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卡夫卡曾采访过一位70岁的单身独居女性李阿姨:出生在高知家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长大后去美国留学,等回国后又成功创业,早早地实现了财富自由。如今,她已退休,留下了千万资产,独自住在小时候和父母一起生活过的房子里养老。依然像年轻时一样精致、爱打扮,会在见人时穿上高跟鞋、化全妆、喷香水。环境一尘不染,桌子上摆着新鲜的花束,墙上挂着齐白石的真迹,角落摆着一台消遣用的钢琴。从世俗的眼光看,李阿姨绝对算得上是有钱有闲的“人生赢家”。在不被外人看见的角落,李阿姨也有着自己隐蔽的痛苦。李阿姨患有罕见疾病,经常在半夜惊醒,感觉有人掐住她的喉咙无法呼吸。尽管和兄弟姐妹关系不错,但大家有各自的家庭,很难时时顾上她。也因此,李阿姨只能在一次次犯病时,独自坐在床上哭泣。除此之外,李阿姨的生活中没有太多来往密切朋友,唯有一位年轻的女孩:女孩时不时会来陪伴李阿姨,李阿姨则送给女孩几万块的钢琴、带她去高级饭店、为她介绍有钱的男友、教她如何做一个“上等人”。毕竟年纪、财富、阅历、智慧之间的鸿沟,注定了两人不是“同路人”。但正是女孩的偶尔陪伴,才让李阿姨精致但冰冷的生活,多了些暖意。她活成了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却在自己的感受里孤独、萎靡、失去光亮。“所以人就应该结婚生子,这样老了才不愁没人陪、没人照顾。”在我们的期望里,养老生活应该是口袋里有些钱,身边有老伴。子女孝顺,能常回家看看,还有孙子孙女承欢膝下,让我们享受天伦之乐。李叔叔有5个孩子,但都常年在外地工作,唯有逢年过节才会回家探望。但因为住不习惯,李叔叔最后还是选择在老家独自养老。一年到头,和邻居相处的时间都比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多。不只是情感孤独,还有很多老人要面对生活有突发状况时,无人帮忙的窘境。像朱阿姨就独自照顾瘫痪在床的老公5年,独生女远在他乡。阿姨折腾20多分钟,想尽办法,也没能把老公搬回床上。除此之外,衰老带来的身体机能退化,也困住了很多老人的快乐。小王的父亲年过80,视力、味觉、体力都开始严重衰退:渐渐一点路都走不动,只能在家打瞌睡,失去了社交的快乐。到最后,每天唯一的娱乐活动,只剩下午睡醒来唱会儿老歌。“我爸想用这种方式保持清醒,因为他害怕还会丧失语言功能。”尽管女儿24小时陪伴父亲,想尽办法让他的生活舒适一些。像张阿姨的老伴就常年出轨不回家,且把家里的存款都捏在自己手上。导致张阿姨生病时,只能自己一个人住院,连住院费也是远在日本的妹妹帮忙垫付的。另一个即便路过医院也不愿进来探望,说怕把病气传给自家的孩子。知名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曾提到过一个关于“养老生活”的调查:“独居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比同住家庭的生活满意度要高。反倒是有子女的独居老人,子女离得越近,生活的烦恼度越高。”如果是和心意不通的家人住在一起,可能会感觉更寂寞。”结婚生子后依然孤独痛苦的人也有一大把,只是很少有人关注罢了。”60岁的郁阿姨,一辈子未婚未育,如今和三狗两猫生活在一起。甚至曾为了小15岁的网恋男友,在41岁时,从台湾搬到了大陆生活。后来恋情告吹,她因为喜欢大陆,决定留在台儿庄定居,用20万买了套小房子。又在古城里找了份文化宣传的工作,工资不高,但是郁阿姨的兴趣所在。“写作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只有文字能释放我的情感。”每天铲屎、遛狗、做饭......忙得根本闲不下来。而且自从有了宠物后,郁阿姨的心里也多了牵挂,很少会觉得孤单。时不时晚上喝得醉醺醺地回到家后,还会兴之所至地写写东西。“很多事情都是没做过时以为很困难,所以畏惧,想找依赖。但当自己真正去面对时才发现,没什么大不了的,都能自己解决的。”相信很多人面对独自养老时,最大的恐惧就是“金钱和健康”:“每个月只需要2000块,我就能把自己和宠物照顾得很好。因为知道自己的花销不高,再加上我本就‘来日无多’,所以并不需要太多的钱。”“一旦未来遇上大病,或者是衰老到无法自理了,我就顺其自然吧。等到那时,有没有钱,有没有人照顾,其实差别不大。”如此看来,郁阿姨的生活“完美”地满足了这4个条件,让她的精神需求、情感需求和物质需求都有所着落。只要能为自己找到尽可能满足4个条件的生活方式,那不论独居还是同居,未婚未育还是已婚已育,都必然是幸福的。养老生活就像穿鞋子,别人觉得好不好不重要,自己舒不舒服才重要。到了晚年,老伴和子女可能都靠不住,人终归要面对一个人的生活。好好工作赚钱,照顾好家庭孩子,有自己的三五好友,再找个爱好和精神寄托。“生命是条宽阔多彩的河流,充满着开端、成熟、腐朽和新生。1、某书帖子:博主@卡夫卡《我身边一位单身不育女性的晚年》作者:十点肖肖,十点读书签约作者。文章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