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蘑菇中毒可致命!不做“菇勇者”

政务   2025-02-02 19:31   江西  

┄┄┄以上为广告┄┄┄



每到春夏季节,野生蘑菇生长格外旺盛,尤其是在具有潮湿土壤适合野生蘑菇生长的公园、植物园、旅游区、林场等地,这段时间也是误食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发期,需慎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据风险监测结果显示,野生毒蘑菇主要来源于群众自己采摘,部分来源于街头摊点。为保护人民群众健康,防止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发生,于都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提醒广大群众,请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野生蘑菇!

一、充分认识毒蘑菇的危害:

 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感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毒蘑菇所含毒素较复杂,或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各异。蘑菇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误食毒蘑菇、肝损害型中毒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症状。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二、鉴别有毒蘑菇的方法误区:

 民间一些鉴别毒蘑菇的方法不可靠,主要有以下一些误区:

 误区一: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事实上我国的一些剧毒蘑菇,如灰花纹鹅膏、亚稀褶红菇都是灰色的,致命鹅膏、裂皮鹅膏都是纯白色的。 

误区二:蘑菇跟大蒜、大米、银器、瓷片等一起煮,颜色变黑有毒,没变颜色就无毒。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我国的一些剧毒蘑菇跟大蒜、大米一起煮,大蒜、大米的颜色并不变黑。 

误区三:生虫、生蛆的蘑菇没毒。很多昆虫、动物对毒素的吸收与作用与人是不一样的。剧毒的鹅膏菌成熟烂掉后很容易生虫,生蛆。甚至剧毒的鹅膏菌经口服喂养小白鼠,小白鼠都会死。 

误区四: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受伤变色或者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属例如牛肝菌科、红菇科的一个特征,实际上,牛肝菌科和红菇科的很多种类是可以食用的,因此,不能凭受伤变色或者有分泌物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 

误区五: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蘑菇的有毒无毒与生长环境没有关系,因为有毒蘑菇与其他蘑菇生长的环境是一样的。

三、对蘑菇要“三不”:

 1.不采摘 到郊外时,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而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我们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2.不购买 请勿在路边摊贩随便购买蘑菇,正规市场不允许售卖野生蘑菇,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购买。

 3.不食用 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四 、特别提醒:

除了野生毒蘑菇之外,夹竹桃、商陆、蓖麻子、银杏果,都是常见而又具有毒性的植物,儿童生性对外界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探索感,更容易误采误食,出现中毒事件,有毒动植物中毒事件虽不如毒蘑菇中毒事件那么广泛,危害程度也不如毒蘑菇严重,但这些有毒植物还是存在我们身边的,特别是蓖麻子容易引起中毒,也请大家学习蓖麻子等动植物的危害,千万不要误食!

来源:于都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于都发布
权威发布,发布权威!传播于都好声音,传递于都正能量,于都发布致力于为广大市民提供最新的时政、民生、文化、生活等资讯,打造于都最权威、最实用、最受欢迎的公众号。了解于都最新动态,从关注于都发布开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