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名录上(下文附件)看到,此次增加的123项非遗中,共有10大类。其中,民间文学类4项,传统音乐类6项,传统舞蹈类1项,传统戏剧类4项,曲艺类2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5项,传统美术类5项,传统技艺类65项,传统医药类21项,民俗10项。
点击图片看大图
此次非遗名录的公布,既是历年来我市项目保护单位、传承人和非遗工作者的努力成果,也是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开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起点。非遗名录的公布使我市的非遗项目体系更为完善,也更为丰富多彩。
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8项、省级非遗项目64项、市级非遗项目488项,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同时我市还拥有各级非遗传承人700余人,构建起了完善的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建有省级非遗展示馆13个、市级22个,省级传统戏剧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省级非遗研究、传承基地2个,市级传统戏剧社会传承体验基地30个,展示平台丰富精彩。
我市还先后开展了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乡村、进社区等活动,精心打造3条非遗研学线路,文旅融合亮点纷呈。非遗工作从传承保护到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央视、《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媒体多次报道濮阳非遗,国家文旅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等有关部门也均给予了高度评价。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地融入现代生活,增强民众的文化自豪感和凝聚力,助力濮阳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扬帆远航。
记者 袁冰洁
来源:《濮阳日报》
编辑:武晶晶
初审:宋冬冬
终审:黄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