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设计
“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成果评价”是由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主办,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指导的北京市勘察设计行业最高评价,分为综合成果评价、专项成果评价、单项成果评价三个类别。本届成果评价项评选从2023年08月30日申报开始至10月11日初审结束,评审专家组严格按照“北京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成果评价”评审要求,对申报项目进行认真筛选和综合评价,经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审定,最终评选出综合成果611项,专项成果278项,单项成果192项。其中,建筑工程设计单项成果评价(城市更新设计)一等成果9项,二等成果15项,三等成果18项,现对荣获一等成果项目进行展示如下:
平安大街环境整治提升项目
项目概况
中国城市发展至今,城市更新日益成为关注重点。其不仅包含既有建筑的改善与利用、区域的保护与演变,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更是惠及大量市民的生活。街道作为公共空间的载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连接。尤其是那些承载城市记忆和情感的街道,更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线索。被称为北京“第二条长安街”的平安大街,就是这样一条街道。它既是贯穿北京内城东西方向的交通大动脉,也因沿线拥有地安门、北海、什刹海、众多王府故居寺庙等而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基因。
2021年的平安大街
▲ 中央绿化带对平安大街街道尺度的重构,2021
(来源: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从荷花市场看平安大街及对面的北海公园入口,被降低的标高和多层次绿植成为慢速休憩空间和快速交通空间之间的“边界”
▲ 荷花市场入口的无障碍坡道成为孩子嘻戏和游客们眺望前海的最佳场所
▲ 平安里地铁站街角公园,利用地铁修建后的空置用地设置了半场篮球场,非常受欢迎
街道更新策略
▶ 重构街道尺度
30余米的现状街道宽度被重新精细化分配,构建尺度适宜的城市街道空间,令步行者、骑行者及机动车驾驶者都获得更舒适、积极的体验。
▲ 【改造前】平安里路段道路剖面
▲ 【改造后】平安里路段道路剖面
▲ 【改造后】平安里路段道路剖轴测
▲ 新增中央绿化带等系列措施让街道回归宜人尺度 杨建国/摄 (拍摄者为周边居民)
▶ 改善步行骑行空间质量
“让混乱变有序”是步行、骑行空间的解题关键。面对多年累积的混乱复杂的使用问题,不能仅依赖被动式的人为管理,而是应在街道设计时主动设置秩序。
自行车与电动车停车、市政设施(综合杆等)被整合到行道树池的间隔空间,形成边界清晰、同时便于使用的“绿化设施带”;最内侧的“绿化带”在增加了宜人绿植空间的同时,避免了随意停车行为的发生。以上这两条区域的设置保证了"步行道"的宽敞与通畅。
▲ 滑动看改造前照片
【改造后】修建地铁19号线的工人午休时走在人行步道上,两侧新种植的树木将在未来形成更多的树荫
【改造前】没有任何绿化,步行道被围墙、市政设施、自行车停放等随意侵占
▲ 滑动看改造前照片
【改造后】公交港湾的设立使骑行和步行都不被干扰
【改造前】公交站亭立在原本就狭窄的人行道上,等车和通行两部分人流交叉影响;公交车进站时也对骑行者形成干扰 ©一合
在中央绿化带处增设过街安全岛,让行人穿过30米宽的街道时更加从容
▲ 滑动看改造前照片
【改造后】放学的学生们过街时经过中央绿化带和安全岛
【改造前】过宽的街道使过街行为变得匆忙而危险,尤其对于老人和孩子
▶ 整合市政设施箱体线杆
▲ 改造前的平安大街两侧密集的市政箱体(局部路段图示,蓝线框为市政箱体位置)
▲ 滑动看改造前照片
▶ 沿街节点之平安里地铁站街角公园
▲ 【改造前】基地平面示意图
地内大部分为被围墙围挡的地铁施工后腾退的空置区域,使用中的4、6号线地铁口周边设施阻隔、混乱无序。
▲ 滑动看改造前照片
▶ 沿街节点之荷花市场
▲ 荷花市场区位分析图
作为平安大街上的滨水开放广场,北海北地铁站紧邻其西侧,不仅游客众多,前来休闲的周边居民亦多。
从北京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历程看,可以说这儿是北京城颇具历史意义的一个节点。在皇城北侧,细密的传统城市肌理中,开放的水域打开了城市空间的视野,把视线引向钟鼓楼和远远的西山。这幅画面应该是今天老城为数不多的最为接近历史风貌的场景。曾经这皇城外水岸边有热闹的市井生活,而今依然是在充满历史感的背景中描绘着生动的日常生活。
▲ 从荷花市场临水远眺钟鼓楼
面对这样的一个城市节点,我们认为首要是尊重历史演变的痕迹,保护水岸轮廓,在此基础上采用微更新的方法,梳理并解决现场及周边问题:以坡道顺行了主要通行路径上与城市的连接,取消绿篱以拓步行道,补种行道树构建从水岸广场到城市的有层次的空间体验,在原有地面铺装的基础上适当强化荷花市场牌楼的指向,增设绿化景观坡道,打开树下空间让人可以休憩停留。改造完成后人们熟悉的感觉没有变化,但空间质量却悄然提升。
▲ 荷花市场改造后平面
▲ 滑动看改造前照片
【改造后】人们可以在开阔的滨水空间远眺钟鼓楼、近赏前海荷花
【改造前】滨水区域为狭窄局促的过道,大量人流难以停留
▲ 滑动看改造前照片
【改造后】姿态优美的古树从栏杆和绿地解脱出来,珍贵的树下空间被开放,人们可停留、小坐
【改造前】古树被粗放的绿地、栏杆、设备所包围
滑动看改造前照片
【改造后】安全宽敞的林荫步行区
【改造前】步行道部分宽度被绿地及栏杆侵占,存在安全隐患的台阶高差
▶ 沿街节点之前车胡同“剖面”
前车胡同平面图
平安大街贯通后,胡同建筑和居民面对的不再是私密、慢行的胡同,而是直接迎向繁忙嘈杂的城市车行道,与主干道之间的空地被杂乱的停车占满,路人可随意穿行和停留,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这次更新改造把杂乱的停车移至路边的绿化设施带和地铁出口东侧的停车场,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绿化小公园;破旧难用的胡同建筑也被逐一被更新改造。
▲ 滑动看改造前照片
【改造后】前车胡同的边界在更新设计中以新的方式被保留,昔日被拆的胡同另一侧民宅被绿化公园取代,将通行路人和民宅居民的活动空间分隔开来。
【改造前】前车胡同面向平安大街是一片杂乱的停车区,公共与私人空间边界模糊
▲ 滑动看改造前照片
【改造后】胡同民宅与大街之间的小公园为胡同居民和前往地铁换乘的路人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改造前】三座巨大的高压电箱紧邻着前车胡同民宅和地铁站口
▲ 滑动看改造前照片
【改造后】更换门窗和屋面、增加外墙贴砌,提升胡同民宅的结构稳定和保温性能。
【改造前】胡同民宅呈现的是破败、混乱、建筑损坏甚至危房的状态
▲ 滑动看不同居住和所属权状态的民宅改造
▶ 沿街节点之高台区
地安门西大街北侧,有一段沿街四合院的标高比街道高出一米多,同时这里又是平安大街路板最窄的一段,台上破旧的院墙、参差的边界、林立的电箱让穿行的路人与居民窘迫地碰撞在一起。更新设计仔细地梳理了边界条件,利用压缩车道释放出的有限空间,把人行道调整至街道标高上让通行更便捷,台上空间整理电箱和灯杆使其更合乎居民的生活需求,整理后的高台区成为传统四合院与城市道路之间的缓冲。
▲ 【改造后】“高台区”轴测
【改造后】台上区域为沿街民宅居民活动空间,移除或整合了市政箱体和线杆;台下区域设置了宽敞的步行道。上下之间的分隔绿化将在明年春天种植。
平安里地铁站出口处的街边公园
项目名称:平安大街环境整治提升项目
荣获优秀成果:2023年成果评价丨建筑工程设计单项成果评价(城市更新设计)一等成果
设计人员:于海为、柴培根 、童英姿、李伦、赵光华、程刚 、刘晏晏、李楠、程显峰 、王宾波、夏露 、杜倩雨 、陈祥飞、崔博昊、翟丽娟、穆灵君、蔡勇、顾玉琴、丁伟、梁毅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澳斯派克(北京)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图石空间创意设计有限公司、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创新景观园林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单位: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
项目地点:北京市平安大街
设计时间:2020年08月-2021年12月
建成时间:2021年12月
总建筑面积:全长7公里
摄影:杨建国、刘玲、马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