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内循环拉动经济?现实告诉你:老百姓可能已经拉不动了

财富   2024-11-24 04:00   福建  




内循环,指的是经济内循环,通俗一点来讲就是刺激国内的消费需求,从而通过需求拉动供给,实现内部经济的循环。

整个经济内循环是单靠国内就能实现的经济循环,在这个循环当中,外部消费也就是出口和外贸并不处在重要的位置


但是,在整个经济内循环当中,最重要的可能不是供给,而是需求。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国内经济发展策略逐渐聚焦于"内循环",而且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所给出的救市方案中,无一例外都在强调一个点,那就是拉动内需。以此来利用国内市场的潜力,以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有一个点,仿佛所有人都选择性的忽视了,内需有一个前提,就是老百姓手里得有钱,没有钱光有需求,根本就消费不了。



第一个内需拉不动的根本原因:大家身上没钱了

疫情冲击、叠加外部经济及地缘冲突等环境的影响,可以说过去几年发生的问题,对国内实体经济甚至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为了开源节流,小本生意老板不再雇帮手,即使是体力劳动,小老板也自己扛起来。而对于那些实在无法负担成本的店面,就只能选择关门,导致很多人不仅在近四年因没有存一分钱,甚至还负债累累,根本无法消费。


而那些大连锁品牌、大厂,也没好到哪里去,面对老百姓信心下挫,近两年捂紧口袋不愿意过多消费,很多企业经济效益下降、接不到订单,无法负担工厂开支,降薪裁员随处可见。

这导致近年的就业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加剧现象。


更值得担忧的是,甚至还有内行人士预计说,2023年的就业市场,是未来十年内最好的一年。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大家的担忧,更不敢轻易消费、增加负债了。

而且相信很多人也发现,近两年来,网络社区的热帖风向也从买买买到如今的存钱日记,整个社会都在抑制消费,近期网络上掀起了关于消费降级的热帖,完美地阐述了大众目前对于消费的保守程度。


第二个内需拉不动的根本原因:负担太重了

关于老百姓的负担,最为突出的一个就是房贷。多年来,房价居高不下,房子捆绑户口,医疗和教育等,使得绝大多数人不得不掏空六个钱包来为房子买单。

然而即使掏空所有的积蓄,绝大多数人买房依旧要靠向银行贷款,但还贷时间长达几十年,很多家庭每个月几千甚至上万的房贷要占掉日常支出的一大部分,以家庭为单位的普通民众抗风险能力极弱。


除了房贷以外,孩子的教育支出也是绝对大头。

比如,孩子上名校,学区房只是一张门票,此外还有各种兴趣班学习,钢琴、绘画、英语等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结果各种卷,孩子们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家长们养娃也更加辛苦。

有机构统计,在城镇一个家庭要将孩子从0岁养大到18岁,不算大学支出,起码得四五十万,这样的经济压力,又岂是所有家庭都承受得了的。但家长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情况下,很多家庭就只能咬紧牙关养育孩子,生活品质可以差一些,消费自然上不去。


第三个内需拉不动的根本原因:工资太低。

我国的民众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勤劳勇敢的那一批,虽然谨慎花费是我国民众的特性,但是曾经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我国民众也曾展现出内需的巨大潜力。

但是如今,银行降息的消息频出,也阻挡不住我国民众想要存钱的热情。根据央行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至2023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84.26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要知道这几年,国内各大中小银行都开启了下调存款利率,然而依旧没能阻碍大家存钱的热情。人民币存款余额已经开启了暴涨模式,比如2019年底,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92.5万亿元,短短4年时间,暴涨92万亿,年均增长23万亿。

那么,大家疯狂存钱的目的为几何?


其实很显然,抛开有钱人那一批、再撇开资本市场抽回资金存入银行那一批,实际上绝大多数普通家庭即使存款热情再高,并没有什么存款余额。

房贷、车贷、养育、医疗、物价等等,这些支出一计算,可供存的钱寥寥。这种情况下,大家还得为今后做一点打算,本身存款就不多,谁又敢乱消费呢?


如果这还不够直观,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假如你每个月工资两万元,假设你的存储比例在50%左右,仍旧有一万元可以用来消费。但如果每个月工资只有3000元,只能勉强地活着,这个时候你还会去考虑关于消费的其他问题吗?

相信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说到底还是要人民群众手里有钱,才能根本意义上解决内需和经济内循环的问题。


总之一句话:当大家的工资提高,房贷和医疗不再是压在人民肩上的两座大山的时候,需求自然而然就会提升,由需求所带动的消费必然会引起良好的经济内循环。对此,你同意吗?同意点赞!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



经济论谈
当下最新的经济资讯。带你走出当前的动荡行情。关注我,不迷路,谢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