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用真情书写军休老兵故事

文摘   2025-01-09 18:00   云南  

“我扛炸药包冒死爆破,一度被当作烈士”“我手脚负伤,指头断了一截,就是不下火线”“冒死掩护战友撤退,九死一生授战斗英雄”……岁末年初,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陆续发布“人民不会忘记——云岭军休口述历史”系列稿件,引起社会热烈反响。有网友留言:“老兵们的口述历史原汁原味,鲜活生动,是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教科书!”



与时间赛跑,与历史共鸣


云南省军队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按照“系统性、抢救性、先进性、可行性”的原则,组织专人负责军休人员口述历史采访和宣传工作,遴选30位军休人员作为首批采访对象,协同各地军休服务部门,全面收集整理档案资料,研究采访对象基本经历、参战情况、成果成就,掌握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等,不断细化采访提纲,做好采访准备。


2024年6月以来,怀着对老革命、老同志的尊崇敬仰,工作人员逐一登门采访老同志,“面对面”进行影像拍摄,“我讲我”回忆革命经历,力求生动形象、立体全面地展现军休人员的革命历程、奋斗足迹和崇高精神。


首批采访的30位军休人员,分布在全省9个州(市),平均年龄86.73岁,年龄最大的102岁。很多老同志经历岁月沧桑,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有的记忆衰退,有的基本失去语言能力,有的需要随时吸氧,有的罹患重症。采访中,不少老干部及亲属热切地反映:“再不采访记录,就来不及了。”


老兵的殷殷期望,让军休中心工作人员愈加感受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工作推进会上,中心领导强调:“这是一项紧迫的抢救性工程,我们要争分夺秒,优先采访年龄大、参加革命早的军休老同志。我们的工作早推进一天,就能多抢救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


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像打仗一样推进工作,通过实地采访、核对档案、查阅史料,“脚步走到、调查问到、史料查到”,扎实采编制作文稿和视频,并呈受访对象本人审阅、确认和修改,本人逝世或因身体原因不能审阅的由亲属或军休服务部门审签,确保口述历史采编成果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历史的检验。


2024年7月11日,工作人员赴玉溪采访92岁的军队离休干部董传智。董老年迈患病,失去语言能力,只能通过纸条交流,或用点头、摇头确认信息。工作人员与董老反复沟通交流,并补充采访亲属,查阅军休服务部门资料,研究董老的革命经历。而后,通过微信与董老沟通,董老连续几天通过手机补充了重要的历史信息。8月11日,董老病逝。其女儿董咏梅审阅文稿时,动情地称赞说,口述历史文稿全面深刻地记述了父亲的革命人生,写出了一位老党员的崇高精神,是对父亲最好的缅怀和纪念。




谱写历史书,丰富基因库


“淮海战役,我见证了刘伯承司令员镇定指挥的风采,感受到邓小平政委关心爱护战士的温暖……”97岁的军队离休干部郭金刚,参加了延安保卫战、洛阳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两广战役、解放大西南等战役战斗,他口述的历史故事生动鲜活,发布后广受关注。


“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既是宏大的,又是具体的。每一位军休干部都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他们的口述回忆,是红色历史的重要组成和有益补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据了解,首批采访的30位军休人员,有的参加了解放战争、剿匪作战,有的参加了保卫边疆作战,有的参加了国际维和、抢险救灾、边境排雷等重大任务,其中全国全军重大典型人物1人,3人获“战斗英雄”称号,1人荣立特等功,3人荣立一等功,2人荣立大功,7人荣立二等功,他们的经历熠熠闪光,弥足珍贵,记录和传承这些红色资源,既是军休服务部门的工作责任,更是厚实红色家谱的现实需要。


他们此次完成的口述历史采编成果包括“四个一”,即一本书稿:根据每位访谈对象的口述及历史资料,以第一人称整理编写约5600字的口述历史访谈文章,编纂为17.2万字的《人民不会忘记》一书;一组视频:录制每位访谈对象的采访视频,“一人一案”撰写脚本文案,“一人一片”剪辑制作口述历史视频短片;一个连载:在部、厅官网官微和部分网络媒体开设专栏,连载口述历史访谈节目;一套资料:收集受访对象的工作生活图片和历史视频资料,“一人一库”建立原始资料,建档存档备查。


曲靖市沾益区96岁的离休干部郭勇,分别于1935年、1936年见到长征途经沾益的红1军团和红2、6军团指战员,在郭勇心中播下革命的种子。他的口述回忆受到史志部门的关注,称郭勇同志的回忆见人、见事、见时间、见地点,还补充了红军在沾益开展群众工作、扩红工作的情况,是红军长征过云南史志文献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


亲手排除2100余枚地雷等爆炸物的“排雷大王”陈代荣,从讨饭娃到司号员的杨德云……军休干部的口述历史节目,在系统内外受到关注和赞扬。军队退休干部杨子谦说:“感谢军休中心组织口述历史活动,这是对云南边疆军事史料的抢救和挖掘,是对卫国戍边参战老兵的精神褒扬和尊崇,是对红色基因宝库和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丰富!”




一路受感动,全程受教育


远山远水是风景,近山近水愈动人。采访编写军队离退休干部口述历史,挖掘身边红色资源宝库,既是丰富党和人民军队光辉历史的过程,也是军休系统接受教育、提高认识、改进工作、淬炼作风的过程。


“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一切”“党是我的再生母亲”“我参加革命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听党话、跟党走”……采访中,军休干部说起党的丰功伟绩,谈起对党的深厚感情,回忆党对自己的关心培养,无不流露真情,让人动容。


怒江州91岁的军队离休干部木劲松,1949年6月入伍后,参加了滇西北解放战争、剿匪作战,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他出身贫苦,幼年颠沛流离,从小不知生日,后来将入党日期10月14日作为自己的生日。他说:“父母给了我生命,共产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这辈子最感恩的就是共产党!”


受访的老同志饱含对党的深情,将接受口述历史采访作为对革命人生的系统回顾,作为对组织的一次思想汇报,即使躺卧病床、坐着轮椅、吸着氧气,也认真准备,努力回顾和讲述自己的人生。有的老同志年迈患病,忘记了战斗经过,却清楚地记得入党的日子,记得入党介绍人和自己的谈话。有的记忆衰退,牙齿掉光,却能完整地唱《国际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的腿脚不便,却能熟练演示刺杀动作。


93岁的离休干部宋胡德,抗击疫情期间发动全家以个人捐款、志愿服务等方式作贡献;退休干部赵加兴长年战斗在缉毒战线,执行任务时经常“人间消失”,难以照顾妻子和孩子,含泪讲述自己“无愧事业有愧家”;在保卫边疆作战中炸断一条腿的伤残退休干部李绍天,说“能为祖国战斗,是我最大的荣幸,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仍然选择上战场”……铭刻在老兵骨子里的忠诚信仰,流淌在老兵血液里的红色基因,以及永不褪色的军人作风,让军休中心工作人员一路受感动、全程受教育。


在制作节目和编撰书稿的过程中,老同志谦虚务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让工作人员肃然起敬。战斗英雄黑光赐在剿匪作战中三次与敌人肉搏、俘敌11人,他在审签口述历史文稿时,逐字逐句核对修改,在记述功绩荣誉时特别要求工作人员加上其他领导干部和战友的姓名。编辑人员查阅师史、团史后逐一予以完善,老英雄赞扬道:“你们用心、用力、用情书写口述历史,再现了老兵可敬可爱的形象,你们辛苦了!”


云南省军队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有关同志介绍,他们将接续用力,从“点”到“面”拓展和挖掘口述历史成果,发挥军休系统思政引领优势,丰富红色家谱和基因宝库,擦亮“云岭军休”品牌,为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生动教材,为发挥史志资政育人作用、传承红色基因积极作贡献。



作者:李洁昀、欧阳治民

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权威发布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相关信息,解读退役军人相关政策,全心全意为云南省退役军人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