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砺江,风云将起!由番禺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番禺区委宣传部指导,番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番禺区农业农村局、番禺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番禺区石楼镇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端午节文明实践活动——2024年番禺区“百千万工程”彩龙竞艳暨石楼镇中海亚运城雅生活龙舟邀请赛,将于6月2日在石楼镇砺江河举行。届时,来自湾区42艘龙船将进行彩龙竞艳和龙舟竞渡,让市民群众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
中国龙舟文化之乡 杨可偏摄
上演端午版的“速度与激情”
石二村大乌龙龙头上龙架 江笑摄
拼 陈晓瑜摄
打造番禺龙舟文化盛宴
古邑番禺,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民间艺术多姿多彩。其中,番禺龙舟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庞大的群众基础,在广州地区独领风骚多年,影响力辐射到港澳台地区。石楼被称为“中国龙舟文化之乡”;上漖村是广东最古老的龙舟制造基地;广东音乐经典之作《赛龙夺锦》源自沙湾……
胜洲雄风 霍力摄
此次大赛除了紧张刺激的标准龙竞速环节,还有争奇斗艳的彩龙竞艳,届时将有10支不同主题的传统龙舟巡游,主题包含广东音乐、龙舟文化等地方传统文化,以及番禺智造创新城、渔港经济区、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等产业元素,全面展示番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崭新的城市形象以及“百千万工程”建设成果,大力发扬“团结拼搏、奋楫争先、乘风破浪、勇立潮头”的龙舟精神,打响“中国龙舟文化之乡”品牌。同时,为了让市民游客更好了解番禺龙舟文化,主办方将邀请广府文化学者何穗鸿和讲古大师林劲担任评述嘉宾,一边睇龙船,一边听古仔,让市民游客亲身感受番禺浓浓的端午节气氛。
石楼镇石二村大乌龙在砺江堤采青 江笑摄
石楼镇大岭村“黑桡”游玉带河 江笑摄
活动期间,比赛现场设有非遗展示区和美食市集,将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粤剧脸谱、水牛奶制作、潘高寿中药文化等非遗技艺展示,并安排有多个美食摊位,展示各种番禺特色美食,让市民游客在现场“一条龙”体验番禺龙舟文化。
届时
番禺台视频号、番禺融媒快手号
番禺融媒抖音号将进行线上直播
大家千万别错过!
新闻延伸
石楼镇“龙舟之乡”的威水史
自明朝末年起,石楼就有“龙船景”。初一大岭景、初二茭塘景、初三石楼景、初四赤岗景、初五细路扒。龙船景包括正景、招景、趁景,还有龙船饭、龙船饼、包粽、吃粽、探酒等习俗。石楼的龙舟文化绚丽多彩,使得石楼成为岭南龙舟文化积淀最为厚重的地区之一。
2009年,石楼镇正式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龙舟文化之乡”、“中国龙舟文化传承基地”。石楼龙舟由此成为广州民间文化的知名品牌。
德高望重的“大乌龙”
石楼的“大乌龙”龙船,制作于道光年间,有一百多年历史。它造型独特,船身乌黑发亮,活像威风凛凛的黑将军,是番禺乃至珠江三角洲有名的龙船前辈,是当地的“龙船王”。
关于石楼“大乌龙”的由来,坊间有一说法。传说清代“大乌龙”龙船有一次在新造河比赛,一时间船桨翻飞,水花四溅,颇似腾龙驾雾而来。当时观赛的广东巡抚,赞道:“一鼓转三湾,有若乌龙。”更奖赏黑旗一面,旗上用白字写着“大乌龙”,这个名号便在番禺各地流传开来。
“大乌龙”形如其名,既大又黑。它长约12丈,船身、大单旗、百足旗、鼓身都是黑的。它的龙头十分威武,头大,独角,眼睛逼真有神,而且略带微动,嘴角饱满自然,略带微笑,头上贴上金箔片;龙尾是凤尾型,整体栩栩如生。头尾全由樟木雕成,可防止白蚁和虫蛀。
“大乌龙”德高望重,附近村的龙船有什么纠纷,都会邀请“大乌龙”前去充当“和事佬”,调解族群之间的矛盾。只要“大乌龙”一出场,便可以平息干戈。
一举成名的“黑桡”
“黑桡”本是岑村的龙船,只因龙船在当地总是漏水沉船,据说因为岑村的“岑”与“沉”谐音,而大岭又名菩山,“菩”与“蒲”(浮)同音,因此岑村的父老把龙船送到大岭。
神奇的是,这只龙船来到大岭村后,非但没有再沉过,还为大岭夺得了不少荣誉。因此,大岭就有了“龙船福地”之称。
校对丨胡普甜
审核 | 孙轶英
签发丨李文峰
转载自:番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