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今天看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很多市级部门的选调,开始拒绝留学生。
在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2025年度“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的高校范围发生罕见变化。
往年可报考的“国(境)外知名高校”名单全部消失了,包括哈佛、剑桥、牛津等60所全球名校。
在考公大省山东,2025年度定向选调、常规选调范围也都取消了海外高校,向留学生关上一扇门。
在帝都,《北京市2025年度定向选调和“优培计划”招聘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公告》显示,定向选调同样将留学生拒之门外。
“优培计划”仍然可以报名,但也要求海外名校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国内43所双一流高校或25所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
定向选调和“优培计划”的区别是,前者是公务员编制,后者则属于企事业单位。
以前都是国外本科歧视国内本科,现在居然反过来了,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然后就有人问:这是怎么了,留学生天塌下来了。
有些人让吐槽评价,吐槽只能说这不是“睁眼看世界”了,怎么还不高兴。
以前的留学这种事情还性价比挺高的,国外大学由于历史原因,排名还是挺高的。
在这里留学,然后回到小县城走人才引进,有一份事业编的工作岂不是美滋滋。
所以很多姑娘家,本来学的就一般,本科差的要死,经过中介一包装,华丽丽的成了海龟。对了,人家大学排名还不低。
举个例子,知道马来西亚大学不,世界排名第60,听起来牛逼轰轰。
但你只要实地考察过,就知道,如果他建在中国,也就是一普通的二本院校。
无论教学投入、师资水平、论文发看量都水的不能再水。
那么被它吊打的国内高校有那些呢,让吐槽简单的罗列一下: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
大家都是参加过高考的,想想自己那能进这几所大学多少分,人混个野鸡大学文凭就能和你平起平坐,这不是高校吗。
何况海外留学的人,还有极大概率被人策反,选调这种真的存在潜在风险。
当然,也有真才实学的。吐槽有个小舅子,清华本硕,海外读的博。
当然,海外的博士也是实打实的名校,学的也是技术,毕业回国之后人家HR直接爽快的录取了,工资也不是很低,甚至解决住房。
是金子是不会埋没的,就怕去外国学个莎士比亚,不是学科学技术,那你非要大家用技术大牛的标准给你待遇,你这不是为难人家。
况且特朗普上台之后,都已经明牌了,不让中国留学生学真东西,你去修个百无一用的文科专业有个屁用。
恕我直言,留学生也不过是一个阶段的产物,发展时间长了,天平就会趋向于平衡,去魅是迟早的事情,最后都会走到同一个平台上来比较。
以后的留学生,极有可能还不如国内的一般本科生。
多说一句话,留学生不仅在体制内不受待见,甚至在相亲市场属于负分滚粗。
吐槽也是在体制内,现在身边的男公务员找对象时候,遇见有留学经历的一概不见。
可能有人说,人家可能还有更好的选择,在这种三四线城市,没什么外企和知名国企,体制内为数不多的男公务员其实就是相亲食物链的最顶端。
留学生和留学机构们,先不要着急骂娘,应该想想,为什么曾经高大上的留学生,现在被标签化成这个样子。
还有都2025年了,天天还在说留学生有钱。
在这里,吐槽先声明,网上说留学生玩的花,男友多,有肯定是有,但绝对是少部分。
但你都回国了,你的相亲对象也没办法做背调啊,所以也不过他们直接一刀切。毕竟吧,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很多人说留学生群体内部玩的花,玩的真花的是有钱那批,穷人家孩子花不到哪去,真搞什么奇葩玩法,人家也是按圈子分的。
现在几十万就可以去国外读个水硕,留学生的含金量不说是大幅下跌,而是下跌破线了。
过去说海龟,一方面好找工作,一方面能供孩子出国念几年的家庭,差不到哪去。
新世纪以来,不说大英那个不断降价扩召的,其他国家多多少少都有卖学历的玩法。
一年几十万的留学生,有多少是真才实学,有多少是去混个不值钱的文凭。
既然都回国相亲了,咱都不问其为啥不在国外找,为啥不在本圈子里找,为啥不再本单位找。
咱就问问,一个人,唯一优点是出国留学过,那还剩点啥。
这点,无论找对象不容易,还是进体制不容易,都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