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一起关于“被婚姻登记”的案件,在海东检察机关的介入下,终于迎来了公正的裁决。
一场意外的身份纠葛
申请人马某,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竟“被结婚”多年。
这一惊人发现,源于他向海东检察机关提交的一份监督申请。时间回溯至2010年11月,吴某清与王某兰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举办了婚礼,却因吴某清未达到法定婚龄,未能顺利取得婚姻的法定认可。
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结束。2012年12月,王某兰的父亲王某林,出于对女儿幸福的考虑,在某镇人民政府为两人办理了结婚登记。令人震惊的是,这份登记材料上,吴某清所使用的身份证件号码,竟是马某的!一场由冒用身份引发的婚姻迷局,悄然拉开序幕。
2018年2月,当吴某清与王某兰因感情破裂申请离婚时,吴某清再次擅自将结婚证上的身份证件号码更改为自己的真实信息,而该镇政府在审核时未能及时发现这一错误,准予了离婚登记。至此,一段由冒名顶替引发的婚姻登记错误,不仅让马某无辜卷入,更暴露了婚姻登记审核机制的漏洞。
面对这一复杂案件,海东检察机关迅速行动,细致审查,揭示了真相。
他们发现,某镇政府婚姻登记部门在审核过程中未尽到应有的审查义务,导致吴某清与王某兰的结婚登记、离婚登记均存在错误。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纠正这一错误登记行为的责任主体应为某县民政局。
2023年9月,海东检察机关向某县民政局发出了检察建议书,明确指出吴某清与王某兰婚姻登记错误的事实,建议该局依法撤销两人的结婚、离婚登记信息,并强调加大婚姻登记工作信息审查力度,以规范婚姻登记行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此案的成功办理,不仅是对一起具体案件的公正裁决,更是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生动实践。
它提醒我们,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结婚登记,不仅是对他人权利的侵犯,更是对法律的蔑视。
对于这件事,您怎么看?欢迎留下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