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张掖神沙窝太阳岛的前世今生(三)

旅行   2024-11-25 08:02   甘肃  

      今年下半年,甘州区旅投与幸福旅行社合作,由旅行社负责公园的运营,期间张总数次打电话向我咨询,我便提及闳树寺和三棵树的历史,让他从人文历史的角度增加公园与游客的粘合度。于是他邀请我在一个周末去了一趟沙漠公园,让我专程带他去看闳树寺遗址和遗址上尚存的三棵树。

     记得最近一次去看三棵树,还是在10年前的一个春天,正值杏花盛开。当目睹浩瀚沙漠中,一棵百年杏树孤寂开放的情景,带给我的视觉及心灵冲击,至今令我难忘。时隔数年,怀揣着拜访老朋友的复杂心情,乘坐公园沙漠越野车,再次出发了。

      越野车驶上沙漠,在快速的上下俯冲中,很快在沙漠最高峰的半腰处停下来。一下车,我便脱去鞋子,久违的亲近感迅速袭遍全身。我们三步并作两步,很快爬上沙峰,由于天气晴好,目及百里,一览无余,遥望起伏连绵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像一排巨人般耸立在天边,千万年来守卫着河西走廊的这片土地。祁连山是匈奴语,在河西走廊未归入大汉版图前,这里为匈奴右部所据,祁连山的雪水给予了匈奴人肥美的水草,在他们的心目中这座山就是天山,因匈奴语称“天”为“祁连”,自此因名为祁连山。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两次河西之战后,生活在这里的匈奴人全部内迁至黄河以南,离开时匈奴人低声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数千年来,祁连山给予生活在河西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以无穷的力量。人类毕竟是脆弱的,人们创造超然的神,对一座山、一片水,甚至一棵树,一块石头表达敬畏,是因为人们希望它们的神秘力量能够传递给自己,以勇敢地面对大千世界,面对生活、工作中的诸多不易。

      一只雀儿,在眼前打了一个盘旋,落在了距离我十米远的沙梁上,它撬动着尾巴,凝视着北方,顺着雀儿的视线,回望浩瀚无垠的张掖绿洲,我发现此时的绿洲已经不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和祁连山、合黎山和神沙窝太阳岛连绵在一起,变成了融希望、慈爱、坚定、智慧和勇气于一体的庄严整体。在阳光下的沙梁上,我和张总坐下来,一边轻松地聊着他对沙漠公园的运营愿景,一边享受着这种一眼千里的壮观绿洲景色,沉醉其中,胸无块垒。

      走下沙巅,继续坐车沿着沙漠向东前行。沙漠中并没有道路,师傅完全是凭借着经验,按照我指的大概方向行进,这种无路中充满不确定性的行驶体验,让人既兴奋又害怕。好在景色抚慰人心,不知不觉中就远远看到了三棵树的身影,它们像极了等候在那里的三位老朋友。因为拍摄视频的需要,在距离三棵树还有大约二百米的地方再次停车,我们边拍摄,边步行,慢慢靠近它们。

      时至深秋,树叶已经泛黄,开始凋落。三棵树在祁连远山的映衬下,各自伫立在原地。如果不是深处沙漠,这三棵树再茂盛也会被混同于普通,而当树与沙漠形成不可分割的一体,他们便互相成就了自己。三棵树下不知何时多出三尊佛像,抬头仰观硕大的树冠,阳光透过间隙不可阻挡,潇洒地挥洒在散落一地的干枯枝叶上,赋予它们柔和的金色。大自然的力量总是以美不胜收的姿态体现出来,其实在这美不胜收的背后,是百年伤筋动骨的沧海桑田,就像一个人只要经历了沧桑,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三棵树呈品字形排立,彼此相距不过数十米。杏树位于东南,沙柳位居西北,杨树如同兄长般稳立在中间,他们携手共同目睹着无数的人间悲喜。

     当地的一位老者曾告诉我说,三棵树中的杏树代表文殊,杨树代表金刚手,沙柳代表观音,分别代表了智慧、勇敢和慈悲。他还说尽管闳树寺被毁灭殆尽,但此庙是为树而建,只要树在,一切都在。由此可以看出三棵树在人们的心目中,早已经是神树,寄托着人们对于自己的希望,祈望自己是一个慈悲、智慧和勇敢的人。

     说来奇怪,你很难找到一个角度全观三棵树的全貌。如果你从东面来,只能看到杏树和杨树,必须要爬上杨树西边的沙丘,再走下沙丘后,才能看到沙柳的全貌,这仿佛是一种天意的安排和象征,表明一个人如果拥有智慧和勇敢,而没有仁慈,总是不够圆满。当你从西面来,就只能看到沙柳和杨树,而看不到杏树,表明一个人如果只有仁慈和勇气,智慧就会被遮蔽蒙垢。要想把三棵树都看到全貌,就需要到更远的沙丘高处,这意味着一个人只有走得远、站得高,才能仁、智、勇三全。只有抽离自己,才能成全自己。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理解而已。大道无言,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缺憾也是一种美好!

     漫步于三棵树下,思绪万千,感慨万千。一个关于三棵树的美好愿景慢慢浮现,我们约好明年杏花开放的时候,在这里作一场直播,让更多人洞见这棵百年杏树无与伦比的美丽;在明年初夏杨花飘散的时节,在这里聚会,讲述这棵杨树的百年沧桑经历;在明年初秋,沙柳枝红遍枝头的日子,邀约一场徒步穿越、露营太阳岛的活动,在星夜聆听他百年所见的人间悲喜!

      最后我想用俞敏洪老师说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漫谈,他说:“壮丽的自然风景可以滋养人心,但和人品道德没有必然联系,确实可以修炼心性,提高认知。人的最终境界来自于自我的觉悟和悟性,人间最糟糕的关系就是居高临下,或者卑躬屈膝,做到人人平等相待,没有差别心已经是很好的状态。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尊重一切生命,还能够对大自然充满敬畏,并且摆脱自己的贪嗔痴,那才是生命开花的美好。”(完

< END >



编辑:徐梦娴

审核:黄晓茹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信息



文旅甘州
甘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咨询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