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D·万象丨作为《建筑实践》特邀协办方,共同组织书写杭州城市专辑

文摘   2024-10-18 21:17   浙江  

近日,《建筑实践》杭州城市专辑研讨会在我院顺利举办。城市特刊系列是《建筑实践》针对发掘当代中国城市精神和文化辨识度的重要研究出版系列,该专辑将是建筑学界近十年来首次针对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新时代的建设发展进行的专题研究和作品发表。我院受邀作为杭州专辑唯一特邀协办方,将在本期专辑中发表主题文章、学术观点、作品以及人物报道,并共同参与组稿邀约和内容组织。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建筑实践》杂志主编曹嘉明,杭州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书评,我院首席总建筑师、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主任董丹申,我院院长、总建筑师王健,筑境设计总建筑师王幼芬,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兼总建筑师许世文,goa大象设计创始合伙人、总建筑师何兼,line+事务所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孟凡浩,青墨建筑设计创始人、总建筑师余刚,安道设计创始人、总裁曹宇英,我院院长助理、建筑九院院长莫洲瑾,《建筑实践》杂志策划顾问、上海伴步文化首席研究员艾侠等十余位与杭州新时代城市发展和建筑创作密切相关的专家和建筑师代表出席本次研讨会。

会上,各位嘉宾聚焦这座城市独特的文脉特质与时代辨识,从不同视角和观点出发,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描绘了一个立体、多元的当代杭州形象。

现摘录研讨会各位嘉宾的部分精彩发言。

曹嘉明

CAO Jiaming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建筑实践》杂志主编

杭州是一个别致而优雅的城市。我们常说到“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但是紧随而上的“中国第五城”,很可能就是杭州。

《建筑实践》作为中国建筑学会的会刊,我们的宗旨就是立足实践,用国际视野来观察和研讨中国城市和建筑的历史、当下、未来。近些年来,我们每年都会将一个在文化性格和建筑风貌上有独特性的城市作为选题,深度发掘其独特魅力并编辑出版。

杭州是一个别致而优雅的城市。我们常说到“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但是紧随而上的“中国第五城”,很可能就是杭州。从经济发展现状来说,杭州受到当下大环境收缩的影响也是最小的,这里依然有大量的国际设计竞赛和在建项目,已足以说明这座城市自身的实力和潜力。

王书评

WANG Shuping

杭州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生态文明之都”的定位,城区人口规模突破千万大关,正式迈入超大城市行列,城市能级和空间格局实现了质的飞跃。我们正在按照“四个杭州、四个一流”的要求,奋力推进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中国式现代化范例城市建设。

杭州自古被誉为“人间天堂”,其核心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底蕴。从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到南宋时期的临安城,杭州的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杭州被总书记赋予了“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生态文明之都”的定位,城市拥江发展,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杭州拥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三面云山一面城”的传统城市格局和“一江春水穿城过”的新城风貌,和谐共存、交相辉映。

在过去,西湖时代的杭州是一个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土地面积在全国各大省会城市中排名靠后。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面积不断扩大,杭州城市格局和人口规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典型意义的超大城市,经济体量超过两万亿。杭州目前也正处于后亚运时代,城市建设的风貌日新月异,潜力巨大。其实,杭州市区“大起来”仅仅不过二三十年而已,我们习惯了一个千年繁华、山水共存的杭州,接下来我们重点要思考如何在超大城市建设中传承和发展好杭州的城市特质和建筑文化,这是未来的规划建筑设计需要重点关注和适当突破的内容。

董丹申

DONG Danshen

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

在杭州,水已经从生命之源演变为城市精神:西湖、西溪、大运河、钱塘江;杭州城市的水系大小兼宜,精致与大气兼具;杭州人的内在气质与临水生活的习性息息相关,这方水土滋养了这座城市“大家闺秀”般的性格。

城市不仅是历史的积累,更是时代印记的承载者。我刚才看到《建筑实践》预案研究中的初选项目,绝大多数与水相关。“水”是千百年来老百姓的生活之本,它代表着一种自然赋予的温柔和宽容。

在杭州,水已经从生命之源演变为城市精神:西湖、西溪、大运河、钱塘江,杭州市的水系有大有小,有自然也有人工,有精致也有大气,杭州人内在的气质与临水生活的习性息息相关。可谓杭州的水土滋养了这座城市“大家闺秀”般的风格,但我又觉得,新时代的“大家闺秀”应该与旧时代有所不同。如果说,旧时代的“大家闺秀”被理解为深闺中的小姐,内秀精致、淡雅温润,那么,新时代的“大家闺秀”则更加大气、开放、活泼、多元、包容,充满积极的生命力。杭州的水也离不开山,水和山所组成的山水地理格局促成了城市的共生式发展模式:城市的边界是开放的,持续变化的,比如杭州亚运会的选址,体现了共享共生、突破边界的理念,展现了杭州的开放和包容。而且,对于杭州来说,从过去到现在,从以“精致”为主的时代到“精致和谐”和“大气开放”兼具的时代,“以民为本”的理念始终贯穿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之中,应成为杭州新一轮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王  健

WANG Jian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

杭州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城市,她的城市性格值得在很多维度上加以总结、展现、验证。我们也非常期待杭州特辑的出版,由此为这座城市带来积极的促动和深远的影响。

杭州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城市,我们热爱这座城市,也一直希望对她的发展做出持续贡献。我们也参考了《建筑实践》杂志过去发行的几期城市研究特辑,它们确实展现了不同城市的独有魅力:深圳之所以是深圳、南京之所以是南京,这些城市性格在多重维度上得以总结、展现、验证。

杭州有很多优秀的建筑师和学者,大家平日都非常忙,像今日这样集聚的机会其实并不多,这是很好的建筑学专业学科领域交流学习的机会,这次研讨会也是浙江大学、UAD浙大设计的荣幸。

王幼芬

WANG Youfen

筑境设计总建筑师

杭州在环西湖的建设中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将维护山水城市格局作为基本原则。这种城市与山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对西湖的尊重,也体现在对不同自然与人文体系的关联性尊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建设,杭州已经晋升为新一线城市,从单一中心转变为多中心格局。然而,在我们心中,西湖依然是杭州的核心。杭州的“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核心格局得到了良好保护,这是历任政府和杭州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杭州在环西湖的建设中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以维护山水城市格局为基本原则。这种城市与山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对西湖的尊重,也体现在对不同自然与人文体系的关联性尊重。

再说说杭州人的性格,他们的性格常被称为“闲散”,这并不意味着不进取,这种“闲散”实际上给予了一定的停顿和思考空间,间接激发了创造力,它既贴近土地和自然,也贴近生命的本质。

许世文

XU Shiwen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兼总建筑师

坊间有说法是“先有余杭、再有杭州”,这说明杭州的城市格局并非是由中心向外扩散的,而是城乡共享、让渡共生的,它本身带有一种“刚柔并济”的特质。

探讨杭州这座城市的特质,我想用几位与这座城市有渊源的人物来描述。首先,说到杭州的女性形象,我们首先可以想到白娘子,她的故事展现了杭州对事物的看法是多元的,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而是充满了灰度,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其次是苏小小,尽管她的形象根植于封建社会,但她的故事和精神却得到了杭州人民的广泛认同,并在西湖边为她立碑纪念。这样的包容性,反映了杭州刚柔并济的城市特质,既有温柔细腻的一面,也有坚韧的内在品质。

再说杭州的两位男性形象,第一个非苏东坡莫属。苏东坡虽非出身于杭州,但其对城市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使他成为杭州精神的一部分。另一位我想到的是马云,他对杭州互联网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从他和苏轼身上我们都看得出某种“相对安逸但与外界相通”的性格,这是与杭州精神相关的写照,也是杭州保持经济良好前行的一个潜在因素。

何  兼

HE Jian

goa大象设计创始合伙人、总建筑师

“西湖2.0”概念,意在强调“从西湖出走世界、从世界回到西湖”。过度地呵护可能并非最佳之道,让全世界最有创造力的人集聚杭州,才是这个城市的魅力。

当我们讨论杭州时,往往会想到钱江新城、奥体中心等现代地标,而西湖周边的传统魅力似乎被边缘化。因此,我想提出“西湖2.0”的概念:我们是否应该从西湖的边缘回归到其核心?整个杭州离不开西湖,西湖如同被尘埃覆盖的珍珠,杭州的发展动力仍然源自西湖。

然而,杭州就像一位“大家闺秀”,过度地呵护可能并非最佳之道。我们是否应该采取更严格的保护措施来维护这位“大家闺秀”呢?对于“西湖2.0”,我的想法是给西湖一个更好、更广阔的展示舞台。除了保护,我们应该做更多的事情来提升西湖的价值。

孟凡浩

MENG Fanhao

line+事务所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杭州是一个民富之城。这里的人们更加自信,文化品位更为讲究、体面和细腻,可能因此也少了一点“野性”。但杭州城市的尺度感和休闲感独具特色,是中国各大城市之中丰富和多元的“现象级存在”。

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气质和特质,而建筑作为文化载体,无疑能够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特色。我在长三角地区的南京、上海和杭州都有过生活经历,深刻感受到了这三个城市之间的差异。曾群老师曾跟我说,通过看我们的项目,可以感受到line+事务所在杭州的根植,这引起了我的反思:怎么看出我们是杭州的?或许在不经意中,城市的特色已经渗透进了我们工作的日常。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我们的设计语言不自觉地融入了更多“杭州”元素。

杭州城市的尺度感和休闲感独具特色。它与另一座休闲名城成都的风格还有所区别,杭州的休闲氛围更为松弛、精致,处处讲究,因而也少了一点“野性”。

余  刚

YU Gang

青墨建筑设计创始人、总建筑师

杭州人往往都能够在繁忙的工作和山水休闲生活之间自如切换。从一定程度来说,这种杭州人独有的满足感和富裕感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因此杭州与宋代市井体系和公民社群的联系值得加以研究。

我是一个“新杭州人”,1999年底大学毕业后来到了杭州,发现这里有一种包容的引力。在浙江省院实习的初期,公司安排我们住在一家宾馆,步行到西湖只需五分钟。这种城市与山水近在咫尺的感觉深深吸引了我。居住在这里的人也是温文尔雅且充满热情的,他们往往都能够在繁忙的工作和山水休闲生活之间自如切换。

在一定程度上,南宋时期的经济繁荣为杭州人带来了满足感和富裕感。杭州的治理模式并非是调动人群,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这一点自宋代以来就没有改变。所以我非常建议《建筑实践》在打磨杭州特辑时,也对源自宋代的市井体系和公民社群加以研究,毕竟宋代是中国第一个出现“现代性萌芽”的朝代。

曹宇英

CAO Yuying

安道设计创始人、总裁

从景观视角出发,我感受到杭州城市的最大魅力是在建筑之外,概括起来说就是:丰盈而谦逊,闲散而精致,这是一座非常适合用“人文精神”定义的城市。

杭州的魅力在于山水,转译来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们“走出建筑”的生活态度。和王澍老师的一些园林观念相似,我也认为杭州城市的最大魅力是在建筑之外,概括起来说就是:丰盈而谦逊,闲散而精致,这是一座非常适合用“人文精神”定义的城市。

研究杭州的课题复杂而深远,其核心挑战之一,在于如何重新连接人与西湖的关系。今日的西湖不是杭州的西湖,而是世界的西湖。我认为重塑西湖的价值,旨在使其既属于游客,也属于居民。我曾设想一个课题:将浣纱路转化为浣纱河。这个设想围绕以下几个关键词展开:“丰盈而谦逊”意味着自信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在的修养;“闲散而精致”是在倡导一种乐观放松的生活态度,倡导平等而有尊严的生活。

莫洲瑾

MO Zhoujin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

杭州历来被赞誉为“淡妆浓抹总相宜”,我非常赞同它存在一种“灰度”之美。这种灰度意味着朦胧感,不那么纯粹的自然风光或文化底蕴,它是一种动态交融的独特魅力。

与各位专家相比,我是一位“年轻”的杭州建筑师。杭州历来被赞誉为“淡妆浓抹总相宜”,我非常赞同它存在于一种“灰度”之美。这种灰度意味着朦胧感,不那么纯粹的自然风光或文化底蕴,它是一种动态交融的独特魅力。

杭州坚守西湖这片生态净土,同时也在城市边缘不断找到新的感觉,在自然与都市之间不断发掘出新的灰度。比如西溪原本是城郊的湿地公园,但随着杭州版图的西进、西站枢纽的建设、未来科技城的建设,西溪就变成“城中湿地”,很快它就适应了这个变化并且找到了新的定位。再例如,杭州云城的打造,既是对现代人文科技的聚集,也是对传统灰度理念的延续。这样的杭州,既传承了历史,又拥抱了未来,展现了一个城市发展的和谐与平衡。

艾  侠

AI Xia

《建筑实践》杂志策划顾问

上海伴步文化首席研究员

南宋是中国现代启幕的一个雏影,虽然出于其文人特性以及远离中原等地理原因,未能让中国发展成真正的现代社会,但它间接而深刻地影响了今日杭州城市的内在性格。

在准备杭州专辑时,《城记杭州》《宋:中国现代的拂晓时辰》这两本图书对我们的触动很大,前一本是外国人从18世纪开始对杭州的记录,后一本则从历史和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现代性”在宋朝的萌芽,这个萌芽的显著特征就是发生在南宋的都城杭州。

南宋是中国现代启幕的一个雏影,虽然出于其文人特性以及远离中原等地理原因,未能让中国发展成真正的现代社会,但历史的戏剧性终究有它发生作用的另一种途径,南宋的文化还是间接而深刻地影响了今日杭州城市的内在性格。

钱江新城夜景图(来源于网络)

西湖图《咸淳临安志》(来源于网络)

杭州专辑预计2025年第1期正式出版。






一一

责任编辑

栏目主编

一一

视觉统筹

平面设计

丨周家伟

丨李丛笑

丨李丛笑

丨严雅萍

丨赵丿

丨李丿



UAD浙大设计
全方位分享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UAD)的重要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