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发现,某一时政类公众号,新闻标题中“突发”两词用得特别多,有点滥用了,当天就出现了四次,往前统计10天共有18次。就此去看其他一些媒体,这一问题似乎不同程度存在。笔者觉得这不管从业务哪方面论,都显得不那么妥当,而站在受众位置,也难免会产生看腻看厌的感觉,近日就有文章说,从标题上足可看出媒体文字功夫。因此笔者以为有必要给同仁们提个醒。
图源丨微信公共图片库(Pixabay提供)
一、还发现有一些类似词同样被滥用。
“突发”是笔者正好阅读某媒体时偶尔发现。在继而有心浏览其他媒体时,看到类似的用词还有一些。同样是10天,有媒体“最新”用了15次,另有媒体“刚刚”用了10次,还有媒体“痛心”用了6次等等。被用得有点多的词还有重磅、火了、明确了、注意、警惕等等。记得早年看某传统媒体时,让我颇有微词的是不少标题中用了“惊现”“速看”等等。
二、其实多数情况下可放弃这般用法。
以“突发”为例,看发布出去的标题,细掂量,大多是不用反而好,直接让事实唱主角。也随便找两个例子,如《突发!“以军正核实是否已打死辛瓦尔”》,辛瓦尔是巴勒斯坦哈马斯新任领导人,此前有传,辛瓦尔已被以军打死,但尚未得到证实,因而媒体发布了这条消息,实质上这消息中,“突发”两词完全可不用。还如,《突发!一客机飞行员执飞中死亡,飞机紧急降落纽约》,同样问题,那“突发!”好像也是多起来的,要是这词近些日已用了多次,再用一回显得画蛇添足。
三、若能适当有度给用用也未尝不可。
所谓“突发”,常指突然发生的事件,带有意外性和紧迫性。照目前一些小编的用法,很多这样的新闻事实在报道时都可在标题前面加个“突发”,但有这样的必要吗?然而在特殊情况下,不是一概不可以这么去“强调”,如发生的事件真的很突然且比较重大或富有新闻性。笔者就见有的媒体在这方面处理得较为恰当,如某媒体在第一时间推文《突发!伊朗向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导弹袭击》,好在哪里?一是其明显赶早于大部分其他媒体,二是其在近一星期内就这么一次选用了"突发"。还如,某媒体也是在第一时间发布《突发!大连一架直升机撞地起火》,依笔者之见,这里冠上“突发”也没什么不妥,一如其在时间是先声夺人,二如那种事就在我们身边又备受人们瞩目。
四、实在对其情有独钟不妨设个栏目。
也不排除有的媒体或小编偏爱“突发”,这也不是绝对不可多用,但一定要用得巧妙,如把媒体及小编的偏好变成社会和读者的偏好,起码不遭厌不被诟病。如何做到?笔者的建议是将之栏目化。也就是说,这里的“突发”不再是新闻标题内容,而是媒体的布局,是其中的栏目。如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公众号分别设有权威发布、关注、注意、快讯、要闻等专栏,文字单方面用在题图中,未见在标题上赘述;也有双用的,似更具品牌意味,如天天与受众见面的"夜读",其选稿标准是深为读者欢迎的各类美文。专栏稿件,也必须内容为王,不能为凑发布搞拉郎配,也就是说如是"突发"必须名副其实。正如“夜读”,为什么能成功,是办媒者力求让发出去的每一篇稿件都能添彩到栏目。
五、以此用心去做好标题而非标题党。
看新闻标题中“突发”等用词,有的可点赞媒体或小编能耐,有的只算作被随意一用,也有一些还成了标题党组成。也就是说,有些好标题或标题党中若没了这两个词,均会让标题缺胳膊少腿,但效果却决然相反。前一种如《突发!苹果崩了》,这里如舍了那“突发”,就不可能成为标题,苹果怎么会崩呢?而用了"突发",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后边所交代的"崩了"和"苹果",词意中多少隐含了事实本身及发生时间等元素,私以为,这用得讲究。另有一例如《突发!连续发生六次地震》,同样这里如没“突发”,标题就显得不完整,但细琢磨,觉得用得有点硬上弓,如就有媒体干脆不卖关子、直接将标题制作为《新疆库尔连续发生6次地震》,比较下来后者比前者强许多。
*作者简介:申辛,本名范军,江苏南通市海门区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海门区作家协会主席,原新华报业海门日报社总编辑、高级记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获中国报业先进个人、新华日报社十佳记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