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个人简介
学生工作
实习经历
科研成果
获奖情况
采访专题
学长最终选择去到上海财经大学读经济法学直博,在做决定时有着怎样的考量呢?
我一直对竞争法与知识产权两大领域的交叉研究以及经济法学方法论有着浓厚的兴趣。上海财经大学的经济学学科实力强劲,与之相应,经济法学专业也相对较强,并且学院导师的研究领域与我期望耕耘的方向有所重合,我认为上财能够为我的学术理想提供良好的平台。
之所以选择直博项目,是因为我从小的理想便是成为一名学者,而博士学位是我实现理想所必须的。直博项目使得研究生期间的科研工作具有连贯性,为有志于科研的学生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取得博士学位的途径。当然,直博也伴有风险,如果不能按时产出学术成果,可能面临延长学制、转硕甚至连硕士学位也无法取得的窘境。因此,同学们在选择直博时必须审慎考虑,综合评判自身的学术能力和学术热情,不能草率决定。
学长认为什么是自己被理想大学录取的核心原因呢?
能够取得推免资格的同学都很优秀,大都没有明显的短板。因此要在推免复试中脱颖而出,需要呈现出具有区别性的优势。与我而言,英语综合素质、对专业领域的深入了解以及面试技巧让我获得了考官的青睐。
上海高校的复试一般都很重视英语听说能力,英语考核部分难度较大,如果面对老师的连环追问和刁钻问题能够临危不乱地进行流利应答,通常能够占据优势地位。
直博项目的复试比较注重学生的学术潜能,因此有限内的时间内在考官面前展现出自身深入的学科理解非常重要。这要求同学们找到自己的专精领域,并在该领域持续耕耘,从而在压力面试时凭借丰厚的知识积累脱颖而出。
面试技巧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再高深的学识都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良好的面试礼仪、回答节奏以及表达习惯在复试中能为考生如虎添翼。
在这三点之外,坚强的意志让我走到了最后。其实和大部分人生工程一样,推免注定是一条密布荆棘的道路。面对任何一种磨难都高昂头颅,面对任何一种结局都安之若素,最终一定能取得成功。
在四年大学生活中,给学长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应该是成功保研后第一次心无旁骛地欣赏这座校园吧。自由腾飞的灰喜鹊群、随风飘散的银杏叶片、和煦深沉的落日余晖,这些景象与冒着热气的灵魂混合,浓烈地烙印在我的回忆中。当我骑着单车在这座踏上过无数遍的土地上重游,内心只觉平静幸福,并深深为自己的存在本身而感到幸运。
在平时的专业课、英语学习以及论文写作中,学长有没有什么可以分享的独到学习方法与经验呢?
专业课方面,平时上课认真听课的作用可能比想象中更大。课堂的作用不仅在于老师的授课内容本身,亦在于其提供了一种学习的模式和节奏。在每一堂课上搞懂当堂课涵盖的内容,课余时间再结合相关专著与论文进行拓展,这种习惯对于学习能力的提升将是潜移默化的。临近考试,法考和法硕的网课视频是重要的参考资料,但是必须以课本作为第一复习基准,避免畸轻畸重。
英语方面,在原生语境中进行学习常能学到一些十分地道的表达。我平时有看美剧和听英语音乐的习惯,并会有意识地关注其中的表达方式,这不仅能陶冶情操,对适应英语对话环境也能发挥作用。
要撰写一篇质量不错的论文,需要大量阅读选题所述领域以及关联领域现有成果的专著与论文,建立起系统性的知识网络。此外,平日需要多关注学科前沿动态以及社会现实情况,为产生创造性观点奠定基础。论文结构上可以参考经典论文,并逐渐发展出自身特色。
回首四年光阴,学长觉得现在的心境还和刚步入大学校园时一样吗?
本科生涯中,我的心境确实几经变易,而最后又回归了本心。大学是施展抱负的舞台,亦是直面自身的战场。我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学者,进入大学校园后一直朝着这方面努力。然而,面对课业压力、社会压力以及生活琐事,我也曾几番彷徨、怅然若失,一度自觉“人间失格”。这种暂时性的落寞其实很正常,外界的压力有时是次要的,人最大的敌人常常是自己的心灵。因此,我将调整心性作为行住坐卧的必修课,不屈服于内心的负面能量,以伟大先贤的人格作为标尺,一点一点向着智与善前进。现在,我得到了继续做学术研究的机会,我想我与三年前的自己有着一样的抱负,与之不同的是,此刻我拥有更加强大的内心,足够支撑我攻克前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依托自己的经历,学长有没有想对学弟学妹们分享的呢?
同学们,请一直坚持下去吧。
其实在今年九月开学之前,我对推免并不抱有过多期望,反倒准备了半年考研,且一度深陷焦虑与自我怀疑的泥沼,时常感到前路昏暗、未来无望。然而,开学后局面发生了逆转,推免名额的增加使得我得以搭上九月梦幻之旅的末班车。当满载而归地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时,我望向远方的地平线,一次又一次地感谢国家、感谢学校、感谢学院让我拿到推免资格,将我从无限的内耗中解放出来,走向崭新的人生。同时,我也感谢自己一以贯之地坚持理想,日复一日地专注于提升自己,在机会来临之际没有放任其白白溜走,而是抓住了稍纵即逝的契机,与优秀的人相遇,与自己的潜力相逢,在本科生涯的末尾跃起了激昂的舞蹈。
所有为着梦想前行的朋友们,如果你们未曾陷入我曾身处的精神低谷,我衷心祝愿你们一路高唱凯歌;而正在为人生的种种磨难挣扎着的同学们,请不要担忧、不要畏惧,无限的远方中一定有专属于你的机遇,等待着与君的勇气邂逅。
结语
文字 | 学习部 刘殊成
编辑 | 网宣部 李建龙
责编 | 黄博闻 吴 宵
审核 | 方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