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把海清,比下去了?

乐活   2024-09-14 22:57   河北  

点击蓝字

关注我


犹记得王熙凤去宁国府,第一次见秦钟,就推了一下宝玉,说“比下去了”。

这下,宋佳是把海清比下去了?

我其实很不喜欢捧一踩一,但这两人演了同一个角色,又实在不能不比较。

1

Mid-Autumn

《山花烂漫时》上映了,这是由张桂梅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视剧。

电影《我本是高山》在前,使我对电视剧的期待很低。

(往期:《我本是高山》

可我实在敬重张桂梅校长,又忍不住不看。

看了以后,只得惊叹于剧版导演的功力。

我们以为的主旋律剧都很“伟光正”;

犹记得看《人民的名义》,陆毅饰演的侯亮平和发小吃饭时,推来推去,连一口酒都不肯喝;

当然不是说《人民的名义》不好,只是剧里有些好人太过脸谱化了。

《山花烂漫时》就没有这样的问题。

华坪县副县长马永强(姜超饰)是一个很会打官腔的人,但他也办实事;

他背后虽然说张桂梅不好,但他知道她的出发点是好的,最终还是向她妥协;

女高里唯一的男老师姚老师要陪学生们上厕所,一个晚上被叫起来五六次,他也会说“你们就不能组个团去吗?”;

他也会不满,也会抱怨。

甚至张桂梅校长(宋佳饰),也会通过辞职来“要挟”领导,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也会通过一些小狡黠、小手段,来让学生吃饱饭。

我们虽然崇敬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做得很高尚的人,但也不能否定那些有点小抱怨,有点小私心,用点小手段的人。

甚至这样的人,才是真实的人。

如果都以圣人的标准去要求所有人,那么世界上恐怕会充满了坏人。

所谓“大圣不死,大盗不止”嘛。

2

Mid-Autumn

有大圣就有大盗。

如果说张桂梅校长是大圣,那么她的对立面就是“大盗”。

在电影《我本是高山》中,强化了“大圣”和“大盗”的矛盾。

张校长说过,为什么办女高,因为男孩子是不缺学上的;

辍学回家的都是女孩子。

电影编剧看到了,很好,我来写男女矛盾。

张校长还说了,很多女娃娃基础太差,学不进去,还逃课;

电影编剧又来写师生矛盾。

最后他们呈现出来的就是,女孩子被迫留在家里,嫁人的嫁人,干活的干活;

无法接受教育的罪魁祸首就是她们那重男轻女的父母

孩子们不想学习,有个放风的时间,就跑去县城里买小饰品、去网吧打游戏,老师把她们抓回去……

怪不得观众看后说,这是把编剧的高中逃课生活编了进去是吧?

《我本是高山》最大的问题是,它看到了重男轻女,看到了厌学,但是它不知道、也没想深挖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的山区女娃,她们以为大山外还是大山,哪里见过什么游戏厅?

她们连饭都吃不饱,有一点点钱,就要买保证生命的必需品,哪里还会去打什么游戏?

《山花烂漫时》里的女孩子,有父母双亡、爷爷要买药没钱、为了得到女高的生活补助去上学的;

有因为学校管吃管住,去了也不亏,才去上学的;

甚至有一个女孩子,本来已经要嫁人了,但是男方家里被水冲塌了,她没办法嫁过去,只有来上学了……

在这里,你会发现,女孩子可怜,但是男人就不可怜了?

女儿可怜,父母就不可怜了?

剧中讨论了这个深刻的问题:

没有学上的女孩子,并不只是重男轻女的问题,而是贫困问题,是经济问题

所以我们国家在扶贫攻坚这条道路上,才会一直坚持。

只有解决了根本性的问题,其他问题才会得以缓解。

《山花烂漫时》一个很重要意义,就是让观众明白:

思想愚昧,不让女孩子接受教育,重男轻女,这种种表现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穷。

在贫困地区搞男女平等就是笑话。

贫困地区的产业形式太少,多数都靠男性的体力赚钱,男性创造的经济价值就是比女人多啊!

为什么重男轻女?

因为男人是家里的重劳力,是顶梁柱;

女人的价值仅限于做家务看孩子;

你说可以不做饭不看孩子啊!

那谁来做饭谁来看孩子呢?

同样的,村民也不愚昧

因为如果一个家庭有条件仅可以供一个孩子接受教育,那他会优先给到男孩子。

这是没有办法的选择。

不要觉得我在给重男轻女找借口;

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重男轻女的现象越少,这难道是一种偶然吗?

我们常常听到“穷上恶水出刁民”,但是穷山恶水实际上是他们的天灾

就像被大水冲塌了房子不能结婚的那户男子一样,天灾你是挡不住的

穷,在某种意义上,是他们的天灾。

甚至愚昧,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他们的天灾。

至此可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3

Mid-Autumn

但《山花烂漫时》最好的一点是,它并没有刻画苦难。

整部剧的基调是轻喜剧,是充满希望的

这又不得不提到海清了。

海清演了一部《隐入尘烟》,还获得了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提名;

等于获得了国际电影届的认可。

但很有趣啊,你注意看,该电影并未获得金鸡奖、百花奖的提名或者奖项;

国内电影届并不认可它。

为什么?

因为该电影对于苦难的刻画太刻意了

“看完想戳瞎自己”,这是我看完的感受。

“看个这个干什么,这俩人是干啥的,看得难受,快换一个”——这是我70岁老母亲看时的感受。

就像《我本是高山》一样(同样海清主演),它们的矛盾冲突过于悬浮,脱离实际

你可以说我没经历过苦日子(但实际上经历过),但你绝不能说我1954年出生的母亲没有经历过苦日子。

老母亲完全共情不到《隐入尘烟》里的人。

《隐入尘烟》也好,《我本是高山》也罢,他们的主创团队不来自基层,也没有深入过基层去感受底层到底在过什么生活。

他们觉得底层就是这样,电影表达的就是他们想象中的底层

他们看到这些人衣衫褴褛,表情呆滞,行动困难,就觉得他们可怜;

然后想拯救他们

郭麒麟主演的《边水往事》里支教的美国教师,跑到三边坡(以“金三角”为原型)去教那里的小孩学英语。

结果小孩们来上英语课,就是为了得到他奖励的巧克力。

这不是搞笑吗?

他们连肚子都填不饱,最根本是要解决他们的温饱,而不是学什么英语。

不能说支教老师不是好人,但他确实是一个不切合实际的梦想家。

如果你嫌弃他们没有好好学习,还去偷巧克力,可不就变成一个高高在上的圣母婊了吗?

(往期:《边水往事》

当电影是圣母婊,它被拍出来就是哗众取宠。

哗哪里的众?取谁的宠?主创心里没点数吗?

4

Mid-Autumn

再说深一点,中国人民苦吗?

苦,不能说不苦。

每个人都很累,很卷;承担着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

上一代留下的是无产阶级的资产(约等于无),下一代却要像资产阶级精英一样培养;

所以中间这一代最苦。

中国近30年飞速发展,成功走完了欧美200多年才走完的路。

美西方可以吸血,他们侵略、他们殖民

甚至直到现在,欧洲仍可以吸非洲的血,美帝还吸南美甚至全球。

《边水往事》中,但拓对美国支教的老师说:

“我们本来不种罂粟,但是是哪个把罂粟带来的,你应该很清楚。”

中国的发展和强大,没有通过牺牲别国为代价的手段。

我们牺牲的是自己,卷的是自己。

中国对于“吃苦”这件事,在全世界文化中,大概是最最宽容和推崇的。

大家肯定都听说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

这些都造就了中国人的“吃苦精神”。

不能说中国人以吃苦为乐,但是苦绝不是中国人的底色。

所以你把中国底层人民的故事塑造的很苦,毫不客气地说,绝对错误。

《山花烂漫时》之所以让人觉得接地气,是因为它看到了苦中的希望。

苦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

只有在中国,你才最有可能在为人民的利益代言时那么理直气壮;

只有在中国,才有那么一代代人,真正为了底层利益一直在努力;

不给你奶头乐,不给你高高在上的救助,而是实实在在从根上解决问题。

看剧的时候,常常让我热泪盈眶的是:

在这样一个利欲熏心、唯利是图的世界里,还有这样一群人,马县长也好,周局长也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守护着初心。

还有:

张桂梅这样的人,被奉为楷模,被传扬,被歌颂;

是她的不妥协;

也是我们民族的不妥协。

往期

推荐

汪海林评《我本是高山》:不要急于批判,希望先看片

《边水往事》郭麒麟:曾经有几千万摆在我面前……

黄多多的“乖”和刘亦菲的“不乖”感

董宇辉,放过李娟吧

顶流江浙沪独女被吃干抹净

京城顶级富二代的老婆,曾是多少人的梦中情人……

徐峥,你个胆小鬼啊!

时间断剧
李舒爱,一个野生娱乐博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