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将在10月5日送别田昭武。
田昭武从事电化学研究,被认为是中国现代电化学的奠基人之一。电化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通常认为起源于1791年一位意大利科学家发现解剖刀或金属能使青蛙腿肌肉抽缩的“动物电”现象。用大白话说,电化学有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交通、材料、环保等问题。
不过,田昭武不是电化学“出身”。厦大毕业后,田昭武留校任教,成为后来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卢嘉锡的助教,卢嘉锡致力于物质结构和量子研究。年轻的田昭武注意到了当时国际上兴起的“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研究,当然,他也明白,进军边缘性极强的、牵涉学科多的电极过程动力学领域,困难重重。尽管如此,田昭武认为,电化学是科研的一处“富矿”,他决定走下去。
卢嘉锡后来说,当我发现田昭武是人才时,他已经和我“分道扬镳”了。
2017年,厦大为田昭武举行从教70周年活动,时年90岁的田昭武的发言似乎为几十年前和老师的“分道扬镳”做解释,他说,当你面临选择时,要看看学科现在发展还存在什么问题,可以在哪些领域开拓新的方向——科研上,刚刚出来的新事物,更具生命力,更值得去探索、研究。
上世纪八十年代,田昭武在实验室潜心科研。
田昭武是“土生土长”的院士——他不曾留学。创新和自学是他最鲜明特点,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喜欢科学,科学的魅力就是创新。”
业内公认的是,田昭武是科学源头创新及学科交叉的提倡者和实践者,在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及应用方面做出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形成了“原理、仪器方法和应用”三驾马车的科研理念。
田昭武早期的研究范围几乎涉及传统电化学的各个方向,如自催化电极过程理论、燃料电池多孔电极过程理论、腐蚀电化学、光电化学、电分析化学等。
他的创新,有相当一部分依靠自学,他认为,科学研究既需要敏锐的嗅觉,更需要超常的自学能力。
田昭武。(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电子学从电子管发展到晶体管、集成电路以至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了结合电化学科研发展的需要,田昭武跨学科自学,“啃”下数理方程、热传导、电子学等在当时看似与化学关系不大的理论知识。
他是我国自主科学仪器事业的先行者。1973年,通过自学涉足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微系统科学等多领域的田昭武,开始带领科研团队研制“电化学综合测试仪”。作为仪器的总设计师,田昭武废寝忘食,争分夺秒,从早到晚几乎都泡在实验室里,甚至连吃饭都要儿女去实验室催他。田昭武的儿子、中国科学院院士田中群曾经回忆说,有一年假期,因为做实验,父亲还被锁在了实验室里。
从实验室回家,田昭武继续思考第二天的改进方案和实施步骤,他把这个时段的思考称为一天工作的“第四阶段”。
1974年,“电化学综合测试仪”研制成功,这是我国第一台比较大型、综合性强、集成电路化的电化学测试仪器。仪器零部件全部采用国产材料,其主要功能和某些技术指标甚至超过了国外进口的同类仪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田昭武将其无偿交付工厂批量生产数百台,并提供给全国电化学同行使用。1978年,该仪器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田昭武还是新能源汽车的支持者和践行者。2003年,田昭武在全国政协会议提案建议发展电动公交车,2010年,83岁的田昭武被聘为“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咨询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领导小组的成员。
2013年,田昭武在第二届新能源产业高峰论坛上做报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田昭武曾任厦大校长,历时八年。厦大原校长朱崇实曾揭秘,厦大的三学期制,就是田先生当校长推行的。“三学期”多出的那个学期,学校开设大量选修课,邀请著名专家为学生开讲座,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掌握最先进的知识。
1985年,时任校长的田昭武主持召开学校工作会部署工作。
田昭武的声音,像洪钟般响亮,这为他成为一名好教师打下基础。不过,他作为一名被认为“教学大纲‘会说话’”的好老师,靠的绝不是声线。
1953年,刚升为讲师的田昭武,便被卢嘉锡委以重任,讲授 《物理化学》课程。《物理化学》内容繁多,概念复杂,是当年师生公认最难讲授的课程之一。但是,田昭武却讲授得十分精彩——一目了然的图解,逻辑严密的思考辨析题,辅之严谨的实验,这三者组合的教学法,将晦涩的概念具体化,将复杂的内容清晰化,在学生中赢得一片好评。许多学生如今已经成为化学名家,仍然对当年田昭武授课印象深刻。
之所以能把课上得如此生动出彩,不仅仅源于田昭武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他对教学的潜心付出。田昭武上课并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也绝不存在一成不变的课堂内容。他先将教学内容充分融化吸收,然后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和科研成果进行组织、修改、完善,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并在这个体系里游刃有余,这也奠定了他此后科研中厚实的理论基础。
1977年,受原国家四机部委托,厦大举办全国首次“电化学研究方法短训班”, 田昭武讲授《电化学研究方法》。每天上午3个课时,没有投影仪,没有PPT,全靠他手写板书。下午则是实验课。通过理论和实验的紧密结合,短训班取得圆满成功。此后,含苞待放多年的中国电化学界出现了雨后春笋般的兴旺局面,许多参加培训的青年后来都成为所在单位学科带头人,因而此次短训班也被誉为“中国电化学黄埔军校”。
在田昭武从教70周年会上,厦门市老领导把爱因斯坦说的一句话送给田昭武:“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
会上还揭秘一件事,从2009年起,每年的春节前,田昭武都要到学校马路对面的银行取一些钱,然后包给学院家境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学生,还不让说是谁给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田昭武在研讨班上授课。
工作和科研并不是田昭武唯一的爱好,他喜欢台球、围棋、唱歌、摄影等,这其中,围棋和斯诺克台球的爱好伴随他半个多世纪。
这位院士是斯诺克的爱好者,他几乎风雨无阻地坚持这一爱好。斯诺克台球“神童”丁俊晖到厦大时,人们撮合他和田昭武过了几招。
田昭武的学生曾经回忆说,老师回来后喜滋滋地说:我今天当了丁俊晖的“粉丝”。两人比赛,据说是田昭武胜利了,不过,他说,当然是丁俊晖让我的。
十余年前,本报记者宋智明应邀与一小棋友在琥珀书店门口附近下围棋,棋至收官,一老者驻足旁观。其时,宋智明给小棋友上了一点难度,最好解决办法是开劫脱困,小棋友在苦思冥想时,老者轻声地说:“打劫。”宋智明后来说,他心想:这位的围棋有功底!
老者继续往前漫步,他就是田昭武。
田昭武认为,斯诺克和围棋这两种娱乐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因为游戏双方完全平等,不靠运气,养成全局眼光,一丝不苟地精确计算。他说,这些道理与人生对待事物是相通的。
这位院士始终保持着科学家的一颗童心,到外地出差时经常会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甚至是玩具。他的助手说,有一次,田先生买了个磁铁玩具,因为他想看看为什么磁性这么强。
事实上,在1945年,有人就预示了田昭武的成功——他中学毕业时,他的同学给他的留言这样写:“好像没有谁能了解他,他永远是缄默的,然而,在他这是一种嗜好……从小就富有理智的头脑,富有坚强的意志,他总是在成功的道路上前进,有时碰着挫折,也很快消除了,可以想象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当田昭武走过98岁人生
他的确是一位不平凡的人
过了不平凡的一生
永别了,田先生!
来源:厦门日报、厦门大学
编辑:汪桓可
校对:于莉
审核:薛晓莹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