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硕果传薪·博识引行”
研究生博硕论坛活动
工程学部专场圆满结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李彬开篇明义,阐述创新的定义。他借助自身科研经历,以专利法条为依托,把论文中的研究现状类比 “现有技术”,强调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创造新颖性成果即为创新,还提出 “三问” 法判别创新价值,并对常见的创新形式做出了举例说明。接着,他深入讲解如何开展创新,聚焦技术方案组合,以 Mn 低合金化与塑性变形组合推动储氢技术为例,强调了现有技术转用与组合的重要性,还指出缩短扩散路径可有效增强动力学性能。通过对专利法条剖析和科研实践总结,李彬师兄为同学们开启创新思路,拓展科研视野并助力学术实践。
航空航天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张雪彬以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总结展望三个板块系统阐述了科研工作的全过程。他首先对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剖析,通过对所在领域现存问题与技术瓶颈的梳理,明确切入了所作研究的创新价值所在。进而,张雪彬师兄深入介绍了他所做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已完成和正在开展的工作,涉及了理论研究、现场调查、实验与模拟研究等各环节,揭示了如数据获取难、模型适用性不佳及多场景复杂等问题,并阐述了一些问题的思考角度,为新生们的后续研究指引了方向。
资源与安全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成其围绕 “双碳” 目标下的 CCUS 技术展开宣讲。他先阐述了全球碳排放现状,强调了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导致全球升温的危害;随后,他以示意图、实例多角度展示了 CCUS的技术原理;接着,他还介绍了团队在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超临界二氧化碳强化页岩气开发等技术。在科研指导方面,成其师兄针对新生如何确定科研方向给出了重要建议;在文献阅读方面,则分享了如何迅速了解论文框架、如何做笔记等内容,为同学们总结了丰富的科研学习经验。
电气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王畅鼎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如何跨领域研究的学术经验。他强调科研需热情、坚持、耐心与毅力,还提及了时间管理及时间管理工具的运用。在科研方法上,他讲解了文献检索的技巧、参加学术交流会议的经历及重要意义。在论文写作和投稿方面,他仔细讲解了有关从选题到投稿的全流程,并向新生强调了过程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最后,他为同学们送上了真挚祝福,激励同学们坚守初心,持之以恒,以乐观心态勇闯科研之路。王畅鼎师兄给予了全面且实用的科研指引,有效助力同学们在学术之途砥砺奋进。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关首捷向同学们介绍了他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科研成果。他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因穿戴设备柔性需求增长,传统刚性材料无法适应,致使柔性穿戴设备能量获取成为关键研究课题。接着讲述研究现状,他重点提及了利用酶电池收集生物能量的相关作用。随后深入自身研究工作,他剖析了如何改进现有酶电池技术从而契合柔性设备的需求,设计优化了其性能与稳定性,此研究开拓了全新的能量获取途径,为柔性穿戴设备发展开辟了新技术方向。该研究对推动柔性电子设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首捷师兄使同学们了解到了兼具理论与应用潜力的新技术方案。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张一闻围绕科研灵感探寻与工具运用展开宣讲。在找灵感方面,她提倡借助 Web of Science 等平台查阅领域内知名学者的文章,依照课题背景大量阅读文献来提炼研究内容的共性与趋势以启发思路,还推荐使用 LetPub 助力搜索高质量文章以紧跟研究前沿。在科研工具使用方面,她分享了 PPT、Origin 和 Ansys 等的数据处理方法与可视化技巧,且详述了专利书写要点,如明确核心、规范表达创新点等。面对科研难题,张一闻师姐倡导冷静剖析问题,积极与导师、同门探讨,以实例做支撑,为同学们提供了实用的科研方法论。
在活动过程中,现场同学与各位宣讲人积极互动,针对同学们请教的问题,各位宣讲人提出了各自独特的观点和见解。最后,本届“博硕论坛”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各学院的学术氛围,而且激发了同学们极高的科研热情。参会的同学们通过与优秀学长的交流,切身感受到了学术领域的活力与魅力,对未来的学术发展有了更明确的信心与动力。此外,此次博硕论坛充分展示了学院在人才培养上的卓越成就,为学院的声誉和影响力增添了新的亮点。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研分团委分会-
文案 | 刘士博 李梦蝶
图片 | 王致文 张天泽
编辑 | 谭尧
审核 | 王妙琳 黄烁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