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更多精彩
当时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总感觉提这个问题的人,经济学学的不够到位。
我们一般说什么什么市场,比如买方市场,是指买方的地位强势,有议价权。
如果只是人多,那不作数的,那是弱势,因为卖的人太多了,只能降价才可以生存下去。
北京的相亲市场,恰恰就面临女性太多这个局面。
吐槽也有几个同学在北漂,反正不止一次听她们说过“北京人有三四套房子不是很普通吗?”。
吐槽就理解她们为啥如今还如此热爱烘焙、旅游、看展,毕竟在她们眼里,北京的三四套房都不是“有效条件”而是“保底”。
自己现在不过的精致一点,怎么配得上未来少奶奶的生活。
可能很多仙女对北京的房子没什么概念,这么和你们说吧。
仙女特别厌恶,爆不出大量金币的生物爹突然出了意外,在马路上被车撞到太平间,车主态度良好且顶格赔了80万,在北京甚至都买不来一个厕所。
吐槽说这话的时候,还是建立在北京房价已经大幅下跌的基础上。
去年不是热播过一部爆款剧《凡人歌》,里面就有北漂仙女不忍孩子生在出租屋,偷偷打胎然后离婚,最后给霸总当小三的离谱故事。
你就知道,即便到了2025年,编剧还在写一个女性的人生困境解决方法就是攀上一个更有钱的男人,这不是滑稽剧是什么。
但凡她离婚学另一个主角是卖卤肉创业,吐槽都觉得她是独立女性。咱,直接把卤字给去掉了?
说白了,不仅是北京,全国各个地方的相亲市场,其实都是女生多,男生少。
为啥,是因为来这的女生大部分都不冲着过日子来的。
她们想找到只不过是满足自己人生欲望的工具,一旦工具残了旧了,这时候手边正好有一个更强力的工具,自然想着就换了。
但她们为啥这么多年了,还没有得偿所愿,是因为这个世界上傻人有傻福,傻逼没有。男人但凡受过九年义务教育,都能分清楚眼前站的是人是鬼。
他们选择人生伴侣,是要一切走过风风雨雨,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而不是叼着奶嘴吸允一切,人生理想就是遇到一个为她解决一切问题的救世主。
说一个在小红书看过的经典帖子,人家仙女义正言辞的建议想捞一线土著房的不要去上海,要去北京。
沪爷都是个顶个的精,还是京爷豪气爷们儿,保留了纯正的大男子主义,看的我快笑死。
这个时候不谈男权压迫,男性凝视,那可是赤裸裸的钱啊,钱啊。
这个时候打拳,不是纯纯脑子有病嘛。
现在外地人想留在北京,要有北京户口和一套学区房。
这俩是多少人一辈子都挣不来的,除了极高水平人才。
所以大部分男的认清现实了,开始放弃北京,去别的城市发展。
但是女的还有一个途径:通过和北京本地人结婚留下来。所以带着这个幻想滞留北京的优秀年轻女性远多于男性。
那她们做出了什么努力吗?哦,是有,去相亲机构交了很多钱。
吐槽听过一个笑话,就是一女的交了钱之后,碰见心仪想要发展的对象,嫌弃她不主动不付出。
然后这个女的惊为天人的来了句,她缴了那么多会费她也付出了很多。
最后还想说,你们真的觉得搞定人家傻儿子就行了?
有没有考虑过,人家父母还在呢。
现在北京土著都不阻止男生早恋了,甚至暗暗鼓励。
起码你能找一个和你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的本地人,还是真爱,甚至是初恋。
家长会的时候,还能互相了解下。
通过老师了解下对方家里干什么的,对方小孩平时都是什么品性。
你试试毕业之后能的亲家啥样:
离婚的排长队,骗婚的,骗房的,捞的培训怎么捞的,你不会真以为谢美兰只不过是一个文学创作形象?
那角色除了可能没有霸总接盘,其他一切都挺真实的。
你真觉得人家孩子是傻逼,人家父母也是?
吐槽身边可真有男生家庭条件好,结婚不给彩礼,婚礼也不给办,一副你爱嫁不嫁的态度。
最后女方咬牙自己把婚礼办了,全程男方父母和男方家属没有出席。
也只有这位女方生了一男一女,父母才开始给钱资助小家。
你可以说女方苦尽甘来,但这何尝不是防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