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开江作家散文:走人户

民生   2025-02-03 22:59   四川  

↓↓↓

四川日报

新闻摘要:

走人户

巴山多农活,村民们一年四季都浸泡在山野,走个亲,串个户,便成了奢侈。好在亲戚朋友之间相距不远,近则同一个村,几步路就到;远则三五里、七八里。平常日子,走人户倒也方便,只是去也匆匆,回也匆匆。唯有正月初二,那人户走得不仅仪式感满满,更有一种闲适、安然。 

或许一年难得这么清闲,村里人对初二走人户特别看重。 

村里那些赤脚医生、泥瓦匠、铁匠等,平时忙于活计,衣服穿得有搭没搭,初二这天少不得收拾收拾,然后带了礼物去给师傅拜年。

女人们是走人户的主力,她们常带了孩子回娘家。这次出门,考究了许多。平时乱糟糟的长发,梳理得抻抻展展,有的还会将它在头上绾个髻,插上银光闪闪的簪子;衣裤一定是过年前新添置的,连脚上的布鞋,也是刚从立柜里取出来,新崭崭的。随她们一起走人户的孩子呢,个个都穿着色彩鲜艳的新衣服。 

女人们是在相互邀约中前前后后走出大院的。她们或挎着背包,或背着背篼,那背包、背篼里除了装有白糖、冰糖、土面等拿得出手的东西,有的还会装上一块腊肉、一只鸡。她们走在回娘家的路上,心情是如此舒爽,仿佛那些返青的麦苗,早开的野花,跳跃的黄莺……都在对她们微笑。阳光洒在身上,不仅让她们觉得暖意融融,连心也温暖了许多。 

都说娘家是女儿的避风港,此话一点不假。女人一回到娘家,把身上的背包或背篼一放,叫声“娘,我回来了”,把孩子往母亲面前一推,顺势抓条凳子一坐,便如卸下了千斤重担。此后,她可以四处串门,四处闲逛,四处找寻昔日的闺蜜摆闲谈。 

那些需要张罗的饭菜,需要喂养的猫狗,需要操持的家务,现在她都可以不闻不问、不管不顾,甚至,她可以赖在床上,无拘无束地享受母亲的呵护,可以指挥兄弟姊妹帮这干那……许多时候,她们恨不能留下来,留下来……然而,当想起家里需要照顾的公婆,山野里需要打理的小麦与油菜,圈舍里需要喂养的鸡鸭牲畜……那平复的心又开始翻卷、汹涌,最终少则一天两天,多则三五天,女人们在母亲的千般不舍,万般叮嘱中,又拖儿带崽地匆匆忙忙往回赶,然后开始等待下一年的初二。

至于孩子们,外婆家更是他们心心念念的乐园。想想吧,平时在家,长辈们总是敲着吼着,管了这里管那里。许多时候,放学归来,书包还没落地,吼声已惊雷般响起。嘟嘟囔囔中,只好瘪嘴咂舌地背起背篼,拿着镰刀,牵着牯牛,心不甘情不愿地往山野里走……偶尔因为贪玩,忘记了管束,那牯牛糟蹋了别人的庄稼,或者割的猪草太少,回家少不了一番责骂,甚或“享受”一顿皮肉之苦。有时,家里来了客人,煮了一小块腊肉,哪怕馋得口水直流,也只能瞅着大人的眼色,怯怯地伸出筷子,夹上几小块润润喉,又眼巴巴看着他们将腊肉藏进柜里,望柜兴叹。 

到了外婆家,简直就是走进了幸福的天堂。吃的不用说,只要家里有的,不论贵贱,无论多少,外婆总是变着法子端上餐桌。玩的呢?更是尽其所好。常常把碗筷一丢,嘴巴一抹,便脚底抹油,和伙伴们在院子里疯狂地玩乐:放火炮,踢毽子,捉迷藏……哪怕玩得昏天黑地,弄得灰头土脸,也绝不会招来半声责骂。

而今,人们依旧把初二回娘家作为走人户的首选日子,不过,摩托、小车代替了步行,包装各异的礼品代替了土面等,玩手机代替了摆闲谈……一切都在消逝,一切又在新生,不变的,唯有亲情。


开江发布政务平台  10万用户都在看
TOP1
降雨降温 最低2℃!开江未来一周天气速览→
TOP2
注意!四川公安交警紧急提醒
TOP3

温馨提醒:事关医保

源:四川日报  作者:林佐成


责编:周贤娇
编审:郭云马
总编:余   波

喜欢就点赞

开江发布
中共开江县委、县政府唯一官微账号,权威!深度!
 最新文章