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会上表示,2025年财政部门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打好政策“组合拳”,主要体现在“力度、效率、时机”三个方面。
在力度上,用好用足政策空间,加强逆周期调节。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进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财力、兜牢“三保”底线。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总之,财政政策将切实加大力度,为稳经济保驾护航。
廖岷提到,大家很关心具体数据,因为还要履行法定程序,确定后才能发布。请大家放心,2025年财政政策方向是清晰明确的,充分考虑了加大逆周期调节的需要,是非常积极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
在时机上,做到主动靠前发力,增强政策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快支出进度,尽快形成实际支出,带动更多社会投资,让政策发挥最大效能。在这方面充分考虑了逆周期调控政策的及时性。
廖岷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2025年要提高财政赤字率,在这里简单分享三点看法。
第一,关于提高赤字率的目的。提高财政赤字率,将为今年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赤字率提高以后,可以更多利用财政空间,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随着赤字率的提高,再加上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必然会带动更多的银行信贷和社会资本的投资,进而促进有效需求的增加。
第二,关于提高赤字率的条件。我们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仍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一是我国政府负债率显著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财政总体是健康的、可持续的。二是我们的政府债务对应着大量优质资产,这些资产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外,中国国债目前的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低于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因此,政府举债是可持续的。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表示,2024年的2万亿置换债券在去年12月18日已经全部发行完毕,目前大部分地区已经全部使用完毕。各个地方现在已经启动2025年2万亿置换债券相关的发行工作。
目前,置换政策“松绑减负”的效果已经逐步显现。各地置换债务平均成本普遍降低2个百分点以上,有的地方还超过2.5个百分点,还本付息的压力大幅度减轻。
#小财唠嗑#
新媒体编辑:徐铮
中国网财经官方微信(ID:zgwcj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