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杨万泰院士、朱兵教授等系统辨析塑料污染治理国际文书谈判背景下“塑料”的定义及内涵

学术   2024-11-18 12:58   江苏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清华大学高分子科学与技术方向杨万泰院士团队和循环经济方向朱兵教授团队合作,系统辨析了塑料污染治理国际文书谈判背景下“塑料”的定义及内涵。按原计划文书谈判最后一次政府间谈判委员会会议(INC5)即将召开,但各方对“塑料”这一关乎文书管控范围的关键术语定义仍未达成共识。文章提出,文书定义“塑料”需注意以下三点:(1)文书应建立在更广泛参与的基础上;(2)设置单独的定义条款;(3)科学、准确地定义“塑料”。文书只有把应该被管的管起来,又不有意扩大范围,才能真正促进塑料污染治理国际合作进程。

塑料污染已成为当前环境治理的一个热点话题。2022年3月举行的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通过了第14号决议,授权成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通过谈判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塑料污染治理国际文书,引发各界高度关注。文书“以针对塑料全生命周期的综合办法为基础”,计划在2年时间内、通过5次INC会议完成谈判。2024年11月25日,按计划最后一次INC5即将召开,期望达成文书最终文本,并在2025年形成正式公约供各方签署。作为有国际法效力的管控性质文书,应当单独设置“定义”条款,对管控对象的内涵和边界范围进行清晰界定。但是,在已经进行的4轮INC谈判中,直至INC3才开始就文书的定义条款开展讨论,有相当数量的国家都主张文书不单独设置定义条款。INC4产出的文书草案汇编没有明确应该对哪些术语给出定义。最新拟提交INC5讨论的主席非正式文件提出了需要对“塑料”等术语给出定义,但并未提供具体备选方案。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工业界、学术界、NGO、公众、管理者在日常实践中对“塑料”内涵认识有显著差异,而“塑料”定义事关文书的管控范围及后续履约,必定涉及利益相关方(不同国家、不同产业部门、不同主体)的各种博弈。与此同时,高分子科学和工程领域研究者对INC进程参与度和了解程度不足,关于“塑料”定义的讨论在学术研究中十分少见。

近日,来自清华大学高分子科学与技术方向杨万泰院士团队和循环经济方向朱兵教授团队合作,系统辨析了塑料污染治理国际文书谈判背景下“塑料”的定义及内涵。文章首先基于公开信息,简要介绍了文书谈判紧凑的时间安排、被放大的上游环节和淡化的定义条款。在INC谈判中,全生命周期原则已经成为各方共同的话语体系,塑料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塑料上游生产的利益相关方(包括石油开采、炼油化工、树脂生产等环节)已经主动或被动地纳入谈判当中,成为文书的“当事人”。当前,文书结构已基本确定,但一些关键条款仍未达成共识。各方关于塑料上游(例如原生塑料聚合物)生产管控条款的立场针锋相对,而关于定义条款(关系到文书管控范围)鲜有涉及。即将召开的INC5(按计划最后一次会议)仅有7天会期,谈判进展尚未可知。


图1 塑料全生命周期示意图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当前谈判中值得高分子科学和工程领域研究者关注的三个易混淆关键问题。(1)“塑料”定义中的加工性质和力学性质能否舍去:高分子科学侧重从加工性质和力学性质的角度来定义“塑料”,而已有相关国际环境公约和法规更强调甚至只规定“塑料”的化学组成——这可能造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材料及相关天然材料的混淆,如果采用这样的定义将导致文书中“塑料”范围的扩大。(2)“塑料”和“树脂”是否应当区分:“树脂”和“塑料”这两个概念经常被不加区分、等同使用,使得“塑料”的内涵已经超过了塑料制品本身,还可以代指合成树脂,这可能导致将有问题的塑料(如使用了环境影响较大的添加剂)扭曲等同为有问题的合成树脂,在管控前者时连带管控相关树脂,不恰当地扩大了范围。(3)如何认识生物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和生物基是两种属性;应当科学稳妥推广包括生物降解塑料在内的塑料替代产品。


图2 聚合物、塑料、纤维、橡胶概念示意图


文章提出,塑料污染治理国际文书定义“塑料”需要注意三个关键点:(1)文书应当建立在更广泛参与的基础上,需要包括高分子科学和工程领域研究者在内的塑料全链条利益相关方发挥更大的作用;(2)谈判中针对管控措施和管控对象,也就是对“怎么管”和“管什么”的讨论是不可分割的,文书应当设置单独的定义条款,对包括“塑料”在内的关键术语给出定义;(3)文书应当科学、准确地定义“塑料”,明确纤维、橡胶不属于塑料,区分“塑料”和“树脂”两个概念。文书只有把应该被管的管起来,又不有意扩大范围,才能真正促进塑料污染治理国际合作进程。

该文以观点形式即将在《高分子学报》2025年印刷出版。论文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博士生曹煜恒,通讯作者为杨万泰院士、朱兵教授。


全文如下:

向上滑动阅览




原文链接:
http://www.gfzxb.org/thesisDetails#10.11777/j.issn1000-3304.2024.24258&lang=zh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下载该篇论文。


相关进展

清华大学杨万泰教授/仵雅禾博士 Adv. Mater.:创纪录!具有卓越储热性能且可回收的交联固固相变材料 

北京化工大学杨万泰院士等:有机聚合物材料表面受限光感应C–H键转换反应研究进展

北化大杨万泰院士团队:自稳定沉淀聚合原理、方法及应用

北化大教授杨万泰院士团队在聚合物纳/微粒子制备技术取得新突破

北京化工大学杨万泰院士团队:可见光引发表面活性接枝聚合分隔固定化细胞/酶新体系

北京大学于海峰教授与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杨万泰院士:带电荷端基的偶氮羧酸嵌段聚合物具有特殊的热响应行为

北化大教授杨万泰院士忆高考:高考牵起我与高分子的缘分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协同全球高分子产业门户及创新平台 “ 中国聚合物网 www.polymer.cn ” ,实时报道高分子科学前沿动态,关注和分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一线科技创新设计、解决方案,促进产学研及市场一体化合作的共同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