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自然资源部及各地开展的2024年度土地卫片执法工作,都重点强调了优化工作方式、减轻基层负担的问题。应该说,这是贯彻中央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求、顺应形势发展、回应一线呼声的具体体现。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优化、减轻并非对卫片执法弱化了管理,也不是对违法违规整改减除了责任,而是对工作质量的要求更高了,对强监测、强监管、强整改的要求也更高了。
卫星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领域中的应用早已司空见惯。对乱占破坏耕地者来说,更是谈“卫片”而“色变”。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违法占用耕地总面积呈持续、大幅下降态势,2023年度全国非农化违法占用耕地数量更是下降至2018年度的四分之一左右。耕保执法形势明显向好的趋势,与多年来坚持不懈开展卫片执法工作密不可分。作为年度例行工作,其工作方式、工作机制必然不断调整优化。同时,随着地方党委政府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启动,土地执法尤其是耕地保护执法责任更加重大。地方填报的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成果将直接为此发挥支撑保障作用。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完善卫片执法、完善考核规则、提高考核效能并减轻基层负担,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减轻负担,“减”的是卫片图斑举证填报频次、检查督促频次等不必要负担。卫片监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辅助技术手段,能够大大缓解需要人力完成的野外工作负担。必须承认,卫片执法工作一度存在图斑下发统筹不够、频次过高、核实举证过多的问题。当前,随着卫片监测技术持续进步、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全国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一些统筹交接工作已经具备“一次性”完成的条件。因此,卫片执法工作将日益突出“一次性”完成,比如一次性下发图斑、一次性核查举证、一次性填报举证信息等。同时,诸如全国性的地类变化监测、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等工作能整合的也在整合,避免基层工作交叉重复、增加额外负担。
优化监测,“优”的是突出重点区域和重大违法违规情形的监测,同时留足对违法图斑调查整改的必要时间。就调查整改而言,卫片执法不能“唯技术论”,不能简单地将卫片变化图斑认定为违法事实,当然也不能将履职尽责不充分问题归咎于卫星遥感技术本身。卫片执法重在督促纠正违法行为,推动立行立改及日常监管。有两类现象应该引起警惕和反对:一类是平时不监管、年底突击整改,这就容易出现违背实际连夜拆除、即时拆除等层层加码甚至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情况;一类是延缓整改、消极整改、虚假整改,导致违法违规问题常年存续或死灰复燃。近期,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了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其中一起是某地多年来侵占耕地挖湖造景问题,在自然资源部、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前期通报后,尽管也整改了,但“整改态度不坚决、整改方式不系统、跟踪监管不及时、责任落实不到位”,没整改完的长期存续,整改完的又死灰复燃,增加基层整改负担,陷入整改形式主义。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中指出,要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作为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片执法工作效果直接检验着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守护耕地保护红线的效果。优化工作方式,并非弱化监测力度;减轻基层负担,并非减除整改查处责任。各地都要直面土地执法特别是卫片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监测、强监管、强整改,通过卫片执法工作进一步压紧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严守自然资源领域的底线红线。
来源 / 《中国自然资源报》
主办单位 /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
☜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