验等5项数据核验集成教育入学“一件事”,实现一端受理、一次告知、一网办理、限时办结。今年秋季学期,全市有3562名学生通过“一件事”渠道完成报名入学。
二是强化科学教育。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中小学开足开齐科学、信息技术等课程,每学年至少组织1次全员参与的大型校外科学实践活动,同时要求增加科学类课后服务内容,每周开展全员参与的科技类课后服务活动不低于1小时,有条件的学校利用科学实验室、科技场馆等开展活动,没有条件的学校利用课后服务管理平台引入“双师型课程”开展科学教育课后服务工作。信阳市九中和淮滨高中2所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科学教育示范校,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制度创新成果。
三是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与河南邦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课后服务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拓宽课后服务资源渠道,有效提升课后服务管理水平。借力社会资源积极推广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普及应用,不断提升课后服务管理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通过科学教育实验校经验成果和“馆校合作”行动,申报省科技馆合作校4所,省辖市科技馆合作校10所,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切实提升我市中小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惠民生,教育成色更足
一是着力缩小差异,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召开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作推进会,与各县区政府签订《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责任书》,确定了我市11个县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创建省级义务教育管理示范校8所、特色校36所,商城县教体局被省政府评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创建国家级乡村“温馨校园”1所,省级4所;省级“书香校园”3所,“书香班级”7个。7所学校被认定为省课后服务示范校,6所集团校被评为省优质义务教育集团,浉河区被评为河南省首批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改革先行区。
二是促进教育公平,特殊教育体系日益健全。以“让融合教育从‘融’前行”为主题,推动信阳市羊山中学和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签订普特协同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智慧资源中心、羊山中学爱心服务实践基地等平台,推动我市新时代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罗山县第一实验小学等13所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首批融合教育示范校。依托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全市各县区残疾儿童共捐助轮椅130辆。开启全国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监测工作,共安置4994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稳步扩大高中阶段招收残疾学生规模,27名残疾学生通过高考迈进大学校门。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功大赛,6名教师获得省级一等奖。
三是注重内涵建设,持续巩固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在2023年成功创建2所省级普通高中示范性教学创新基地(学校)、省级示范校创建单位(含固始)6个、13所市级示范校、5项省级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课题和20项市级课题、2个学科通过省二级学科基地和14个首批市级学科基地的基础上,2024年成功申报省一级学科基地1个(由二级学科基地成功申报一级学科基地),省级课题1个,学生发展指导中心1个和第二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1个。组织全市20万名考生参加中招考试(包括八、九年级),录取普通高中新生7.5万人。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全市教育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建设“教育强市”这一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社会期待、发展需要的教育,以教育高质量服务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两个更好”新篇章贡献更多力量。
济源示范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教育工委书记 程盛
济源示范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创新思路举措,深化综合改革,在增容量、扩优量、提质量上统筹推进、精准发力,加快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一、坚持达标扩容,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着力扩充普惠资源。坚持公办园建设、小区配建园治理和民办园转普惠“三线并行”,全面推进普惠扩容工程。2022年以来,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所,转办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5所,增加公办学位3000个,实现了学前教育“三率”只增不减和“大班额”减存量、零增量的既定目标。着力强化投入保障。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纳入镇(街道)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主要内容,强化学前教育经费保障,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摊机制,着力提高市级和镇(街道)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全面提高政府保障水平。近三年来,落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每生200元补助,累计拨付奖补资金652.8万元。着力提升师资水平。按照师生比1:15核定编制,新招聘、调配191名教师充实到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达到50%以上。大力实施学前教育“名师培养工程”,组建12个中原名师工作室和省市级名师工作坊,深入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累计培养中原名师、省市级名师、骨干教师159人。
二、坚持城乡一体,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城区抓扩容,积极顺应济源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趋势,紧密衔接城市发展方向,提前谋划布局新项目,扩大城区教育资源供给。近年来,新建和改扩建宣化小学、东湖小学、济源实验小学、玉川路小学、天坛路小学、济水一中、济源一中附属初中等学校,累计增加优质学位15720个,有效满足了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需求。山区抓提质,先后撤并整合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17所,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改善保留学校的学习、餐饮、住宿条件。实施乡村教育文化引领工程,开展乡村教育特色育人场馆建设,构建有生长力的乡村特色学科课程体系,多措并举提升教学质量,着力打造“小而美、小而优”乡村学校。全域抓提升,深入推进办学模式改革,采取“一校两区”“名校带弱校” “组建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等方式,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成立济源实验小学等4个教育集团、3个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在教学资源、日常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深度融合、一体发展、共同提升,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近年来,14所乡村学校被评为河南省标准化管理特色学校和示范学校,5所乡村学校入选教育部、省教育厅“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梨林镇梨林小学的田园教育和王屋中心校的耕读教育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专题报道。济源入选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区。
三、坚持差异多元,推动普通高中“特色优质”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加大普通高中学校发展投入力度,近三年累计向普通高中教育投入财政资金5.36亿元,争取中央及省级专项资金2005万元,积极筹集社会资金1000余万元,支持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创新关键举措。推进公办普通高中学位扩容,实施济源六中扩建工程,在济源职业技术学校试点开设综合高中班,挖潜扩充普高学位470个。严格落实属地招生、“公民同招”政策,创新中招制度改革,优质高中分配生比例达84%,为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源基础。鼓励特色发展。根据“区域统筹”“学校自主”“错位发展”的原则,统推进“学科基地+特色高中”的特色优质办学模式深入发展,推动各高中自主明确发展方向、自主凝练办学特色,有效破解高中办学同质化问题。目前,济源拥有3所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占全市高中数的50%;2所高中获评为省首批多样化发展示范校和第二批特色高中,1所学校获评为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试点学校,形成了各高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新格局。
四、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基础教育“规范优质”发展。狠抓规范管理。扎实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严格落实河南省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十四条”,梳理相对应任务59项,构建违规办学问题“举报—督办—整改—追责—曝光”闭环治理机制,兜牢教育教学底线,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注重内涵发展。以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为契机,以16所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和实验指导校为实验点,8个名校长工作室、29个名师工作室、19个河南省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和16个省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为支撑点,抓牢抓实校长、教师、班主任三支队伍专业素养提升工程,推动实验区教育教学改革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深化改革赋能。严格落实“双减”政策,积极探索“加减乘除”作业改革新路径,济源获评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评价改革示范区,全省作业评价改革现场会在济源召开,“小作业大数据”赋能精准教学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加强科学教育,提升学生科学素养,1所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健全完善市校两级教研体系,选拔309名兼职教研员,配足配强教研队伍,创新性地开展“联片教研”“同课异构”活动,推动有组织教研和精准送教助研,全面提升薄弱学校教研水平,先后有3所学校入选“双新”改革示范校、河南省信息技术2.0示范校、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校园标杆校,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郑州航空港区教育卫生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江永辉
基础教育事关国家发展,关乎千家万户。航空港区教卫体局根据《河南省教育厅等三部门关于印发<河南省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教基〔2024〕169号)文件精神,把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作为关键一环、重要一招,牢牢把握教育的民生属性,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公平、优质、高效的教育环境。
一、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推进优质普惠发展
(一)持续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坚持公益普惠方向,聚力扩容增位。加强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2024年秋季新投入4所幼儿园,新增公办学位630个,民办普惠学位360个。目前,我区86所民办园中,85所民办幼儿园保教费收费标准低于1500元/月,普惠性幼儿园占比98.8%。
(二)强化幼儿园规范管理。开展幼儿园规范管理工作,将党的建设纳入学校章程,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加强民办园收费监管,明确收费标准及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群众及社会的监督,加大对无证幼儿园的治理力度,依法依规取缔无证幼儿园,平稳完成幼儿分流安置工作。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规范各园保教行为,确保无小学化倾向,落实安全责任,重点对校舍安全、食品安全等开展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为幼儿成长提供安全保障。
(三)健全成本分担机制。区内财政全供类公办园,在足额保障编制内实有人员经费前提下,实行每年3000元标准落实生均公用经费。今年秋季,我区合理调整部分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优质公办资源惠及更多家庭,幼儿园入园率和教育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
(四)提升保育教育质量。组建以教研室、协作区、中心校幼儿园“三维一体”的教研网,有效提高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不断提高幼教师资队伍综合素质;配备数量充足、种类多样的玩教具和图画书,有效支持保育教育工作的科学实施;推进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全区小学和幼儿园分沉浸式、友好式、互助式三个层次稳步推进,将科学幼小衔接落实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全过程中。
二、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加快优质均衡发展
(一)持续增加公办优质学位。在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中,我区围绕“能扩尽扩,应入尽入”的工作思路,小学阶段225个教学班,提供11250个学位,初中阶段146个教学班,提供7300个学位,解决广大人民群众“能上学”的实际需求。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校舍资源、改扩建教学楼、建设新校区,优质学位增加1500个,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期盼。
(二)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近年来,全区教育系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持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引进和挖掘优质的教育资源。2020年8月,郑州市第一二二中学与郑州外国语学校达成合作,并辐射我区郑州市一二七中学、郑州市一二八中学。2021年10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与护航路小学、如舞路小学、天骄路小学进行项目合作,形成教研共同体,通过“爱慧师苑”实现线上资源共享。2022年7月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与我区郑州市第一二三中学、郑州市第一三一中学达成合作,以文化引领各成员校“和而不同”特色发展。2022年8月郑州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与我区第一三二中学组建“名校+”结对发展共同体。2023年,河南省实验小学航空港校区、郑州航空港外国语高级中学和郑州航空港第一高级中学如期招生,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已基本涵盖各学段、各类别。
(三)积极探索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按照“示范引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工作思路,以集团化办学为实施路径,通过集团内资源共享、管理互通、文化共建、特色融合、质量同进的协作关系,我区已实现“名校扶弱校”“名校帮新校”“名校带农校”的集团化办学格局。目前,我区已成立8个教育集团,其中联合河南省实验、郑州一中等5家省级示范名校组建教育集团5个,辐射10所初中,区内郑州一中国际航空港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郑州航空港区护航路小学教育集团先后荣获河南省首批和第二批优质教育集团。
三、实施素质教育提升行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构建“大思政课”体系。目前,全区中小学全面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激发教研一体的大思政创新体系效能,开创寓研于教、由研入教、教研相长的新局面,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每年定期开展思政和德育活动,一二·九红歌合唱、辩论赛,二七纪念塔、烈士陵园研学实践活动,法治进课堂、模拟法庭、派出所参观研学等法治活动,让“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
(二)加强科学与文化素质培养。不断提高教师小学科学教学和中学实验教学水平,定期举行区科技运动会,积极参加省市各项科学教育活动。郑州一中国际航空港实验学校和郑州市第一二五中学举办了第五届科技运动会,用科技点燃学生求知的激情;郑州市第一二二中学、郑州市第一二三中学积极开展“经典诵读”“诗词大赛”等活动,用创意表达展现航空港区的魅力,逐步形成了具有航空港区的书香校园品牌。
(三)强化体美劳教育。以“体育艺术劳动实践活动”为抓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程,积极创建特色学校,目前创建14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所全国篮球特色学校,5所郑州市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连年多次在国家、省市各级体育赛事中获奖。其中,博雅小学、实验小学南校区、科技一街小学等学校引入专业足球教练团队、郑州一中国际航空港实验学校引进室内滑冰教练团队,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专业指导下科学锻炼。开足艺术课程,将美育融入日常教学,每两年举办一次艺术节、画展、合唱节等活动,每周至少安排1节劳动课,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活动。
四、实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提高师资保障水平
(一)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通过国家、省、市、区、校五级联动培训和分层分类分岗研修,积极组织全区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培训41次,累计参训19675人次,精准落实培训,搭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持续推进教育人才培育工程,成立40个名师工作室,吸引735名教师。加入充分利用名师工作室和专家库的引领、培育职能,打造教育人才培育工程,实现分层培养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教师,提高全体教师队伍素质的目标,逐步完善教师专业梯级成长体系。
(二)推动教师有序交流轮岗。持续深化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改革,优化资源配置,鼓励优秀校长、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交流轮岗,将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职称的必要条件。部分乡镇中心校采取“一校设编(岗)、多校使用、巡回走教”等办法,逐步破解农村中小学校体音美及外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不足问题。
五、实施特殊教育学生关爱行动,强化优质融合发展
(一)特殊教育双向延伸。我区现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设有7个教学班、3个送教班、2个家校衔接班。在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我区继续探索特殊教育面向学前和高中阶段两头延伸,设置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4所,满足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需求,积极探索适合残疾儿童的职业化课程,为进一步建立符合特殊学生发展需求的特殊教育职教体系奠定基础。
(二)推进普惠融合发展。设立航空港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解决安置适龄残疾儿童450名,安排资源教师赴杭州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培训交流,学习融合教育政策及先进教学实践经验。举办助残日融合教育活动,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平等、包容的教育环境,推动共赢成长的教育新样态。
六、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适当整合小、散、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鼓励学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开展特色学校建设。我区现有农村寄宿制学校3所,2024年秋季新增设许寨小学为寄宿制学校,招收洧川镇范围内周边小学四五六年级寄宿生来许寨小学就读,通过整合师资、设备等,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七、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促进优质特色发展
围绕“正心立行”育人体系建设,进行校本课程构架研究,同时开展文化类、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实践类、志愿服务类6大类别的社团申报。鼓励学校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打造与学校特色规划相关的学科课程群或资源库,建设校本课程规划,并将课程进行分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八、实施综合改革攻坚行动,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一)推进质量评价改革。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河南省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在前期反复研讨的基础上,2024年9月发布了《郑州航空港区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试行)》及其评价细则,建立不同学校差异化评价机制和生源关联学校评价机制,评价结果作为对学校奖惩、政策支持、资源配置和考核校长的重要依据。
(二)全面推进协同育人。2024年3月,启动“家校社共育”工程,全区各学校积极参与,经评选审核,共有22所学校成为第一周期家校社共育工程试点单位,其中幼儿园10所、小学6所、中学4所、办事处社区学校2所。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家校共育共成长”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活动近百场,力求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协同育人新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在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过程中,我区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努力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南阳市卧龙区教育体育局:
走集团化之路 办高品质教育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入园难”“择校热”“大班额”等热点问题,以集团化办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实践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卧龙模式,满足人民群众就近接受优质教育的美好愿望。
惠民先行,力促教育均衡。一是幼教集团探路。卧龙区的集团化办学已走过12个年头。2011年6月,为了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接受优质学前教育,卧龙区成立了南阳市实验幼儿园幼教集团和向阳幼儿园幼教集团,两个教育集团的17所农村分园当年就招收5500多名幼儿。二是政策改革护航。以2017年7月区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为标志,全区集团化办学从初期的委托管理,发展到现在的共建共享、互为一体、相融共生。经多次“扩军”,目前全区成立教育集团18个,实现了城乡学校全覆盖;并在全域14个乡镇建立了以50所中心小学为首、辐射全区所有教学点的乡镇教育联盟。
名校引领,优化升级资源。一是创建名校集团。依托南阳中心城区的二十一学校、九中、十二中、十四小等12所家长认可度高的学校,实行名校办分校、名校带弱校、名校组联盟的模式带动区内32所农村学校。二是落实三型管理。对条件成熟的,由总校向分校派出执行校长实行紧密型管理;对条件尚未成熟的,由名校与乡村薄弱校建立委托关系实行合作型管理;依托重点学校组建6个教学联合体,实行联盟型管理,把名校办学方式、教育理念植入到农村学校,将体育、音乐、中医药文化等课程送到乡村学校,全区共成立特色社团400余个,缩小了校际、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让更多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公平教育,也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入学难”“大班额”难题。三是加大帮扶力度。卧龙区靳岗街道城乡结合部的坡桥小学原在校学生不足200人,加入南阳市第二十一学校教育集团后,集团总校从物力、人力、财力全方位对分校进行帮扶,校园面貌、教学质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到2000余人,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名校”。
管理创新,强化发展保障。一是四型管理明方向。名校办分校的紧密型管理,实行总校长负责制,由总校向分校、城区学校向农村学校派出1名执行校长,主持分校的全面工作。名校带弱校的合作型管理,城区名校每周到合作管理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指导,建立委托管理关系。名校加名校的联盟型管理,以区域划分组建教学联合体,分别成立了以二十一学校、十二中、十七小等为主的中心城区联盟体,以石桥、安皋、青华为主的北部、西部、南部等6个乡镇联盟体。名校加新校的项目型管理,2021年秋期投入使用的第九完全学校,引入北京培文国际教育集团,植入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方法和育人模式。二是五度融合提内涵。教育集团内部从管理统一、活动共建、成长同步、双向流动、文化引领等五个维度,促进集团校之间深度融合。特别是依托名班主任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打造省市区三级联动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对参与双向交流的教师,教育集团累计发放补助交通费 68万元,1500余人在绩效工资发放、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得到倾斜。三是一体评价激活力。区教体局制定了《集团化办学工作考核评价办法》,以学年为单位对集团校进行双向“捆绑”考核和单项“分类”考核。对考核评价确定为“优秀”的教育集团进行奖补;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集团总校长、执行校长、成员校校长及教职工给予高规格的表彰、奖励,直至提拔重用。二十一教育集团西校区原校长调任十七小教育集团总校长,九中教育集团北校区原业务副校长调任第九完全学校初中部校长,真正做到集团化办学贡献大的同志物质上得实惠、精神上得激励、政治上受信任。
环境优化,护航质量提升。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卧龙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每年高规格召开教育表彰大会,营造支持教育、重视教育的浓厚氛围。全区大幅度配优配强师资力量,近三年招聘教师2200余名,补充到新建校和集团分校,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区政府每年拿出 300万元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对考核优秀的教育集团及工作成绩突出的教职工予以奖励,激发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近三年累计投入1.7亿元,用于提升集团分校办学条件,乡镇集团分校校园建设、教学设备等硬件水平大幅改善。三是加大教师培养力度。依托中原名师李付晓工作室、河南省王明玉名班主任工作室等省、市、区级共计56个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全区加大了集团内外教师共研共建培养力度,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秦云清、河南省最美教师吴斐然等优秀教师典型。
平桥区教育体育局: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满足群众上好学美好愿望
今年5月,平桥区政府与信阳市政府签订《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责任书》,平桥教育事业进入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阶段,平桥区紧扣“扩优提质”来谋划、推进、实施更高质量和更多数量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真正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坚持达标扩容,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近年来,平桥区大力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大力发展公办园,制定公办学位扩充计划,确保平桥主城区、明港填区举办3-5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办好1-2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二是持续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和无证幼儿园治理行动,确保配套幼儿园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严格幼儿园准入管理,确保新增幼儿园办园条件达标。三是全面落实公办园年生均财政拨款基准定额和普惠性民办园财政奖补政策,完善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收费政策,加强监管,规范收费行为。四是开展督查评估,促进质量提升。以达标创建为抓手,开展保教质量考核、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小学化”专项治理、“结对帮扶送教下乡”等活动,进行示范园评选,提升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五是推进学前融合教育,在条件较好的幼儿园采取随班就读形式开展融合教育,34名适龄或义务教育缓学的残疾儿童入园。
截至目前,新建幼儿园11所,改扩建幼儿园17所,全区公办园达到29所,实现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所、市一级幼儿园8所,全区幼儿园办园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进一步提高,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91.3%,学前一年适龄儿童入园率达96.2%,90%以上的公民办幼儿园进入了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在综合考虑人口出生状况和农村人口转移趋势的情况下,积极用好学前教育专项债在平桥城区推进平西路幼儿园、翰林苑幼儿园建设,在高新区建设阳光幼儿园,在明港镇区推进明港镇第二幼儿园建设和第三幼儿园改造,在洋河镇推进未来之星幼儿园建设,并对公办园学位不足问题采取收购小区配建幼儿园、民办普园转型等方式逐步解决。
二、坚持城乡一体,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为解决“城区挤”“农村弱”,学校布局不合理,办学条件参差不齐的突出问题,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发展目标。
一是加大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发挥优质学校引领作用,以区一小、区二小、区三小、市五中、市一中、信钢学校、明港一中等学校为主导,通过发挥区域名校资源优势,先后创建了平桥育才小学、龙江路小学、光明路小学、外国语中学、平桥中学、洋河镇中心小学、明港一中三中校区,促进了优质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学校一建成就是区域优质学校,有效整体提升了全区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撤并农村小学教学点,建设乡镇寄宿制小学。适当整合小、散、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加快乡镇寄宿制小学建设,把农村学校逐步向乡镇所在地集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全区列入撤并的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113所,目前已撤并84所,剩余29所2025年秋季开学前撤并。
三是加快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我区已基本完成消除超大班额、大班额控制在5%以内的目标任务。为彻底消除大班额,确保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平桥城区在现有8所小学的基础上拟再增建平西路小学、雷山匠谷小学,在现有3所初中的基础上拟再增建雷山匠谷初中、平桥中学(已开建),并回购民办学校转型为公办初中;高新区在现有5所小学、1所初中基础上新建高新区阳光学校(已建);明港镇区在现有小学7所、中学5所基础上,拟调整部分学校办学方向,优化招生范围,实现均衡招生,避免产生大班额。
四是聚焦质量提升,推进标准化建设。实施全区中小学同步教研、城乡教育共同发展,发挥优质学校引领作用,与薄弱学校“抱团”、“捆绑”促进资源共享与交流,逐步将乡镇薄弱校带起来、强起来,促进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积极开展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评估,市一中、翰林学校分别被评为市级示范校、特色校;明港镇新集小学荣获河南省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区一小荣获省级书法示范校、省中小学示范性图书馆学校、省级汉字大赛推广示范基地称号;区六小、信钢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第二批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示范校;区八小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第四批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市五中被评为河南省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建设先进单位,市一中、翰林学校被命名为河南省海军青少年航校优质生源基地。
三、坚持质量引领,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我区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扩大高中优质资源覆盖面。一是合理确定高中学校的发展定位。力保市二高的名校招牌,创建市域一流、省内有影响力、办学品牌突出的全省名校,保持空军招飞品牌,招飞成绩稳居全省第一名,2024年空军招飞通过13人,实现招飞全省“十二连冠”,形成了闻名全国的招飞“平桥现象”、“平桥品牌”,市二高被空军招飞局和济南招飞中心授予“空军招飞优质生源基地”,我区已累计向空军航空大学输送优秀学员123名。市四高持续保持省级示范性高中牌子,建成信北片区高中名校。市六高嫁接二高办学经验,力求在小语种、体育特长生培养方面增加竞争力,成为市级示范性高中的领头羊。区内7所民办高中要实行优胜劣汰,保留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学校,作为公办高中的有益补充。二是适应新高考改革需求。为解决新高考选科模式,按照每4个教学班配置一个走班教室的需求,已规划建设市二高、市四高综合楼项目,谋划区实验高中雷山匠谷新校区(市二高分校)建设,增加优质普高资源。并配齐数学、物理等紧缺学科,补充学校实验设备、住宿设施等短板。
四、坚持公平普惠,推动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
一是建设标准化的特殊教育学校。平桥区投资4500万元2020年9月新建成平桥区特殊教育学校,一期17个专业功能室,15个班级,标准容纳残疾学生120人,现招收智障、听障、言语残疾、肢体残疾、多重残疾等多类残疾儿童117人,全部留校住宿,免费接受特殊教育。
二是关注特殊群体,提高普及水平。建立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现有义务教育残疾儿童604人,特校就学117人、随班就读327人、送教上门135人、康复治疗1人,缓学13人,其他安置11人,入学安置率100%。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特教教研。成立平桥区特殊教育资源指导中心,统筹负责全区残疾儿童少年的康复教育、教师培训、业务指导和课程研发,并开展随班就读巡回指导。平桥特校建立的送知识、送康复、送温暖相结合的综合服务模式,得到省特教专家、区领导和残童家庭的认可和好评,《为“折翼天使”插上腾飞的翅膀》被教育部评为教育脱贫攻坚典型案例,毕业生周琦应聘华通公司年薪9万元,袁媛老师获省特教微课一等奖、董然然老师获省手语大赛二等奖;学校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郑州师范学院“实践教学基地”。
五、坚持引育并举,推动教育师资优质专业发展
一是坚持教师公开招聘。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补充农村教师50人;优质高中和城区初中每年校园招聘教师50人;赋权市二高、市六高按照优秀人才引进标准,提交区委编委研究调入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实验班班主任、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师、中原名师等荣誉称号的教师10—15人。
二是扎实推进“县管校聘”工作。严格执行校长交流轮岗制度,调整在同一岗位工作满6年的校长岗位,激发学校活力。每年教师交流不少于10%,根据我区农村教师富裕、城区教师缺编现状,加大农村教师进城选调交流力度,计划选调交流180名农村教师进城工作;鼓励城区优质教师到农村支教、乡镇富裕的教师到偏远乡镇支教,乡镇学校(城区学校)间交流教师50人。
三是开展业务培训。区财政每年计划600万元,组织教师开展继续教育、参加“国培、省培计划”、班主任基本功、教师技能大赛、优质课比赛,以赛促研、以研促教,提升教学质量。暑期学校集中开展校本培训,并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发展好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我们将锚定公益普惠和优质均衡的主攻方向,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不断提升教育对培育人才、促进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
南阳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扩优提质奋楫笃行
南阳市第三中学创建于1905年,是一所百年名校。2018年,按照《关于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宛区教体文【2018】57号)》要求,成立南阳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下辖南阳市第三中学建设路校本部(紫竹林校区2021年与本部合并)、解放路校区(原南阳市第十八中学)、伏牛路校区(原南阳市第十七中学)、溧河乡王堂校区(原宛城区溧河乡第一初级中学)、溧河乡陈官营校区(原宛城区溧河乡第二初级中学),形成了“一校五区”的格局,共有教职工670多人,学生一万多人。近年来,集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跟河南省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步伐,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培养“志行相融的学习者、运动者、实践者、担当者、创造者”为发展目标,守正创新,乘风破浪,狠抓“教师发展课程、学生发展课程、家校共育课程”建设,提高课堂“五育”融合水平,以特色活动铸育家国情怀,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和规范管理上狠下功夫。
一、制度保障,点燃管理共生“引擎机”
1.强化管理一体化。按照宛城区采取“名校+薄弱校”“名校+新建校”“名校+乡村校”三种模式组建特色教育集团思路,构建总校长负责制、教学教研协同制、名师名校长轮岗制、校本课程一体制、质量评价捆绑制“五项机制”,促进互动互助和共同发展。集团以“五项机制”为导向,充分激发动能,实现生动活泼的竞争发展局面。一是南阳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实行校委会管理制度。校委会设总校长一名,由校本部校长担任;副校长若干名。集团下设“二室五中心”:集团督导室、集团办公室、教学管理中心、德育安全管理中心、教育科研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后勤保障中心。重新选聘各校区校长,组建校区新领导班子。二是建立集团资源库,共享同进。建立以学科(含班主任)为单位的专家资源库,承担集团内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学科领军人才教学示范引领作用和名师辐射作用。建立教学资源库:建立各学科完整的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教学课件、作业设计库等教学资源库,便于集团学校资源共享。三是每月一次集团办公会议。既是交流分享,也是彼此融合。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都是集体商议、智慧分享,集团各校区的发展规划、计划都是一起修改完善,确保了集团工作协同发展、快速提高。
2.提升行政学习力。集团管理者的行政例会中很多时间都是学习时间,共同学习新学校的实践案例,研讨集团课程实施,研讨集团管理中如何切实打破一些僵局,思考鼓励先进、允许落后等做法在新理念新措施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处理;共同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详细安排半小时导读共读。学习已从任务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团队的凝聚力、学习力、领导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3.集团管理标准化。修定《任课教师备课评价方案》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制定《南阳市第三中学办公用品采购制度》,完善《南阳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教职工考勤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及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到以制度求规范、以规范促管理;在领导层内部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实施目标考核,成功构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作的规范管理格局。
二、夯实责任,强化职责“增活力”
集团紧扣“职责”这一关键词,加大落实和监督力度,全面指导各校区工作,提升校区内在品质。
一是强化督导室职责。集团对教师贯彻执行教育政策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情况进行监督;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帮助提高业务水平,督导落实“青年才俊”人才工程培养计划;监督和检查教师履行教学工作规范、教书育人和完成教学工作任务情况;检查学校各职能部门支持、服务教学工作情况;监督各职能部门对集团重点工作和专项工作的计划落实情况。深入调研每个校区教育教学管理情况,并向集团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是强化德育安全管理中心职责。坚持“立德树人”原则,针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有的放矢,周密策划学校德育工作,周周有主题,月月有总结,做到德育工作系统化。建立班主任工作交流平台,成立校园文化策划室,开展体艺活动,引导集团师生开展特色团队建设与主题性的艺体特色活动;引领成员学校,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总结提炼各成员学校的德育特色。继续推行“德育智育美育三部教育法”,重视“微格德育”,分阶段做好励志教育。以三中精神为核心——七年级“立志”,八年级“为志”,九年级“成志”,梯级培养学生成就人生价值观。
三是强化教学管理中心职责。完善集团内教研活动制度建设,组织成员校有计划、有主题地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实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广泛开展聚焦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定期不定期在各校开展课堂教学研讨,积极探索集团学校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聚焦课程建设,依据学校各自办学特色,开发适应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升办学品位。
四是强化教育科研中心职责。申报适应集团共同发展的研究课题,组建成员校共同参与的课题联组,以课题为引领,带动集团学校科研水平整体提升;经常性地指导成员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任务明确,方法得当,措施落实;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校际学校交流活动,每一学期开展至少一次集团科研活动;形成一年一度的集团学校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教研学术年会机制,通过年会平台搭建,凝聚集团合力,加强集团发展。
三、教研一体,打造教师共生“孵化园”
成员校区之间教师定期轮岗,推门听课。各科教研组每周集体教研活动面向集团全体学校开放,全体成员校教师可以到三中本部参加活动,共同分享学科专家的引领。每月的大教研活动,各学科教师在几个校区之间可以互相走动,彼此分享。集团成员校分管校长彼此包容,着眼集团,追求共赢。2023年,集团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全力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并开展阶段性督导工作。11月9日,校本部组织全面辐射各个校区的送教送培活动。11月24日,集团召开“精准分析明方向,立足课堂提质量”的期中教学质量分析研讨会。2024年4月8日上午,集团本部送教团队由副校长刘明莹、刁春瑜带队,一行11人赴陈官营校区、王堂校区开展“送教送培下乡”活动。
三中本部骨干教师主动贡献智慧对整个集团入围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三中教育集团在“共享文化”引领下,认真工作,积极践行“人人都是吸纳的树,个个成为分享的源”的共享教育哲学。集团的每一位管理者积极投入,利用集会、交流、教学研讨等方式积极传播分享教育的内涵、思想;每一位老师都更加努力,尤其是轮岗的教师,用实际行动让新校区、成员校的师生们感受到三中本部学校品质。近几年,共轮岗教师6批次30余位,取得显著成效。
集团内成员校之间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组成“教师成长共同体•青蓝工程”,结对帮扶,共同教研成长。青年教师近距离观察、聆听、感受,记录师傅的教育理念、思想,组织论坛分享引发更多教师体验教育的智慧,育人的情怀。互学共进传师道,青蓝相携育桃李。
四、耕耘收获,教育共进“助推器”
1.择校热大班额难题明显缓解。过去解放路校区(原南阳市第十八中学)和校本部学区交叉。家长们千方百计要把学生送进本部就读,本部学生人满为患。集团化后,本部每班学生由100多名降到标准班人数,解放路校区辖区学生的报到率由以前不足20%猛增到90%以上。伏牛路校区快速发展,生源锐增,成为了老百姓家门口的名校。两所学校教学质量及社会声誉持续提升,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热点学校的生源压力。城郊那几个成员学校生源也明显增多,就地入学,大部分家长不再到城区租房陪读。
2.教师教书育人水平显著提升。集团化以后,业务上统一管理,统一教研,共享共赢,互帮互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集团现有中原名师、特级教师2人,省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9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81人,省市级优秀班主任40余人,副高以上教师142人。
3.学校全面管理呈现崭新面貌。成绩好了,质量提高了,学校老师学生三方的精神面貌更是焕然一新,一环套一环,各成员学校的基本建设也逐步完善。教学、教研、德育、教师管理各方面工作异常纷呈。
4.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质的飞跃。例如陈官营校区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组织讲座、集体备课、讨论确立方案。2018年秋期,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双学”教学模式:即“学队”和“学案”相结合。学生综合素质积分管理在校生根开花,与学队相结合,成为管理学校推进教学改革的双利器。课堂教学改革效果显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升,学习成绩不断提高。2019年秋期,学校在宛城区中招质量评估中有七个学科获得表彰。原17中等几个郊区学校,正取考入南阳市一高先后实现零的突破,并逐年大幅度增加,2021年17中考上一中一百多名。
乘大势,行大道;汇众智,聚合力。在接下来的集团化办学扩优提质中,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践行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征程中的重要使命,走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之路,将集团学校建设成队伍精良、质量优良、管理优化、特色明显的品牌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国添砖加瓦!
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赓续红色基因,助力空天筑梦
信阳市第二高级中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瞄准空军招飞目标,走质量强校、特色兴校之路,将“空军招飞”打造成为学校工作亮点。
一是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做好工作部署。河南信阳是将星璀璨的革命老区,是人民空军的发祥之地,信阳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国防和空军建设,县区教育招生部门和高中学校坚持把招飞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始级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宣传动员、生源推荐、考察筛选等方面积极推动、全力支持,为有志于翔蓝天、保家卫国的青年学子提供了规范、专业的成才通道;各级招飞专干真正把招飞工作当事业干,从选苗、育苗到保苗,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为招飞工作顺利展开,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信阳二高教育工作者时刻牢记总书记“要把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的殷切嘱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切实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努力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努力输送更多符合空军战略转型需要的新型飞行人才。
二是用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精神细化工作措施。一是重引导。组织新生观看《勇者的天空》等招飞宣传片;带领飞行员苗子到驻地部队参观见学,在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列宁号”前宣誓;举办“我爱祖国的蓝天”宣讲比赛等系列活动,通过递进式、循环系统的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空军、参与招飞。二是广宣传。借助公众号、头条等媒体平台对学校高考招飞成绩广泛宣传,大势营造招飞舆论氛围;学期末召开招飞工作总结表彰会,讲解招飞政策、宣传空天文化,与学生零距离互动。通过以上措施,扩大了空军招飞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达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三是建基地。2021年,学校投入100多万元建设400多平方米的航空展览实验馆。展馆由校史展览区、航空科普教育区、飞行模拟训练区三大部分组成。馆内配备30余架飞机和发动机模型,以及5架模拟飞行训练器和高仿真客机机舱,供飞行学员上机实操训练,提高学员飞行专业素养。同时设置VR虚拟现实体验区,带给学生沉浸式飞行体验,直观感受航空魅力。四是抓保苗。在做好思想、身体保苗的基础上,突出做好文化保苗,为飞行员苗子量身打造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即学校评选的“优秀教师”每人必须对口负责数名参招考生,集中优质教育资源,全校全员全力进行文化攻关。据统计,参招考生高三学年的文化成绩提高均在30分以上,2024年度,我校复选合格考生高考成绩平均超一本线40分,为实现空军招飞高考“祼分”更优更强的目标要求贡献了力量。
三依靠党建引领优势擦亮空军招飞品牌。信阳市二高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厚植爱国情怀,将“区位特点”化为教育优势,瞄准空军招飞目标,将招飞工作置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位置。在多年的招飞工作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了从思想宣传到精心选拔、从“普及训练”到“精准保苗”、从“体能提升”到“文化培优”等一整套缜密的招飞体系,创新“分槽喂养,因材施教”教学模式,量身打造“全员育人导师制”,用“红色基因”的传承,锻造航空雄鹰,打造出了一张夺目的招飞“金字招牌”。自2003年恢复空军招飞以来,信阳市二高为空军航空大学输送117名优秀学员,其中女飞行学员2人,清北“双学籍”飞行学员10人。自2013年以来,空军招飞录取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各普通高中第一名,实现河南普通高中空军招飞“十二连冠”,连年被空军招飞局和济南招飞中心授予“空军招飞优质生源基地”,向全国展示了空军招飞的“信阳现象”,成了信阳教育的名片和品牌。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
“五育”并举推动学校多样化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办学理念,持续推动育人方式改革,走上了集团化、国际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形成了“德育为先、智育为重、体育为基、美育为要、劳育为本”的多样化高质量发展格局,为学生们提供了高品质、多样化、有特色的高中教育,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优质发展,荣获全国文明校园、河南省首批特色高中等百余项殊荣。
德育为先,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一是培植特色品牌。编制完成学校《德育整体规划》,践行“一切活动皆课程”的理念,分层次、递进式推进系列化班会课程、大思政课程、影视特色德育课程,打造“入学典礼、成人礼、毕业典礼”“三礼”德育品牌。二是探索育人新模式。以“课程思政化、思政课程化”为抓手,举办思政系列课程教学展示活动,达成教学评一致性;组织师生观看《新闻联播》《新闻周刊》,举行“思政大讲堂”,成立“瞭望时政社”,研发校本系列思政课,积极建设思政基地,利用新生教育周、青年大讲堂等上思政课、讲党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依托党团日活动、红色研学等党团一体化课程,建立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党建带团建机制,构建了思政育人新模式。三是打造优质团队。打造8+1工作室、晓琳影视工作坊,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心理发展中心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实现教师团队高位发展。每年接待全国各地市参观考察团达到50余次之多。
智育为重,打造多样化发展品牌。一是丰富课程体系。积极构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等在内的多样化课程体系。开发时政类、文化类、学科类、社团类、强基类等校本课程50余门;依托劳动节、科技节、音乐节、社团节、体育节、话剧节、家长开放周等活动,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二是深化课堂改革。探索基于情景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打造高效课堂。变革课堂育人模式,将课堂搬到育田数理探索馆、地理苑、地理馆、航天科普广场和航天科普馆,开展沉浸式体验教学。邀请中国空军英雄试飞员、全国一流院校教授到校讲座,激发学生报国热情。三是强化教研支撑。学校成功申报并积极推进省级重点专项课题《新时代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办学实践研究》,破解普通高中同质化办学困境,研究成果《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济源一中多样化特色办学的校本实践》被出版发行并被鉴定为河南省优秀等级,为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学校相关成果入选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工作典型案例,影视课程成果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填补济源教育历史空白。多措并举打造出8+1工作室、晓琳影视课程工作室、郑小艳中原名师工作室、黄小国中原名师工作室、河南省秦望名班主任工作室、宗星星河南省金牌教练员工作室等省级国家级名师团队,涌现出一大批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劳模、省市名师、骨干教师等200余人。学校入选“河南省第二批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基地”。
体育为基,彰显学校师生精神。一是高标准建设体育场馆。加大投入,建设体育馆、明忠体育馆、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馆、武术馆等场馆,设施设备全国一流。二是常态化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上好体育课,每周两节体育课坚持到高考;常态化开展阳光大课间、体育节等群众性体育活动,让每名学生都能掌握一门以上的运动技巧;让学生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三是创新竞技体育发展机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策略,提升师生竞技专业化水平。加强初高中梯队建设,做好联赛牵引,创新特长生培养机制,组建篮球、田径、排球、乒乓球、武术等专业训练团队,积极提高竞训水平,女篮、田径等项目已立足全省,走向全国,6名高水平运动员被清华北大录取,女篮取得“耐高杯”全国高中女子组亚军。
美育为要,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一是建设一流美育资源。高标准建设集声乐、器乐、舞蹈、美术等专用教室为一体的美育中心。二是打造优质特色团队。依托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优质资源,搭建形成一个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高层次音乐教师成长共同体。鼓励音美教师外出接受高端培训,提升专业水平。三是着力提升美育水平。开设必修课程、校本课程,实行选课走班教学,组建10余个艺术社团,深入实施美育浸润行动,举办美育节,开展非物质文化进校园,为全校师生贡献精神力量。艺术团80多个节目在省部级、全国艺术展演中获全国一等奖。一大批特长生被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央美院等名校录取。
劳育为本,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一是建立学生发展中心。专门成立学生发展中心,统筹心理、生涯、劳动、通用技术、电影教学为一体,充分利用场馆资源,开发场馆课程、创新课程、劳动课程、研学课程等,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二是打造特色品牌。开展劳动节、科技节、社团文化节、研学活动,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特色发展,打造出技术与探索社团等省级优秀学生社团。三是突出科学实践教育。建立3D打印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科技创新实验室、数理馆、地理馆开展沉浸式体验,举行科学家、航天员进校园等活动,将科学教育与德智体美劳深度融合,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郑州航空港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让想得到的教育变成看得见的风景
近年来,郑州航空港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基础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和区域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坚持扩优提质, 积极构建集团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集团办校,扩大优质资源供给
优化资源配置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需要。为满足老百姓上好学校的企盼,郑州航空港区实验小学开启一校四区的集团化办学格局,集团教育秉持着共同的文化底色,实行一个法人、一套班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师资、统一教研,从机制保障、资源调控、课程共建、特色推动、同步成长这五点着力,实现了互通、互融、互动、互推、互联,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
二、课程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实小教育集团立足“润心启智”的办学理念和“培育有爱的创造者”的育人目标,以全新的美学视角点亮校园的使命和价值,深化课程改革,看见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需求,为新时代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计划单教学方式”到“小讲师”课堂样态迭代,实现大先生与小讲师的相互滋养。成长区角、美学空间和课程体系的升级和优化,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
“润心养趣”课程体系中的“润心”“润体”“润行”课程群,旨在培养一二三年级学生的爱心、兴趣和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启智创造”课程体系中的“启智”“启美”“启行”课程群,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驱动,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让学生在四五六年级学会表达、思考和合作,成长为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五育并举,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实小教育集团持续构建、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和课程体系,坚持知行合一,加强党、团、队一体化建设,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集团校学生在“红领巾”队建中润德有声;在润娃农科院中沉浸劳动;在航模、科学实验中探索创造,在篮球、啦啦操中强健体魄;在弦乐、合唱、乐木工坊中向美而行;在辩论赛中以辩促学、以辩启智;在国学经典诵读中悦纳自我,享受成长。
作为“全国首批篮球特色学校”“河南省中小学体育一校一品示范校”,实小教育集团严格落实国家课程,开足开齐科学、体育、艺术等课程,实行“阳光一小时”体育锻炼,保证“两操”质量;持续推进传统文艺进校园活动,定期举办中小学艺术展演、合唱节等各项艺术交流展示活动,做到校校有社团、四季有赛事、人人有技能、个个有特长。
四、强师提能,筑牢教师人才支撑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实小教育集团依照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并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和发展的需要,提供交互式成长路径。
集团创设“梯级工程”明晰教师发展路径,“梯级工程”之等级申请、师徒结对、名师引领课、新教师达标课等系列活动,让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素质不断提升。
搭建“多元平台”助推教师成长速度,集团校间共同搭建平台,同步进行“五个一”活动,即一次集中培训、一次成长报告会、一次校内(外)赛课、一次专业课题研究、一次跨学科实践研讨,让集团校所有教师在活动中相互赋能、加速成长。
发挥“名师引领”深耕教师专业技能。截至目前,集团先后培养了一批“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名师”“河南省优秀班主任”“郑州市名班主任”“郑州市优秀教师”,成立了“赵改芳名校长工作室”“贾会杰河南省小学英语工作室”“郑州市耿新锋名班主任工作室”“航空港区陈露语文名师工作室”,辐射引领区域校长、教师成长。
五、协同育人,打造多方育人高地
实小教育集团依据《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精神,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开展了“新文明家庭培育”“寻找最美爸爸”“家庭教育微课堂”“家庭教育入户指导”等系列活动,达成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家校社一体化育人的目标。
“一米高度看城市 润娃带你探港区”系列实践活动,把更多的法官、检察官、消防员等请进学校,让更多的学生走出校园,体验跨学科、多主题的实践课程,实现多方联动下的校社共育新样态。
六、成效显著,采撷硕果再启新程
走过21年的办学历程,实小教育集团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校园”“全国首批篮球特色示范校”“河南省书香校园”“河南省首批五育并举实验学校”“河南省教育系统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家长学校”“河南省首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学校”“河南省中小学多文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实验学校”等称号,成为老百姓家门口优质学校。
让想得到的教育变成看得见的风景未来。未来,郑州航空港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将全力打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学校,办好家门口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享受更加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全面、有个性发展。
相关链接:
统筹 | 张国强、朱荣玉
审核 | 杨晓谜
责编 | 赵浩男、贾元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