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历史保护建筑安全防线,看虹口基层法治观察如何保护“露天博物馆”

政务   2024-11-25 21:29   上海  


石库门里弄、花园洋房、名人故居……漫步在一处处上海老建筑之间,犹如阅读城市散文诗,书写着上海百年风雨沧桑,是城市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位于上海市虹口区的山阴路是上海12片中心城区历史风貌区之一,被誉为海派民居建筑“露天博物馆”,目前仍然有许多居民生活在这里,这些老建筑仍在为人们遮风挡雨。但一些违法改建扩建却给老建筑带来了极大伤害。









《关于历史保护建筑中违规装修查处难的法治观察建议》提出了历保建筑执法中存在很多问题,虹口区坚持“统一规划、分类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保护与管理原则,有针对性的解决基层法治观察中的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持续提升历史保护建筑监管水平。


加强管执联动

做好历史保护建筑分级分类监管工作


强化城市管理、建设管理、房屋管理、规划资源、文化旅游、住宅修缮、城市网格化管理等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推动信息共享,提高执法工作实效。及时查处危害优秀历史建筑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日常检查和随机抽查,及时纠正历史保护建筑管理责任不清、信息不详、监管不实、执法不严等问题,落实长效管理,不断提升对历史保护建筑的管理水平。



优化分级分类“风险+信用”监管模式



为实现信用监管与日常监管相辅相成,实行靶向抽查、差异化监管,对虹口历史保护建筑实行风险等级管理模式,精准发力,努力实现对损坏、危害建筑安全的违法违规现象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风险等级分为三级,依次为:高风险(Ⅰ级)、中风险(Ⅱ级)、低风险(Ⅲ级)。



明确差异化执法措施




依据历史保护建筑的风险等级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检查,标注为高风险(Ⅰ级)的历史保护建筑,每周至少进行户外检查 1 次,每两周至少进行户内检查 1 次。标注为中风险(Ⅱ级)的历史保护建筑,每两周至少进行户外检查 1 次,每月至少进行户内检查 1 次。标注为低风险(Ⅲ级)的历史保护建筑,每两个月至少进行户外检查 1 次,使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



坚持精准执法


























在对历史保护建筑现场检查时,执法队员通过“上海城管APP”对该历史保护建筑的基础数据进行校对核查,对“分级分类管理系统”中基础数据缺失的内容,如所属街镇、建筑房屋产权转让人、受让人或出租人、承租人责任人信息及历史保护建筑状态(修缮施工、改建装修等)发生的信息变化,及时进行更新,提升库内建筑信息的准确度,为常态长效监管工作做好基础工作。



目前,虹口区检察院、区房屋管理局、区文化旅游局、区城管执法局、四川北路街道办事处、区房产交易中心及公房授权经营单位已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本区优秀历史建筑公房管理协作配合工作的意见》,建立公房承租权转让审核机制和物业管理协同配合机制。2023年至2024年11月15日,区城管执法系统共计开展历史保护建筑分级分类检查4540次,发现各类违法行为并立案查处42起,已结案40起。通过宣传教育优先,管理处罚并重,虹口区进一步提高在历史保护建筑领域的执法工作实效,不断提升历史保护建筑管理水平。


来  源|虹口区司法局

编  辑|冯小瑜

校  核|张行之

责  编|袁   琳

审  核|张发胜 徐连宗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市司法局”公众号

上海市司法局
讲好上海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故事,提供普惠便捷的法律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