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无边,月朦胧,公主与王子,两匹高大的骆驼,走在旅途。不知从何而来,也或许不知去向何处。这样的组合,即便只想象一下,也有无限的美感扑面而来。作为日本知名的童谣,它更是一首诗。《月之沙漠》,我赞叹于如此浪漫的名字。插画家兼诗人加藤正夫在1923年写下的诗句,被年轻的作曲家佐佐木英经手,在83年后进入“日本百歌之选”。
要说我对童谣这样的艺术形式有多大的兴趣,恐怕真还不如我的两个小孙子。但从文化的角度看,让我决定花费一番笔墨的,是它沙漠的“沙”。坦率地讲,日语中“沙漠”这样的用词十分少见,一般概念上普遍使用“砂漠”两个汉字。究竟是“沙”还是“砂”,有不少说道。初读此诗,我想,那一定是加藤正夫本人走过的风景。但是,1965年,他在接受《朝日新闻》记者本多胜一采访时却说,作诗的动机源于“随意”,自己别说是沙漠了,就连国外都没去过。《月之沙漠》背后,我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对沙漠的憧憬。那么,诗中的“原风景”究竟在哪里,成为了一个激发研究者们浓厚兴趣的文化课题和学术讨论。
根据我的个人体验,日语的“砂”多可理解为沙漠的印象。而日语中的“沙”更接近于海边的细沙。既然加藤正夫并未在沙漠中远行,那诗歌中的风景定是作者的文学想象和虚拟构造。是“沙”不是“砂”,是因为作者在意境上就是要突出海滨沙滩的涵义。它在现实中的文学舞台又有着两种学说。一个是说加藤正夫在学生时代曾患结核病,去了千叶县的御宿海岸疗养。建有王子和公主骑乘骆驼塑像的纪念馆就位于这里。诗中的“沙漠”风景便是从这里的沙滩延展开去的文学想象。因此,“沙”字的逻辑则顺理成章,合情合理。对这一说法,加藤正夫自1969年上述塑像建成之后,也公开表示这里便是它的文学舞台。他不但留下过“月之沙漠就是御宿町海岸的沙丘”这样的文字,在1968年和当地商工会会长内山保在书信往来中也提及,自己无数次想起在此生活的场景,“月之沙漠”中的畅想中,一定住着御宿的回忆。
另一种说法是静冈县烧津市的吉永海岸。加藤正夫的故乡在此,少年时代经常来到现在的藤枝市附近的海边玩耍。有趣的是,加藤正夫的长子加藤岭夫回忆道,父亲多次向亲戚提到,自己回忆里的故乡的海滩,是这首诗歌创作的灵感。父与子竟然各执一词!不仅如此,加藤岭夫还证言,父亲的老乡曾就这个争论向父亲讨要说法,父亲曾苦笑说,难得成为带动(御宿)观光的契机,我怎好意思反对呢?从一个读者和文化兴趣者的角度,我敢说,这是我见过的最不“靠谱”的一对父子了!
根据加藤岭夫的印证,童谣研究者上田信道认为,“月之沙漠”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原风景。这样的文学自由性,交给听众和读者岂不美哉?对此,我十分赞同,并想起来那位记者本多胜一进行过的分析。他说,无论是人文的呈现,还是自然的描绘,《月之沙漠》表达的正是日本人内心炽热的美和梦。即便看到了现实的沙漠,仍然会为这首歌而动心。另外,建在御宿的纪念像诗碑上写着“月之沙漠执笔于御宿之地的沙丘”,这是妥妥的错误。因为作词是作者在东京完成的。以至于,藤枝市还以文书方式向御宿町发来质疑,提出了“控诉”,进行了一场颇有看点的城市之争。看来,是否有拉动旅游的色彩,还真不好说!
诗人的张性,梦中的回忆,眼中的美好,都是为文学进入人的内心所持有的感染力而服务。文化之所以引人入胜,文字和故事缺一不可。加藤正夫所向往的虚拟沙漠,成为日本童谣世界的梦幻之作,读罢诗篇,不妨走一遭诗外那一争高下的两处文学舞台,也寻找属于每个“大朋友”内心自己的沙漠之旅。(2024年10月30日写于千叶丰乐斋)
● 【日本文史漫笔258】“近江商人”留下的家训比财富更值钱
● 【日本文史漫笔257】《南方纪行》不仅是一抹穿越时空的温柔南风
● 【日本文史漫笔256】从日本“茶挂”禅语看唐诗的独特魅力
● 【日本文史漫笔255】日本茶室挂轴堪称中日文化交流的微缩景观
● 【日本文史漫笔254】太宰治穿越生死的五次自杀与情感探索
● 【日本文史漫笔252】北川民次“从墨西哥到日本”的反骨艺术之路
● 【日本文史漫笔251】有吉佐和子是当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抹亮色
● 【日本文史漫笔250】日本乐烧第十五代传人为何爱用唐诗命名茶碗
● 【日本文史漫笔249】阿伊努民族英雄像被替换背后的“尴尬”
● 【日本文史漫笔247】牛奶在日本近代史上发挥出文化交融作用
● 【日本文史漫笔245】比川端康成更早呈现“雪国”的竟是位儒商巨贾
● 【日本文史漫笔243】因意外漂流的船夫而改变的日俄关系的那段往事
● 【日本文史漫笔242】“开阳丸”和与其一同沉入海底的幕府旧事
● 【日本文史漫笔241】开眼看世界的名士佐久间象山和流言·暗杀的黑手
● 【日本文史漫笔239】从不劝善惩恶、一心传递温暖的日本“安徒生”
● 【日本文史漫笔237】横须贺法国工程师维尔尼身后的历史沉浮
● 【日本文史漫笔235】比肩北里柴三郎的“外籍”近代医学之父西博尔德
● 【日本文史漫笔233】“立场不稳”的外交官、救命签证及人道主义色彩
● 【日本文史漫笔228】日本版“徐霞客”绘制的还有人生地图
● 【日本文史漫笔222】青森“斜阳馆”里感悟到的“斜阳”之意
● 【日本文史漫笔221】丰臣秀吉的“隐居”伏见城并非“隐于世”
● 【日本文史漫笔219】他俩竟分不清是“医患”还是“文友”
● 【日本文史漫笔218】在大阪城看战国日本的刀光剑影和花开花落
● 【日本文史漫笔217】中国国航让人感受跨越时空的文化之美
● 【日本文史漫笔216】在东京国立博物馆遥想最澄与空海的“公案”
● 【日本文史漫笔214】秋夜,并立在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墓前
● 【日本文史漫笔211】演绎从江户到昭和风情的江户东京建筑园
● 【日本文史漫笔210】日本唯美派佐藤春夫“秋刀鱼”的味道
● 【日本文史漫笔207】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到日本美秀美术馆
● 【日本文史漫笔205】与太宰治一起自杀却中途爽约的“无赖”檀一雄
● 【日本文史漫笔204】从大河剧中后鸟羽上皇和北条时房的“蹴鞠对决”说起
● 【日本文史漫笔202】与谢野晶子留下“乌龙”诗的镰仓大佛
● 【日本文史漫笔201】遥想20世纪初松海别庄里的那场欢迎宴会
● 【日本文史漫笔200】从歌川广重《大桥骤雨》到梵·高《雨中桥》的畅想
● 【日本文史漫笔199】把自己“玩”死在战场的远征大将中川秀政
● 【日本文史漫笔198】难忘的日本人给白居易树立的“感谢碑”
● 【日本文史漫笔197】从日本京都东福寺的“板渡墨迹”说起
● 【日本文史漫笔196】志贺直哉在《朝颜》中探索生命与自然
● 【日本文史漫笔194】在金秋的砥峰高原品读《挪威的森林》
● 【日本文史漫笔193】在京都探寻明治维新前夕的池田屋事件
● 【日本文史漫笔191】从日本“开运达摩”到中国河南“空相寺”
● 【日本文史漫笔190】足利义满是权力游戏中的智者与文化传承者
● 【日本文史漫笔189】白河上皇与藤原璋子那段权力与爱情的交织
● 【日本文史漫笔188】日本战国传奇富田长繁勇猛与背叛的启示录
● 【日本文史漫笔187】阿倍仲麻吕客死他乡却有和歌“归根”
● 【日本文史漫笔186】从国会议事堂看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光与影
● 【日本文史漫笔184】中日国骂的文化解读与跨文化交流的思考
● 【日本文史漫笔183】再见,越后汤泽;再会,小镇姑娘的幻影
● 【日本文史漫笔182】注入德川家康和“中京”辉煌的名古屋城
● 【日本文史漫笔178】从堕落与重生解读坂口安吾笔下的生命哲学
● 【日本文史漫笔177】窥视之美显露田山花袋笔下的灵魂深渊
● 【日本文史漫笔172】以“我的孙悟空”温暖世界的漫画家手塚治虫
● 【日本文史漫笔171】从“难攻不落”到“一夜倾覆”的小田原城
● 【日本文史漫笔170】:探寻武田信玄星光下落幕的未解之谜
● 【日本文史漫笔168】“羲之再生”的小野道风从一只青蛙中重获动力
● 【日本文史漫笔164】泉镜花从东京杂司谷灵园到文学的永恒
● 【日本文史漫笔162】茶人与庭园设计师一身二任的小堀远州
● 【日本文史漫笔161】“宗和流”推助日本茶道进入高端社会
● 【日本文史漫笔160】被强行诊断为神经病的日军败将佐藤幸德
● 【日本文史漫笔159】德川幕府“第一能臣”为何身首异处?
● 【日本文史漫笔156】“居酒屋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辅相成
● 【日本文史漫笔155】德川纲吉以“权”设“禁”引出“恶政”
● 【日本文史漫笔154】“江户子”不只是纨绔子弟和油滑之徒
● 【日本文史漫笔153】改名30次总想扮“青铜”的“王者”葛饰北斋
● 【日本文史漫笔152】日本建筑师里“没文化”的拳击手——安藤忠雄
● 【日本文史漫笔151】德川家康让位显示“以退为进”的政治智慧
● 【日本文史漫笔150】森鸥外“渣男”和“有责任感男人”的两面
● 【日本文史漫笔149】为何日本关西人爱吃乌冬面关东人爱吃荞麦面
● 【日本文史漫笔148】川上贞奴从平民少女到舞台明星的传奇人生
● 【日本文史漫笔147】禅僧良宽与相差40岁贞心尼的晚年情愫
● 【日本文史漫笔146】大正时代从婚姻枷锁到文学解放的柳原白莲
● 【日本文史漫笔143】与织田信长联姻的谜一样的女杰“浓姬”
● 【日本文史漫笔139】奈良“明日香村”里那些沉睡着的惊涛骇浪
● 【日本文史漫笔137】东京精美庭院“山本亭”游客突破200万人
● 【日本文史漫笔136】岛崎藤村让父亲为自己的丑陋情事背锅
● 【日本文史漫笔134】藤原药子为争权力最后走上自杀身亡之路
● 【日本文史漫笔133】阳成天皇竟然是日本变态SM爱好者的始祖?
● 【日本文史漫笔132】了仙寺上空的美国军乐声曾折服整个日本
● 【日本文史漫笔131】杨大唐贵妃仍为日本“少子化”时代做贡献
● 【日本文史漫笔130】德川时代水户藩主竟让接班人取死尸人头练胆
● 【日本文史漫笔129】“大津事件”新发现史料再现日本恐怖一面
● 【日本文史漫笔128】日本面对奥斯卡大奖狂吠也曾研发过原子弹
● 【日本文史漫笔127】日本华裔女性政治家莲舫瞄准东京都知事
● 【日本文史漫笔125】在日本历史上用手枪自杀的第一人川路圣谟
● 【日本文史漫笔】黑川博行一定要在改编成影视的作品中弄个角色
● 【日本文史漫笔】作为“搬家魔”和“跳槽达人”的江户川乱步
●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战国时代女城主井伊直虎何以幸免于难?
● 【日本文史漫笔】看看日本婆婆怎样套路儿媳“妻心”的“不贞”
● 【日本文史漫笔】从京都“最美观音像”到洛阳“最美观音像”
● 【日本文史漫笔】从芥川龙之介与胡适来往看日中“相互不理解”
● 【日本文史漫笔】源自中国洛阳官署的日本重财东福寺“东司”
● 【日本文史漫笔】在京都东寺夜赏樱花遥想空海大师的“虚往实归”
● 【日本文史漫笔】1000日元纸币新人的医学成就与家庭私德
● 【日本文史漫笔】刷新5000元日本纸币女性人物肖像的津田梅子
● 【日本文史漫笔】涩泽荣一缘何“上位”一万日元纸币肖像人物
● 【日本文史漫笔】崎阳轩是这样把“色味”与“香味”结合起来的
● 【日本文史漫笔】读《邓之诚文史札记》想到的学脉、文脉与人脉
● 【日本文史漫笔】甲午战争130周年时要说樱花拒绝的大山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